阿里变革:影响力变现的窗口期来临

2013年01月16日 07:45  创事记微博 作者:王如晨  
马云宣布将辞任阿里CEO:5月10日公布新任CEO马云宣布将辞任阿里CEO:5月10日公布新任CEO

  我认为马云辞去CEO职位阿里的变革,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这两件事,都有权力释放的信号,既能为阿里10多年累积的影响力提供变现舞台,也能实现资本、员工的意志。

  过去10多年,借助B2B业务,阿里很快建构起起一个庞大平台,从B2B、C2C、以及更多交融的模式,其中支付平台工具与庞大的供应链融资能力,更是成了阿里成长的隐形驱动力。

  阿里身上有一种乖离趋势。作为一个庞大的交易平台,阿里在行业里具有四两拨千斤的能力,它的举动、产业影响力带有成千上万倍的杠杆效应,巨大生意场已经足以影响一个区域的经济结构、民生发展、商业文明;另一方面,作为运营主体的阿里B2B,自身盘子却很小,财报并不比本土互联网企业出色,退市前市值也远不及腾讯、百度。

  阿里身上同样有着许多同行的困惑:一是高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尚无法有效变现,腾讯年营收近50亿美元,百度超过20多亿,而阿里集团才10几亿;二是快速多变的互联网领域将人才加速“老龄化”,从而不断创造着厚重的天花板,影响着管理与文化,以及微观的个人价值提升。

  拿马云自己说。48岁的年龄,在传统行业尤其制造业领域还算中坚。而在互联网业,仅仅触网15年多的他,已自称“老人”,不再年轻。而无数青年甚至少年得志的人群则有着无穷的出头期望,这也是管理的难题。

  打破天花板成为必需。之前陈天桥的盛大曾为此设立18基金项目,并大举落实并购,想通过资本手段实现外延增长,同时为内部人才创造成长平台。但盛大缺少平台化基础,无法形成集约与共享,当外部环境变化后,策略成了明日黄花,许多业务最后分崩离析,人才大批流失。

  马云辞去CEO显然想解除困惑。他说,14年来,阿里独特的文化造就了大批独特魅力的阿里人,48岁的他认为年轻人的梦想比他更美、更灿烂、更有能力创造自己的明天,他已看清自己想做的、能做的和必须放下的。他说这是一个不容易的决定。

  但是,相比盛大,阿里的变革显得从容的多。因为,它的强项就是拥有一个庞大统一的平台,无数的人们悬挂着梦想。阿里自身当然一直在变现。支付平台的推出与成长,便是内在沉淀与实现的重要途径,只是还远远不够。在它的盛名与真正的财富之间,有巨大落差。

  当这一切开始受制于资本意志以及员工个人价值、财富梦想时,阿里便到了一个急切的变现窗口。

  首先,私有化之后,阿里仍有整体上市预期。马云之前不止一次提过。这一次,可能将受到新的投资者、尤其主权财富基金的意志影响。阿里盘子弱小,恐怕无法获得更高估值,它急需一波规模化。

  其次,阿里将业务打碎为25个单元,交由9名高管统筹 (支付宝、阿里金融以及集团其他业务之后另调)。这一策略有望创造“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协同综效,将平台价值快速转化为自身的规模。

  它同样也是一次基于统一平台的权力民主化。9名高管统筹25项业务,结构远比过去扁平化。用马云的话说,拆成小公司,希望组织结构松而不散,汇报给谁以及权力有多大显得很不重要,但人和事,热爱和责任,信任和协同显得越来越重要。权力分散,等于为大批员工打破了职业的天花板,可以让更多人登台唱戏,如此,他们在一边听马云大讲商业道德与文明的同时,也能实现人生梦想。

  但笔者也有一丝担心。那就是,创始人退隐后的阿里,在将商业影响力变现的途中,其统一平台下的小而美策略,能否经受住独立业务单元的利益诱惑,从而将阿里的发家信条“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改变成“天下没有阿里人难做的生意”,成为一个追求私利的市场化企业?

  (王如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