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二、三月份中美海底光缆两次受损中断,曾引起普遍关注。今天刊登的这封来信,除了反映渔船作业不慎易造成海缆断裂这一大家已知的问题外,还提出了一个新情况,即呈放射形铺设的海缆,减少了渔场可作业的海域,从而影响了渔民的生产。解决这个矛盾,应在以大局为重的前提下,重视渔民的呼声,切实解决渔民的困难。有了这样的意识,也就有了协调认识、解决矛盾的思想基础。
编辑同志:
近日,我在浙江舟山渔区采访,听到部分渔民对在舟山渔场铺设放射形海底电缆反映较大。
根据有关规定,在每一条电缆线左右两侧各2海里范围内,禁止抛锚及渔捞作业。据初步了解,目前从上海崇明及南汇出发穿越舟山渔场的中美、中日、环球、欧亚等海底电缆已有7条,加上一根油气管道及即将铺设的3条电缆,共计11条。这就意味着横跨舟山渔场的44海里海域不能进行抛锚及捕捞作业。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铺设光缆还会增加,作业渔场可能还将减少。
浙江省劳模、定海区北蝉乡钓门渔业村党支部书记王恩土对此表示,我们渔民对发展信息化坚决支持,对在渔场铺设海底电缆表示理解。他建议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将海底电缆集中埋设在对渔捞作业无影响的海域。全国劳模、岱山县渔民乐从明,普陀区“渔老大”俞召章,定海区岙山渔业村党支部书记王文伟等人强调了渔场海域对渔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并提出占用渔场也应赔偿损失的说法。
另据中国海底电缆建设公司办公室主任胡伟龙等介绍,由于种种原因,去年国际海底电缆中断次数达18次之多。今年2月9日至3月9日,中美海缆分别在上海崇明登陆站以东375公里、水深70米处和123公里、水深32米处两次发生断裂,修复耗资达数百万美元。海缆多次断裂,不仅造成我国与海外通信部分中断,而且影响对外形象和投资环境。
据悉,造成海底电缆断裂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渔民保护国际海缆的意识不强和作业时不慎所致,尤其是帆张网作业的渔船,由于锚齿较长,遇大风会自动移锚,极易损害海底电缆。为此,他们呼吁广大渔民以大局为重,服从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不要在海底电缆附近的禁渔区范围内抛锚及渔捞作业。
看来,商议、出台一个既保护海底光缆、又顾及渔民利益的两全之策,应提上议事日程了。《舟山日报》 徐博龙《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1年05月17日第一版)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点击此处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