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4月25日专电(记者刘军)为实现“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上海市加快中小学网络“校校通”工程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200多所中小学建起了具备一定规模的校园网络,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由上海电信部门提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上,首批连网的节点有57个,包括20个区县和各重点中学。特别是宽带网的铺设,为“校校通”工程带来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如今,全 市高中和一部分初中基本建立了校园网络,并实现了电脑教室、教师办公室以及图书馆联网。有些区校园网建设还延伸到家庭。
目前,上海市中小学的计算机总拥有量在4.6万台以上,其中586以上机型超过了92%。从事信息科技教学的中小学教师总数超过了2200人。按照“整体设计、分工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建库思想,上海市中小学信息部开发了统一的教学资源数据库平台,各区县教育部门共同参与,承担建设一个学科的信息资料库。目前已有21个学科或专题信息资料库初具规模。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利用好网上教育信息资源,上海市中小学信息部收集、筛选并公布了《中小学教育站点列表》,其中包含300多个国内优秀教育资源站点,100多个国外优秀教育资源站点,供各门学科教师方便地查找与利用。
上海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今后将重点做好“资源通”、“管理通”和“教学通”。据介绍,全市中小学生学籍电子化管理最近正式启动,今后每位中小学生都有一张“绿卡”。这张卡既是学籍卡,又是社会保障卡。学生的个人信息上网一查就可一览无余,学校、教师、家长可以方便地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素质发展进行跟踪与科学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学生的学籍卡也是社会保障卡,纳入上海市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可以享受学生阶段的所有社会保障功能。(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