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现在是初二地理课,当一个男生问夏威夷到底什么样时,他的老师该如何回答。描述一番:该群岛位于太平洋中部,风光旖旎;或者,从备课夹里拿出资料图片……
“不用,敲几下键盘,电脑会通过学校局域网调出教学资源库中的夏威夷风光片,然后老师用投影仪或者电视演示给学生就行了。”
期末考试到了,这位老师该如何出题呢?
“敲几下键盘,输入难易程度,比如中等偏上,电脑就会从资源库调出相应的试卷。”
说这番话的是北京翰林汇软件股份公司总裁周军,4月4日,他对来访的本报记者说,“这不是将来时,而是现在时。”
百亿大餐
在新加坡,中小学生平均两人拥有一台电脑;在英国,这个比例是12·75:1;美国,每间中小学教室都能与互联网相连。而我国,121名中小学生才拥有一台电脑,连接互联网的学校不过5%。
2000年10月,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教育部提出:2005年前,争取东部地区县级以上和中西部地区中等以上城市的中小学都能上网,2010年,全国90%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上网。
这里面蕴涵了巨大的商机。
根据中国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CCID)的研究,2000年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市场的总体规模为10·1亿元。其中2000年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软件市场规模为1·2亿元,校园网市场规模为8·9亿元。CCID认为,随着“校校通”工程进一步实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市场的规模将快速增长。
CCID预测,2001年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市场规模为15·3亿元,比2000年增长51·5%。其中中小学家庭教育软件市场规模为1·3亿元,比2000年增长8%,校园网市场规模为14亿元,比2000年增长57·3%。
我国共有中小学校68·74万所,其中2万余所已具备校园网建设实力。目前,已建成校园网的学校只有3000多所。14亿元的估算是建立在今年将有2000多所中小学将建设校园网的基础上的,以此推算,近期内校园网的市场规模就在100亿元以上。
内容制胜
年初,翰林汇委托IT咨询公司赛迪顾问就中国信息化教育市场做了份调研报告。结果显示,2000年中小学校园网的8·9亿元投资中,软件投资仅占9·1%。2001年预计有所提高,也只占12%———约1·68亿元。
但这份报告用更大的篇幅指出:目前,校园网的硬件平台相对完善,软件应用却大为滞后,相当一部分校园网“有路无车”,教学资源库内容贫乏,网上无信息流或信息陈旧,造成大量设备闲置和资金占压。报告说,成功的信息化教育建设模式应是:70%资金投入教学资源建设,30%投入硬件。该报告相信,随着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校园网应用系统重视程度的提高,软件应用必然成为校园网建设的重点。
对周军而言,教育部计划一出来他就认为翰林汇的机会来了:“建校园网就是用来帮助教学的,没有内容,就好像买了音响却没有唱片。而我们正是做唱片的行家。”
翰林汇已经开发出一套建立在庞大教学资源库之上的教学服务系统软件。
“成体系的、在所有教学环节上发挥作用的,我们是第一家,有没有竞争对手我不知道,但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听到任何别人也想到了这么去做的消息。”
今年,周军打算用这套系统实现五六千万元销售额,不到公司总销售额的十分之一,但利润却要占到四分之一。
“这是我们的战略重点,”周军说,“所有已建校园网和将建校园网的学校都是我们的目标客户。”
软硬通吃
1999年4月,进军IT领域的TCL投资翰林汇8000万元,当初由三个穷学生做起来的小公司鸟枪换炮,从此蒸蒸日上,在教育软件行业名头仅次于科利华。当然,TCL也成了翰林汇的第一大股东,持股38·71%,TCL信息产业公司总经理、商界女名人吴士宏出任公司董事长;周军本人持股33·19%,为第二大股东;另外一个股东是广州南华西实业股份公司。
周军现在正琢磨公司上市的事,“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做完,有关材料也已上报证监会。”
接受采访时,他对公司没有在二板市场这一棵树上吊死幸庆不已,“好多企业为了上二板特意把股本做小,结果二板迟迟出不来,上主板又不够资格了。最惨的是那些业绩很不错的企业,调整后受到很大影响。我们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的股本有6200万元,在二板算大公司,上主板也完全够格,二板摇摆不定的话,我们就上主板。”
上市之后干什么呢?“资金解决后可以充分拓展业务。比如现在我们在教育信息化市场中做的是教学实现,但是市场有这么大的空白,为什么只做教学实现呢?我们能不能把教务管理也做了?我们能不能买一个有系统集成能力的公司把校园网的系统集成也做了?”
“有了钱之后,这些都是有可能的。”周军憧憬道。(作者:马克 )(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