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
![]() |
|
|
本报讯 时值年关,在百业兴旺的大环境下,作为新经济的代表领域----互联网却显得相对萧条。作为国内第一门户,新浪同样受到来自资本市场和现实市场上的困扰。新浪中国区总经理汪延和刚刚走马上任的执行副总经理周锚目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了的看法对“网络时事”的看法。 遭遇寒流不是中国概念的错 记者:国内互联网在过去一年出现了哪些技术热点和变革趋势?新浪网在这段时间有些什么作为? 周锚:在过去一年中整个互联网市场从热闹走向成熟,业界开始关注网络公司的可赢利性和经营的可持续性,投资人用更冷静的眼光对市场进行分析。正如王志东原来预测过的,网络市场出现泡沫,并正在从泡沫中清醒过来走向成熟。 宽带、无线上网等新的上网方式的产生,家用机的发展都为互联网市场增添了多元化信息。为适应这种技术发展趋势,新浪在与PC厂商合作的基础上,寻求与其他领域厂商的多方位合作。例如我们与商务通联盟开展无线上网业务,还针对机顶盒市场着手开发相关服务产品。我们还与中国频道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拓展互联网增值技术服务空间。 互联网软件也是一个技术热点。像Microsoft最近推出了“.NET”概念,就是试图让互联网像软件业一样真正地发挥效益,以充分体现社会价值。新浪2000年也推出了新浪浏览器、新浪网2000兼容平台、Ticker服务、无线上网服务等一系列互联网软件产品与服务。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用意就是:结合多用户上网终端以及自身技术优势,在非PC上网方式上进行积极研发。 汪延: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与相对成熟得多的欧美、日本互联网市场不同。这些国家今天的股市调整是在互联网市场成熟之后的调整。中国市场虽然增长很快,但还不成熟,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甚至还没有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只要临界点还没达到,就意味着存在更宽泛的空间,还有可能发生重大变革。我们必须利用所有机会,来保持新浪目前的地位。 记者:网络界的起伏与股市的起伏是否有关?如何看待Nasdaq股市的变化? 周锚:网络界的变动原因得辩证地看,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有投资人、市场环境等等;但主要是内因起作用,也就是说,互联网公司本身的经营思路与实力决定了其市场地位。这就好比鸡蛋和石头,不管环境怎么变,不管外界施加什么影响,石头永远不可能像鸡蛋那样孵出小鸡。 股市的表现有很多影响因素,包括股民心态、投资人的操作等。公司在股市的表现与公司业绩不一定有紧密的关系。股市动荡对于新浪网其实影响不大,只可能会影响短线股东的套现。我们相信:从长远讲,公司业务发展是决定公司真正价值和股票长远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汪延:如果互联网公司找不到自己的赢利途径,而单纯依靠金融操作模式,肯定会导致股市降温。在将来,如果你有可赢利的模式,你一定会做起来。 记者:国内网络市场出现了萧条状况,当然有好多原因,但是不是可以说,某种程度上也因为中国概念股不被国际股市看好? 周锚:不能仅根据中国公司在国际股市上股价下滑就断定中国概念股不被股市看好。股市走势不好,这是一个世界趋势,而不单是中国概念的问题。就是美国概念股也表现不好,还有很多上市的公司倒闭。我们正好在这个股市的低迷阶段上市,所以也同样遭遇寒流,这不能归咎于中国概念。 再说,中国与美国市场毕竟隔着大洋,美国投资人对中国市场的理解一定有滞后、偏差或者误解,这个也很自然,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中国概念。这就需要我们的媒体进行非常客观的报道,向世界真实展示国内网络发展的现状,客观地介绍我国网络市场的变化趋势和前景,这样才有助于我们被国际社会正确理解。 汪延:另外也不能一概而论,说中国的概念股都不被股市看好。新浪网刚上市的时候,正好遭遇最剧烈的股市震荡,但是新浪逆市上扬是一个很好的表现。充分说明即便是大市走低时,投资人对新浪依然充满信心,这种情况对于一个网络股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同时我要提到另外一个问题。新浪股值非常大的跌幅是出现在9、10月份左右,与大势调整完全吻合。一方面,这主要是受了当时许多国际因素的影响----油价问题、欧元问题导致第三季度美国所有大公司几乎在同一时间都亮出红灯;另一方面也有国内因素的影响----中国政府当时发布了一系列有关调整互联网市场的文件,外国记者、外国股票分析师对此存在有意无意的误导。 我们相信,未来中国概念股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有一个很好的发展。NASDAQ作为国际的金融中心,理应容纳更多的国际股票,更何况中国网络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相信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概念股将能占有一席之地----不仅是一席之地,还会有更高更广的位置,请大家拭目以待。 致力赢利谨慎并购绝不裁员 记者:作为第一门户,新世纪新浪网有何发展计划? 汪延: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会利用线上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找到与传统企业的结合点,有可能包括策略合作和收购合并等,我们做出的决定一定会符合我们的信念和信仰。而且我们一定以INTERNET为主导,不会因为和传统行业结合,转型为传统的公司。通过与传统行业结合,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创造更多的价值,协助传统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 周锚:在过去的比赛中我们有幸走到了前头。在新的赛场,新的环境中,我们还会更加注重持续发展。我们的使命是搭建网络数字化生存平台,会在这个基础上深入,更扎实地与传统行业结合得更好,相信会有新的模式产生。 记者:2000年11月1日,国外的一家咨询机构发布报告,说中国的网民价值为零,如何评价这种评估? 周锚:这个说法很偏激,小视了中国网民。应该说我们现在与发达国家有差距,网络价值与网民价值不如它们那样发挥得充分,但是我们的增长速度很快,由此带来的网络价值也在不断快速提升,这是不争的事实。况且,互联网络的价值判断也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闻道有先后”,不能简单地用发达国家的网络标准来评判中国互联网价值。而且我们应该看到,国内互联网正在出现许多价值增长点,比如网上理财、炒股、购物等等。互联网的变化----包括价值变化----是剧烈的,不可想像的。回顾历史,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互联网会变成今天的样子。相信2001年会有更大的变化。 汪延:这种评估是错误的。中国网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与欧美确实有差距,这表明中国需要走很长一条路才能积攒起临界点----这个临界点也是一个价值临界点。 记者:新浪网下一步能够看得见的赢利项目有哪些? 汪延:目前可看到的赢利项目有三个方面:广告、软件和电子商务。我们相信电子商务未来还会有潜在的增长,特别是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临界点时,这个增长将是一个质变的增长。网络广告我们也很乐观,它和传统广告相互配合有很好的潜力。网络广告概念不能仅局限于“在网上打广告”,而要利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利用网络交互性和多媒体介质优势来为企业服务,为企业的产品和品牌作宣传,比如我们的定向广告、广告监查数据统计等等,这些都是受传统企业欢迎的服务。随着未来网络广告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以及网上金融体系的建立完善,我们相信还会出现新的网上赢利方式,比如网上炒股、收费信息、为企业建立网上营销和服务渠道等。 周锚:我们在桌面软件、服务器、网络出版系统、BtoB平台业务等方面有很大投入,我们设在美国的专门研究宽频领域应用的研发中心也推出了视频点播技术等相关产品,这些都将会带来收益。 记者:我觉得国内应该比国外更了解新浪,基于这种考虑,新浪会不会在国内二板上市? 周锚:由于国内创业板具体条例还没出来,新浪暂时还不能判断是否在创业板上市。如果有需要,条件成熟,我们并不排除在国内上市的可能。 记者:作为一家网络公司,新浪将如何迎接中国加入WTO的挑战和机遇? 汪延:WTO将给我们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空间,作为网站来讲,我们很高兴有这样一个市场环境。我们已经在用户群、技术、模式、理念等方面都处于成熟状态,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市场基础,所以我们欢迎竞争,包括与国外有实力的公司竞争。为了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需要政府制定一个更细致的法规政策。无论是我们还是外国公司,都希望得到这样一个环境。虽然我们和国外公司是对手,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盟友。我们觉得应该在业界提倡多一些合作和健康的“赛跑”,去积极迎接WTO。 周锚:WTO也有一个负面的概念,使得在权衡国内公司与国外公司的权益方面不易找到平衡点。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讲,股份占的多的可以归并其他公司;对于政府来讲,需要制定一个更细致的法规政策来保证国内和国外公司能够在一个公平的起跑线上来竞争。不要去损害国外大公司进入中国时的利益,也不要因此损伤掉国内公司。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政府职能。 记者:新浪2001年有没有购并计划? 汪延:购并显然是一个很好的扩张方式,但是我们不会为了购并而购并,我们是根据业务计划和发展方向来做购并工作的。只有并购对象和我们的战略方向吻合或能辅助我们的战略,并且有明确的赢利模式,我们才会考虑购并,而不会以风险投资的方式去运作。对于购并,应该说我们的态度是积级的,方式是谨慎的,但是决不是保守。 周锚:新浪网是一个做实业的网络公司,而不是一个投资商。作为一个实业公司来说,所有的市场举动都要符合公司的发展策略,购并不是必须要过的一关。购并只是让我们加强商业模式,我们不会迫于市场的压力去这样做。 记者:新浪网2001年的用户重点有什么变化?2001年会不会裁员? 汪延:新浪会更有效、更多地去开发利用传统资源,让网络资源给传统企业增值,充分体现网络的优势,但是这个变化并不是说新浪要转型成为传统企业。 2001年我们没有裁员计划。 周锚:另一方面,新浪还会更一如既往地发挥软件技术优势,让新浪品牌体现得更综合化一些。我们要把网站的综合优势体现出来----新浪不仅是一个网站,不仅是门户,更不仅是新闻站点,而是一个综合的网络公司。中国经营报 记者于东辉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