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国内 > 正文

分析:垃圾邮件泛滥考验互联网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4日 15:33 通信信息报

  垃圾邮件泛滥成灾严重干扰了网民的正常生活,不仅严重降低邮件用户的工作效率,还大量消耗网络资源,可谓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治理垃圾邮件已成为各国加强网络管理和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

  出售电子邮件地址的垃圾邮件等间接制造了垃圾邮件。对垃圾邮件的抵制工作任重而
道远。

  当前网络用户应尽量杜绝对垃圾邮件的反馈,使之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技术手段是对付垃圾邮件的重要手段,而立法和网络道德的建设无疑会从源头抑制垃圾邮件的产生和蔓延。

  本报记者陈伟周

  据Brightmail公司的衡量指标,今年9月份垃圾邮件在电子邮件中的比率由50%上升到了54%,这表明前个月垃圾邮件减退的现象只是暂时的,新一轮的冲击正在酝酿中。据Gartner公司预测,到明年中期垃圾邮件的比率很可能会达到60%。垃圾邮件泛滥严重干扰了网民的正常生活,不仅严重降低邮件用户的工作效率,还大量消耗网络资源,甚至会影响到邮件系统所在的服务器系统的安全,造成整个网络系统瘫痪。治理垃圾邮件已成为各国加强网络管理,加强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杜绝垃圾邮件,许多国家都进行了很大的努力,希望通过立法手段给予网民以宁静的自我空间。

  据新华网消息,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小组负责人任京强博士介绍,作为世界上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率先开始对这些不受欢迎的电子邮件予以治理。虽然美国目前还没有关于反垃圾邮件的联邦立法,但是截至目前为止,美国共有26个州通过了有关反垃圾邮件的立法。自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美国参、众两院也开始关注垃圾邮件的泛滥问题,并试图通过立法对垃圾邮件加以控制。

  欧盟议会于2002年5月30日批准了《反垃圾邮件及保护在线隐私权法》。

  日本经济产业省于2002年4月通过了《反垃圾邮件法》,并于同年7月正式实施。

  韩国国会在2002年11月8日审议了反垃圾邮件的议案,正式通过了《促进信息通信网利用以及信息保护等修正法案》。另外,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典、芬兰、西班牙、挪威、丹麦等国家也都在立法方面制定了反垃圾邮件法案。

  2003年9月9日零时,中国互联网协会展开了首次大规模封杀垃圾邮件的行动,全球有127个发送垃圾邮件的服务器被封杀。

  舍本逐利无疑是垃圾邮件泛滥的根本原因。对垃圾邮件的抵制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任重而道远。

  垃圾邮件为什么会爆炸性增长?

  “如果任何人都不能从垃圾邮件中获利,那么也就不会出现如今垃圾邮件泛滥成灾的现实了。”一位互联网安全专家的话可谓是一针见血。

  据了解,当前出售电子邮件地址的垃圾邮件间接制造了数量更大的垃圾邮件,而这种状况与一些所谓的“网络营销软件”密不可分。购买这些软件和邮件地址的用户不仅大量发送垃圾邮件,还再次出售所购的邮件地址以牟取利益,由此造成恶性循环,使整个互联网通信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众所周知,获取尽可能多的电子邮件地址资源,是电子邮件营销的重要任务。而一些非法搜索用户电子邮件地址的软件,正是利用了部分用户急功近利的心理,打着“网络营销”旗号来牟取私利,实际上却是以牺牲大多数用户甚至整个网络通信环境为代价。

  对抗垃圾邮件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技术是邮件过滤技术,它对邮件在发出、递交以及接收过程进行层层过滤。通过“过滤”来防堵垃圾邮件方式的核心环节是对垃圾邮件进行判定。垃圾邮件总有漏网之鱼,而非垃圾邮件也可能被错怪以至到不了目的地。实际上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于:“垃圾邮件”的定位不易。

  不可否认,如果信息真实可靠,部分未经许可的邮件也有一定的作用。于是,一部分人对于必须经过用户许可才能发送邮件也有一定的争议。通过对邮件地址的“定位”,可以向潜在用户发送其有价值的信息,如按照行业或者地区分类整理汇集的电子邮件地址,向某个行业发送业内的信息,怎么能说是垃圾邮件呢?尽管听起来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

  首先,行业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比如纺织行业,包含许多不同产品的生产商和原材料供应企业,许多企业之间甚至没有任何关联,对信息有同样的需求从何谈起?即使某些信息的确对该企业有价值,但有价值的信息占多大比例呢?如果为了向单个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让无数用户受到滋扰,能说是合理的吗?其次,针对同一行业中的个人用户,更谈不上什么定位,每个行业都有各种各样的职业,以行业的名义为个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信息简直是天方夜谭。

  国内通过发布黑名单来保护邮件服务器不受到黑名单中的垃圾邮件来源站点的侵扰,也是目前对抗日益严重的垃圾邮件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封杀”的做法难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对网民的正常邮件发送也会产生影响。

  因此,立法问题似乎迫在眉睫。但国内反垃圾邮件的立法确实存在困难。且不说法律的执行者、操作方式、处理办法等诸多未知数,就是最根本的“垃圾邮件的界定”也一直悬而未决。况且,垃圾邮件的传输是一个国际问题,如果没有国际性的协作,“杜绝垃圾邮件”,也仅仅是浮于表面的口号。由此可见,国内垃圾邮件抵制工作任重而道远。

  互联网的发展为垃圾邮件的大规模传送创造了条件,垃圾邮件的泛滥正在威胁着规范的互联网市场营销,更是对互联网开放和自由精神的亵渎。

  垃圾邮件可以说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早在1975年,垃圾邮件的问题就初露端倪。而首次关于垃圾邮件的正式记录是,1985年8月一封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链锁信。

  在1993年6月,在互联网上出现了名为“发财之道”的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史上比较著名的是1994年4月的“绿卡事件”,Canter和Siegel的法律事务所给6000多个新闻组发送了同样内容的垃圾邮件,宣传获得美国国内绿卡的法律支持。而这也是第一次使用Spam一词,用来描述垃圾邮件。同时,垃圾邮件也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反感。一些“触觉”敏锐的商人立刻意识到了电子邮件带来的商机,滥用电子邮件以作商业广告。

  1995年5月,第一个专门的应用程序Floodgate诞生,通过该程序可以一次自动发送大量邮件。同年8月份,开始有数百万个电子邮件地址在市面上公开出售。垃圾邮件越来越多与商业联系起来,96年的4月份,垃圾邮件有了另一个称呼--UCE(Unsolicited Commercial Email),垃圾邮件在Internet上的日益泛滥引起电子邮件专家和企业的关注。

  到了1996年3月,有专家提出用SpamBlock的方法对垃圾邮件进行有效的过滤。随着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的发展以及网民对垃圾邮件的抵制,垃圾邮件制造者不得不采取更为隐蔽的技术,比如伪造信头中的发件人、域名、邮件地址等。在1997年3月,垃圾邮件的制造者把目光转向OPEN RELAY。OPEN RELAY是当时解决Internet路由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但却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从此,垃圾邮件开始利用他人的服务器通过邮件转发的方法发送。

  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的商业价值。电子邮件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快捷、最自由的交流方式,成为互联网上信息传播的有效途径和市场营销的新兴手段。越来越多的商业需求以及电子邮件低廉的发送成本为垃圾邮件的滋生孕育了土壤。垃圾邮件的泛滥不仅实质性地影响着个人和企业,也是对互联网营销的滥用,更是对互联网开放和自由精神的亵渎。

  痛定思痛,在过去的几年里,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控制互联网上垃圾邮件的重要性,世界各地成立了很多组织反对垃圾邮件,如MAPS、ORBS、SPAMCOP、SPAMHAUS和CAUCE等。

  网络时代的垃圾邮件隐蔽性越来越强,并以其数量多、反复性、强制性、欺骗性、不健康性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严重干扰了用户的正常生活,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由于垃圾邮件的泛滥严重干扰了网上所有用户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为绝大多数互联网用户深恶痛绝。

  面对目前形形色色的垃圾邮件,企业用户和网民每天不得不在一个个垃圾邮件的陷阱中跋涉,无法摆脱无视自己权益的商业广告的狂轰烂炸。最新的调查显示,在企业邮件中,竟有28%的邮件属于垃圾邮件,这些邮件不仅无情地消耗着服务器资源,而且经常使网络拥堵。更为可怕的是,垃圾邮件的泛滥正在极大降低人们对电子邮件信息,乃至对互联网信息的信任度。而一位垃圾邮件发送者的“抱怨”也间接地说明了这一点,“1999年发送10万条邮件,会有25个回应,而到目前要想得到同样的反馈,要发送几百万条垃圾邮件。”可以这样说,垃圾邮件不仅使自己臭名昭著,也正在威胁着规范的互联网市场营销。

  众所周知,垃圾邮件起源于西方国家,发展于西方国家,猖獗于西方国家。而目前的情况是,西方国家在抵制垃圾邮件方面收效明显,而在中国,垃圾邮件危机却日益严重。

  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协调小组的2003年7月份数据显示,每个网民每周平均收到的正常电子邮件为7.2封,而垃圾邮件数量为8.9封。总量超过6亿封的垃圾电子邮件每周源源不断传送到我国6800万网民的电子信箱中。垃圾邮件在损害网民利益的同时,严重打击了生产力。一个研究人员表示,每个办公室人员每天平均接到13.3封电子邮件,这需要耗费6分半分钟时间来处理。大约浪费了他们每天工作时间的1.4%。而企业为应付垃圾邮件投入的设备和大量的人力损耗更是无法估计。

  不能忽视的是,垃圾邮件往往与一些骗人钱财的勾当联系在一起,有的已经触犯了法律,它们对现实社会的危害也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而逐渐显现出来。此外,作为病毒传播的载体,垃圾邮件更是为病毒的传播“推波助澜”。

  技术手段是对付垃圾邮件的重要手段,而立法和网络道德的建设无疑会从源头抑制垃圾邮件的产生和蔓延。

  垃圾邮件对互联网正常高效运转的威胁日益严重,甚至出现信息化程度越高,垃圾邮件带来的损失就越严重的现象。抵制垃圾邮件、治理垃圾邮件已成为各国加强网络管理,加强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

  技术方法是抵制垃圾邮件的重要手段。对于普通用户,应使用客户端防垃圾邮件软件以尽量将其拒之门外。此外,应尽量避免“暴露”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不要轻易将自己的邮箱注册到知名度不高的ICP/ISP。对于企业用户而言,在用软件对电子邮件进行源过滤和内容过滤之余,关闭邮件服务器的Open Relay功能可以避免自己的服务器被作为垃圾邮件的转发站。而对于电子邮件专家来说,与垃圾邮件苦斗的过程几乎就是“猫捉老鼠”的翻版。“定义电子邮件20多年的协议--SMTP可能有一个致命缺陷:它过于信任你”,一位专家如是说。换言之,SMTP从不假定或怀疑邮件发送者会发送带有病毒的邮件,或是怀疑会有人非法利用别人电脑发送亿万封广告。在现行邮件传输协议下,垃圾邮件的大规模发送可以说是轻而易举。因此,一些电子邮件专家认为应从本质上对邮件传输协议进行修补和扩展乃至重新制定邮件传输协议。

  当然,技术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垃圾邮件的问题,而中国互联网协会此次封杀127个国内外邮件服务器也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举。立法和网络道德的建设才能从源头抑制垃圾邮件在互联网上的蔓延。

  我们也应该承认,完全依靠互联网本身的自适应机制,不可能解决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弊端。互联网应用日渐成熟,现在是到了开始制定规则(法律、法规、标准和国际公约等)的时候,通过规范垃圾邮件的规则便是当务之急。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已经立法,对垃圾邮件发送者采取了严厉的惩罚措施,而加强国际协作无疑将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此外,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在互联网上同样应该有相应的道德规范,而这种道德规范的建设将有助于网民对网络资源的合理使用。网络道德建设是全新的世界性课题,具有涉及面广、与技术结合深、国际化强、空白点多等特点。然而,归根结底,网络道德的建设同样应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延伸。

  总之,法律的威慑力以及网络道德的建设都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垃圾邮件问题,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抑制垃圾邮件愈加泛滥之势,当务之急应尽量杜绝对垃圾邮件的反馈,使之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评论】【IT业界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2003小户型主力阵容揭晓
不见不散 约会新主张!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订阅新浪短信关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聚焦第一个飞天中国宇航员!
  企业法律顾问考试冲刺辅导热报 还快乐互动学英语本色 考研&MBA冲刺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销魂而忘情的感受
带你步入性爱天堂
非常笑话
热辣精彩的短信笑话 绝对值得一试!
图片
铃声
·[花蝴蝶] 花蝴蝶
·[和 弦] 蓝精灵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佳能数码相机
  • A60A70新品上市
  • s45 送128兆
  • 淑女疯狂
  • 火辣露乳装新上架
  • 买内衣送性感大礼
  • 上网体验潮流科技
  • 全新手机百元起
  • 彩信手机百元起拍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热辣经典
    欢乐无限
    结婚前,女方坦承自己的缺点:我的胸部不大,就象是2个…
    每日2条,30元/月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