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防治垃圾邮件应三管齐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9日 09:55 通信信息报 | ||
本报实习记者 戴贤聪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负责人表示,根据有关统计调查,我国网民平均每周收到16封电子邮件,其中垃圾邮件占8.3封,垃圾邮件数量已经与正常邮件数量相当,并大有超过正常邮件的趋势。另据丘辟特调查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说,到2007年每个网民平均每年将收到3900封垃圾邮件。可见,对垃圾邮件治理已经迫在眉睫。 垃圾邮件泛滥带来的威胁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威胁,经济威胁等。 垃圾邮件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危害互联网发展。据统计,在互联网上传输的30%的电子邮件是垃圾邮件。这些垃圾邮件占用了大量的传输、存储和运算资源,不但造成网络资源浪费,且一旦垃圾邮件占到互联网总数据流量的近三分之一,就会造成巨大的存储需求,这对信息安全系统的有效性构成重大挑战。同时,垃圾邮件还损害了ISP的市场形像,造成无形资产流失。据悉,国外许多邮件服务商曾一度封杀了中国邮件服务器的IP地址,致使中国用户蒙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其次,损害了用户的利益。由于垃圾邮件具有数量多、反复性、强制性、欺骗性、不健康性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严重干扰了个人的正常生活,浪费用户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再者,危害现实社会。当前,尽管各国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的竞争,但某些西方国家以及一些反动势力从来就没有放弃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企图,通过垃圾邮件传播各种用心险恶的反动思想,虚假信息,危害社会安定。 垃圾邮件并非从天而降,垃圾邮件泛滥成灾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 首先,利益的驱使。当前,数量众多的垃圾邮件中含有大量的广告,通过电子邮箱进行广告宣传,投入少、回报丰厚,这使得许多广告商厂商乐此不疲。比如在欧洲,发送一封电子邮件仅需0·0005欧元,比起庞大的广告费,这点费用实在微不足道。越来越多的商业需求以及电子邮件低廉的发送成本为垃圾邮件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其次是技术上的漏洞。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黄澄清指出,调查发现,我国垃圾邮件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邮件服务器缺省设置开放转发(Openrelay)功能所产生,该功能对于普通用户可有可无,但却成了滥发垃圾邮件的依托,作为发送大量垃圾邮件的中转站,导致国内许多邮件服务器被列入“黑名单”。并且,我国许多企业防犯意识淡薄,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企业的邮件服务器充当了“转发者”和“帮凶”的角色。 再次,相关法律法规的欠缺。对于反垃圾邮件,应该说在我国立法上仍是一个空白。这也是国际垃圾邮件之所以青睐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协调小组也出台了相关规定。但是,中国互联网协会毕竟不属于立法机关,其制定的各种规范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只是在本行业内有约束力,这在执行上难免造成困难。 此外,垃圾邮件现象在我国目前愈演愈烈的另一重要原因,就在于用户的权利意识、法律意识、参与意识和防犯意识淡薄,大都不了了之、没有人挺身而出拿起法律武器来斗争。 垃圾邮件的日益泛滥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垃圾邮件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对于垃圾邮件泛滥问题的解决,需要用户、技术、立法三管齐下。 首先,用户是垃圾邮件的最直接受害者,因而反击垃圾邮件应从从用户开始。最重要的是用户需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和防犯意识,才能在反垃圾邮件斗争中取得主动。 第二,从技术方面来考虑。垃圾邮件制造者主要是依靠专门的邮址搜索软件和邮件群发软件,这种危害严重的自动化垃圾邮件制造方式,虽然技术简单,但要对付它,人工手段显得力不从心,必须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对付这种垃圾邮件的批量生产。企业和ISP应与时俱进,及时开发、宣传、采用新技术应对挑战。 第三,加强法律监督。美国曾经通过了一个反垃圾邮件法案,该法案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滥发垃圾邮件行为。目前,我国在这个领域仍是一个空白,反垃圾邮件还不能做到有法可依,这大大束缚了这方面的工作。为此,必须加强反垃圾邮件立法。只有对那些贩卖电子邮件地址、非法盗取电子邮件数据库的行为给予法律严惩,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垃圾邮件。 垃圾邮件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要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全社会关注,共同解决。此外,由于垃圾邮件问题属于国际公害,因此,还需放通过各受害国分工协作加以解决。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