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国内 > 数字论坛专题 > 正文

姜奇平:关于IT业下一个赚钱机会的“精神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11日 14:13 新浪科技

  兼谈用微经济分析治疗经济学“精神病”

  文/姜奇平

  据说IT人的钱比较多,但IT人的烦恼也不少。少年IT之烦恼最大一端莫过于,上一个钻石王老五总也没让我赶上,而下一个钻石王老五又总出我意料。

  就拿最近来说,搜狐赚钱了,张朝阳这小子春节前两天一下出手股票44,000股,每股股价8.331美元,加起来有近37万美元过春节,真慕煞人也。年前在高红冰家玩,见着张朝阳,我问他怎么赚的钱,他说没想到短信真赚钱。我说这叫无心插柳柳成荫。新浪的情况也差不多,赚钱点出乎意料,据茅道林说,手机用户对珍稀鸟类的悦耳鸣声这类的手机音乐铃声下载服务,“非常着迷”。而网易靠正规战没赚多少钱,但推出网络游戏《大话西游ONLINE》后,股价一年飙升360%。连大年除夕挨了韩国公司一棍子的陈天桥,按说走了背字,直在上海叫嚷,可细想起来,象他的盛大这样,靠人们不以为然的游戏,2002年坐拥6700万注册用户、4亿人民币的收入、40%以上净利润的公司,全中国又有几个?该哭的,应是当初看走眼,让盛大购回股权,放虎归山的中华网。

  当然,最令人烦恼的,还不是干瞪眼看别人靠“雕虫小技”赚钱,而是从这些“雕虫小技”中,根本总结不出什么路数来,因而注定了,下一个赚钱的“雕虫小技”藏在哪儿,也没任何希望猜出来。

  这就是我今天要谈的问题:判断下一个赚钱机会,是真没什么路数吗;还是我们原来采用的分析路数不对?我的结论,是后者――正规军的路数不对“路”了,需要非主流、非正统的路数。

  这个新路数,叫“微经济分析”。“微经济分析”这个称呼是对方迪教授《微精神分析学》叫法的模仿。它还有两个外号,一个叫“体验经济”(the experience economy),由胡塞尔的“体验”(Erlebnis)-丹尼尔•卡尼曼的体验效用(Experienced Utility)-托夫勒的“体验业”-派恩的“体验经济”,演进而成(有兴趣者可以看我写的书《体验经济》,社科文献2002年版);一个叫“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以体验效用的提出者丹尼尔•卡尼曼获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为标志。这二者是一回事。

  微经济分析之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就好比精神分析之于心理学的关系。心理学关注的是意识,精神分析关注的是潜意识。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人理性,微经济分析关注的是经济人理性之下的潜理性(对不起,临时瞎编的概念,仅为了和上述“潜意识”对仗)。对这种潜理性,胡塞尔定义为体验。

  让我们“回到事实本身”检验一下:短信是不是体验,游戏是不是体验,彩信是不是体验,Flash是不是体验,网吧是不是体验,……?世界真奇妙,所有赚钱的“雕虫小技”,中国所有IT钻石王老五的发财致富之道,放在微经济分析这个显微镜下一看,忽然全都从无序变有序,有了“路数”了。原来,路数就是微经济分析“管辖”范围的体验之道。下一个赚钱机会在哪里,不也一目了然了吗?

  正如弗洛依德对潜意识的发现一样,经济学也需要对潜理性的发现了。因为个性化真正的秘密,就存在于这个理性说不清道不明的地带。在经济学中已开始了类似弗洛依德式的潜理性领域探索,例如加里.贝克尔研究口味、香烟上瘾行为、甚至乞讨行为这些“不入流”的东西。体验就象梦一样,潜伏于理智的理性之下,需要一个类似显微分析的理论作为解释它的入口,就象精神分析理论作为释梦的入口一样。问题是如果我们要把这种理论运用到实战程度,就不能光把潜在行为象贝克尔那样还原到理性了事,而要学习胡塞尔的精神,再进一步,“回到事物本身”,真面经济中的本我。真我人生――这就是体验经济或行为经济要发掘的真谛。

  少年IT之烦恼的根源,也由此可得正解。原来,个性化浪潮在现代化大城市提前到来了。认识不到靠把握个性化价值赚钱的行市和规律,就会永远烦恼下去。不光IT如此,行行如此。

  反过来检讨,用经济学正规军的路数,为什么理解和指导不了迎合个性化的“雕虫小技”呢。除了“用大炮打蚊子”、“用望远镜找微生物”、“用清醒意识去做梦”这些表面理由外,我隐隐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与其它学科理论比较,经济学可能得“精神病”了。

  啪,我挨了经济系学生一板砖:“你懂什么叫经济学?!”

  一边呆着去,我跟网虫瞎聊天寻开心,想谈什么谈什么,关你何事?

  弗洛依德对精神病原理有一个非常好的描述,用在这样的经济学上挺合适:“病人都‘执着’(fixed)于其过去的某点,不知道自己如何去求得摆脱,以致与现在及将来都脱离了关系。他们好像是借病遁世似的;正无异于古时僧尼退隐于修道院中以度残生”。所谓经济学得“精神病”是指,在对人性的理解上,没有象其它学科那样,与时俱进,而是停在了其中的“理性”这一个中间台阶上。

  如果以对“人性”的理解水平(如感性、知性、理性,体验)为尺子,衡量各学科进展。经济学停在了相当于哲学上笛卡尔之后到休谟之前这一段时间,钻到里边,越弄越复杂,最后拔不出来了。与休谟同时代的亚当.斯密写《道德情操论》,是经济学最后与哲学水平同步的一次。经济人理性假设所谓理性,相当于哲学上理解“知性”的认识水平。但哲学后来进一步发展了,从知性,发展到理性(复归更高感性的知性,相当于直觉),再发展到非形而上学的本体存在(相当于哲学中的本质直观和体验、心理学中的潜意识、美学中的后现代派艺术等)。而经济学却永远停在“经济人理性”这一点上,陷入了“精神病”状态,与人类思想主流不同步了。

  相应病症就表现出来了。比如,经济系学生觉得复杂异常的“亚当.斯密问题”,在其它学科如哲学看来,不过是一幼稚问题,无非黑格尔“理性的机巧”(die List der Vernunet)而已。原因就是其它学科对人的本性的认识,与时俱进地深化了,而经济学光去发展数学手段,不再象其它学科那样继续向下去追问“人是什么”的价值问题了。

  引进行为经济学,是治疗自我封闭于理性的经济学“精神病”,让它从工具理性向人性靠拢的一个好办法。诺贝尔经济学奖连续三年授给行为经济学家(贝克尔、阿克劳夫、卡尼曼),证明不光是我们IT业有这种感觉,经济学自己那一行也在向同一个方向检讨问题。

  最后说一句,不是我们IT业自作多情想管经济学的事,而是IT业干的事比较前卫,现在痛切感到,赚钱的理论严重滞后于赚钱的实践,碍着我们发财了,少年IT烦恼了,所以希望经济学家与时俱进。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如果经济学不肯治理性“精神病”,跟上潮流,对我们IT业赚钱的指导,会在哪个方向上造成不利?我可以非常肯定地预言,是在类似与韩国争夺游戏业制高点这类方向上,道行修不过别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