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收获4亿元 短信促中国门户网站角色演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10日 13:27 新闻晨报 | ||
昨天,记者从新浪了解到,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两三天内,该网站短信发送数量一下子突破了千万大关。而在春节假期内,全国范围内发送的56亿条短信中,约有20%是通过互联网发送到手机上的。每条短信的平均收费为0.5元,按照中国移动运营商的分成模式(运营商15%,内容商85%),再扣除坏账等因素,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春节7天中差不多收获了4亿元。
同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由于短信增值服务的巨大成功,中国的三大门户网站的股价受到连续追捧。去年,当雅虎的股价狂泻90%时,网易的股票却从0.69 美元的谷底如火箭般蹿升到11.45 美元。而从去年10月中旬起,新浪的股价上涨了386%。在过去6个月内,搜狐股价上涨811%。 去年6月,在上海星吧,张朝阳对记者说搜狐的股票真是划算,才一块钱左右。谁也没有料到,在接下来的半年中,搜狐的股票会有如此的飞涨。如今,三大门户都拿到盈利的季报。分析师们发现,其中无线增值服务(主要是手机短信)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广告。茅道林估计,今年新浪的总收入中,针对手机的业务将占到50%。网民每发一个段子,或下载一段铃声,就有0.85元掉进网站口袋。 “短信救了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国社科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对记者说,“在资本市场的眼中,中国三大门户网站的股票已经变成无线增值服务商的股票。”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并非一夜之间找到短信这根救命稻草的。 2000 年,摩托罗拉等手机制造商找到新浪,探询在手机内容上合作的可能性,茅道林说,“当时对这种商业模式,谁都不清楚。”而中国移动的态度也不明朗,那时,这家在中国移动市场上占垄断地位的运营商还想自己做内容。 直到2001 年下半年,中国移动公布了与增值服务提供商的分成模式,互联网企业依靠短信收费的可能性才算清晰起来。中国两大移动运营商间的激烈竞争,终于给了互联网企业一线生机,“门户网站有的是流量,把原来不值钱的流量转换成值钱的短信服务,整个市场就起来了。”吕本富说,“这其实对移动运营商最有利。” “中国移动的餐桌上掉下来的一点碎末就把这几家网站喂饱了。”一位互联网分析师打比方说。中国互联网企业就这样成了卖短信的,而中国两大移动运营商则坐收其利,“我们最喜欢看到的就是他们之间竞争。”茅道林说,“运营商为了竞争而开放自己的平台,而开放得越多,我们的机会就越大。” 为了能进一步在短信上占据领先优势,新浪刚刚收购了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商广州讯龙,网易和搜狐的动作更快。网易的丁磊曾经破釜沉舟地在短信服务和游戏上大力投入。而平时内敛得甚至有点害羞的张朝阳不惜将自己“娱乐化”,在全国巡回推广一种名为“信骚扰”的短信业务。他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跑得有多快,而在于他是否搭上了一艘快船。 短信,无疑就是这样一艘能够将企业载向盈利彼岸的快船。茅道林甚至将手机上的短信等内容称作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至少到目前为止,这艘快船丝毫没有放缓的迹象。“这种增长的势头至少到明年年底不会停止。”吕本富说。但是在这种高速成长中,也充满了变数,尽管彩信取代短信为时尚远,“但是天知道在这项业务里会不会爆出什么黑马,就像网络游戏里冒出盛大一样。”茅道林说。 对未来,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目前大幅度的增长主要还是依靠短信,这部分随着竞争越激烈,风险会越大,2003 年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据他观察,三大门户在最近三个月,访问人数和访问量出现了下滑。这为沉浸在盈利喜悦中的三大门户敲响了警钟,只有建立在流量的基础上,增值服务才能得到回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