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新之/文
9月上旬,TOM的并购专家王CEO投书香港一份著名财经报章,针对前一天该报上专栏名家认为TOM公司的不佳分析做出反应,主要是说明公司透明度高,年报并无不尽不实之处,有必要向公众澄清。
不过,这些解释,并不能完全打消投资者对于TOM的不信任。即使是TOM披露最新与国内的三联书店出版集团合作,又在洽谈电脑报并购事宜,但是海外的资本市场对此都反应冷淡,大有见怪不怪之感。
目前,TOM市值90多亿港元,但是营业额只有10多亿港元,有传统型投资分析师对此就大兴问罪之师。说如果按照市盈率来计算,即使是10倍,那么TOM的盈利就应该是9亿多元,按照20倍市盈率计算,就应该是4亿多港元。但是现在TOM的表现,很难谈得上有投资价值。
TOM上市30个月,每季都录得亏损,总共20亿元,分析员会怎样为录得严重亏损的公司作出估值?对TOM提出质疑的这位分析人士称,通过对多间证券公司对TOM的研究报告的分析,他找到共同点,就是只注重未来估值,而未来估值是根据分析员估计TOM将会收购多少间公司、将会产生多少融会作用、将会因此增加多少盈利等,对TOM过往业绩和现况反而没有考虑。这种算账方法在两三年前互联网泡沫泛滥时期一度很流行,但是后来这样估值的公司大多灰飞烟灭。因此,他很怀疑这样倒果为因的计算方法今天还是否有效。
TOM于2000年2月上市,上市不足半年管理层就换班,王兟领军TOM之后,随即不断进行收购。据统计,TOM上市后30个月内,共收购30间公司,平均每月收购一间公司。一些香港舆论称其为“收买佬”。对于其收购打造一个立体的媒体王国的构想,有人说TOM的媒体价值链并不完善,媒体王国到底能够带来多少收益,似乎还是空口说话,欠缺说服力。
讲到复合媒体王国,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AOL与时代华纳的合并,目的是希望凭着“跨媒体平台”实现媒体融会。当时,投资者从媒体业得到新启示:一,媒体公司越大越好;二,未来媒体业尝试运营模式是媒体之间交叉推广产品服务,集中资源分配,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但不足两年,AOL-时代华纳内部关系出现严重裂痕,合并面临崩溃边缘。媒体融合、跨媒体平台、交叉推广、一站式等动听形容词突然全部消失。
两间公司合起来产生化学作用,大幅增加生意量,节流者,两间公司不需要两个电脑部门、四名司机等,可借此精减部门和员工数目,减低成本,但实际是不是能够收到这样的效果还需要时间验证。
事实上,AOL与时代华纳合并后,原来的部门之间融合并不容易,划地为牢和互相拆台等等勾心斗角的事情层出不穷。结果是成本降不下来,收益反而减少了。问你怕不怕?
所以,有人问得非常大声,AOL华纳跨平台的媒体王国都搞不成,同样使用“媒体融合”、“跨媒体平台”、“交叉推广”和“一站式”等等术语的TOM,你行不行啊?
这个问题,相信TOM还要多做很多东西才能给出有说服力的答案。
每月2元享用15兆邮箱 优惠价格就剩最后几天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