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开森罗列李明顺
TOM再次上演财技。在不到10天之内,内地生活类和IT类最领先的两家印刷媒体皆纳入其版图。
9月18日,TOM公司宣布,以共同组建合资公司的名义,用“现金+股票”的方式买 下电脑报集团旗舰媒体(包括《电脑报》、《电脑报合订本》、《电脑报配套光盘》和电脑参考图书)49%的经营权。这与9天前TOM宣传的另一收购动作套路如出一辙--与三联书店组建中外合作公司,用2450万人民币换取其中49%股份。
敏感合作
“我们一直在等。”三联书店一位接近谈判人士透露,“现在公布的股权比例以及投资额,与一年前谈的基本一样。现在只是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性质变了,其他一切构成似乎照旧。”
TOM集团CEO王先曾称:“在内地,TOM还是打算按部就班、依循政策一点点去走。”TOM本此在内地的两项媒体合作都发生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正式执行的4月1日之后,这符合“有章可循”的条件。
2002年2月,国家重新公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4月1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也已正式执行。在“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的“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下,列入了“图书、报纸、期刊的批发、零售业务”、“音像制品(除电影外)的分销”,以及“代理公司”内的“广告”,在“制造业”下,更有了“出版物印刷(中方控股、包装装潢印刷除外)”的非限制性。
除规定的有所变化外,相适应的行业管理法规也在2001年底有了修改。在《出版管理条例》中,出现了“国家允许设立从事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业务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字样。
所以,不管9月18日与电脑报集团(下简称电脑报)合资,还是9月9日结伴三联,TOM始终最大化地享用着政策的上限,比如占合资公司的股权都是49%。
“电脑报和TOM的合资,大的方向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中已经基本确定,只是最近才在香港签下的协议。”各种迹象表明,在内地媒体政策不太明朗的环境下,合作双方在私下活动同时,一段时间内不得不处于静默状态。
据消息人士透露,TOM与电脑报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时间是2001年4月,当时TOM的行政总裁王先通过电脑报一位中层人士在重庆约见电脑报设社长陈宗周,双方在首次会晤中,就提及“在未来的合作中可能一起整合包括PC Home的资源,以图在华人区电脑媒体上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2001年下半年,双方曾有多次接触,“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在电脑报大楼内碰见王先。
现在,一切瓜熟蒂落,合作双方对外却表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TOM先在美国媒体揭开此事,然后很快顺理成章地在股市上公布了主要合作内容;但是电脑报方面却依旧保持低调。
电脑报上A股?
电脑报不得不低调,不仅因为政策的敏感。
9月14日,就在TOM宣布与电脑报集团合作的前4天,中科普传媒在重庆的几家媒体上发布了一个公告说,该公司正在接受海通政权的上市辅导,时间已经超过6个月。
上市在即,电脑报却抢先与TOM合资,这一超常规工作到底原因何在?
电脑报方面表示,本次与TOM合作不会影响电脑报集团旗下的“重庆中科普传媒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进程。
投入合资公司的《电脑报》、《电脑报合订本》、《电脑报配套光盘》和电脑参考图书四方面2001年的营业额和税前利润分别为约人民币1.427亿和3800万,2002年前8个月的营业额和税前利润分别为1.221亿和3810万元。由此可见,与TOM合资的部分,也是电脑报集团品牌和影响力最主要的载体。
投资界人士认为,电脑报集团中的资产中最有分量的部分已经拿出来与TOM合资,该合资公司如重新装入即将上市的中科普传媒,使其成为中科普传媒的一个控股子公司--那随之而来的结论是,如果中科普传媒成功上市,TOM将借势来到内地A股市场上。但是,这也许并不是双方的真实所想。
目前,除了电脑报集团的几个核心成员外,没有更多的人知道有关中科普传媒的更多情况。这些“情况”包括电脑报集团究竟将哪些资产装进了中科普传媒。记者目前从该公司内部获得的消息显示,中科普的注册资本为8700万元,主要股东有重庆科明科普服务中心、重庆科西嘉信息发展公司、重庆科贝康信息发展公司等7家股东。
“我们希望能低调处理与电脑报合资的相关事宜。至于此项合资是否与电脑报集团上市有关,TOM不做评论。”TOM发言人陈嘉宝女士表示。
另外一种接近事实的可能则是,由于目前电脑报股东的复杂性,为了能在上市之前处理好各方利益,电脑报决定拿出一部分资产与外资牵手。这样,既有利于上市部分国有资产的“纯洁性”,更能为以后合资部分的海外上市以及MBO做铺垫。
一位电脑报内部人士判断说,这可能才是“TOM.电脑报”事件的核心敏感内容。“有关方面是“提着乌纱帽在进行改革试点”--该人士如此形容其敏感级别。
9亿先收编内地传媒?
TOM对内地市场的渴求,经历了一个显著的策略之变。从最初2000年的鲨威体坛、163电子邮局等网上项目,到后来的上海美亚文化等户外广告公司,再到现在的平面媒体,TOM的跨媒体战略的价值链各环节正在一一打造当中。
然而,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TOM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中,尽管手中的先进足够,但由于业绩持续亏损,特别是所收购的户外广告公司的业绩增长令投资者失望,投资银行界对其的评价多为“预计2003年达到收支平衡,建议卖出”。
依靠传统媒体,TOM才能使得跨媒体战略落地。
TOM此前在台湾完成了对《亚洲周刊》及PCHome(城邦集团)等的收购。业内人士分析:“TOM的收购思路很明显,买台湾的,买内地的渠道(广告),然后重新打造。”这个“互补理论”的判断有一个事实基础:在内容策划的经验上,台湾媒体比内地有着相对的比较优势,在广告市场方面,内地的潜力是台湾所不能比拟的。
从轻投资银行界的消息是,李氏财团将在中国媒体对外开放前的这几年内,用9亿港元的力量收购国内媒体,且有关运作者曾经期望内地有关部门“不要把他们当成外资”,其理由之一是李氏财团的性质与国外媒体集团有着“本质区别”。在此期间,TOM在重庆还曾经直接试探过与《商界》杂志合作的可能。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实TOM与电脑报合作的真实目的并不是想控制它,而是将其当做又一个有想象空间的资本运作项目在操作,这汇兑其股票价格有一定支撑。”电脑报一位中层人士以个人的名义表述了他的判断。
本此与电脑报合作后,对其在.COM概念之后架构的“跨媒体”概念会有更大的支撑。更为重要的是,在本此合作中,TOM用来换取合资公司股权的“新发股票”的价格被定为5.51元,这个价格是目前其市场价格的250%,这是一个很高的溢价比例。
TOM目前的市场价值约60亿港币(和记者埔持有其30.56%的股权),总股本约33亿,增发几千万新股对其总股本的影响很小,对利润的稀释程度也极为有限,但其所换回的东西的可评估价值非常可观。
据该内部人士称,TOM的长项在资本运作上,但是TOM并不介入具体的事务的运作。这是电脑报选择TOM的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怀疑之声不断,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是,TOM与平面媒体合资拉开序幕之后,未来的在内地的扩张之路将变得“有例可循”。
每月2元享用15兆邮箱 优惠价格就剩最后几天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