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内互联网真得很热闹。先是新浪、搜狐之间的新闻战,之后两大网站又为争夺企业用户不约而同地推出面向企业的信息化解决平台,近日又是263网站免费邮箱全面收费事件,不一而足。可以看出,对各大网站来说今年都是非常关键的一年,也是它的为了盈利而进行最后冲刺“攻坚战”的一年。
不少明智人士看到,在网络广告渐倾饱和之际,只有转向对不同专业,确实有盈利点 的业务进行“深加工”,或许还有可能为盈利再添一“砖”一“瓦”。此次新浪、搜狐推出企业信息化解决平台,263把主要精力放在尚有利可图的ISP业务、网易开始针对社区服务收费并加大开发网络游戏力度等都无疑是对这种转型最好的注解。但是,纵观国内各大网站,我们会发现,市场潜力巨大的网络远程教育这块“香馍馍”还远未受到重视。虽然国内有近50所大专院校设置了远程教育;新东方网校的成功经验多少让人眼红,但可以肯定,对国内互联网企业来说,远程教育还是一块尚待开垦的“金矿”。
中国教育部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指南》中指出: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起来的新型教育形式。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一项调查报告中指出: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存在教育滞后于现实需要的问题,第三世界国家尤其严重,而普及远程教育、尤其是网络教育,不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将成为革新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报告也称,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各行业的渗透和应用,网上教育将成为我国一种速度更快、传播空间更大的新型教育形式,与课堂教育、广播教育、电视教育一同构成多元的教育手段体系。因此,仅从传统教育本身来说,市场空间已经非常惊人,如果再利用网络进一步普及教育,使全民都可通过网络进行再学习,这个市场空间就更大了。国家政策已经对此“倾斜”,只待有识者“捷足先登”。
那么,目前有哪些企业或部门适合率先进入该领域呢?
首先是传统教育软件公司。这些公司以出品基于CD-ROM的教学软件为主要业务。这些教学软件大多出自诸如AuthorWare、Director之类的交互式多媒体创作工具。由于传统CD-ROM软件市场受到网络、盗版等因素的冲击,生存环境受到相当威胁。这些公司都开始考虑或正在实施网络教学的方案。这些公司的长处是对多媒体课件拥有经验。他们的主要弱势是公司形态不是互联网公司,业务模型对互联网业务会有阻碍。同时,这类软件企业的教育网站还没有完全成为经营重点,而且其内容也不具有优势;但他们对传统教育市场有较强的操作经验,而且转型的速度很快;
其次是经过审批的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电化教育机构。这些机构是目前全社会中实施教育和培训的主体,也是教育培训市场的主体。大学的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机构目前基本都在借助大学的品牌以办学的名义实施再教育工程,是学校对外收费办学的主要窗口。因为继续教育学院和大学本体联系密切,较容易得到教育部、大专院校内部资金、课程资源、技术协作上的支持,因此开展远程教育较其它互联网公司相对容易。但是中国传统计划体制对他们有很强的约束,难以高效地利用资金进行大规模开发和市场运作。
第三是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很多ICP也以类似“网校”或“教育频道”之类的名义开设了与教育有关的专栏或“网上课程”。他们的优势在于可利用已形成的品牌效应,通过丰富的栏目内容来吸引访问量。但这些网站的教育内容大多以静态教材为主,而且主要是免费的。不过,这些ICP完全可以利用它们优势与传统院校合作,进而从免费走向收费,而且许多教育培训机构都非常愿意与这类大型综合性网站合作,借此也可以提高它们的知名度。因此,对这些ICP而言,如何与传统教育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互补关系是最重要的。
第四是那些传统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主要包括一些主流IT公司的授权培训中心、国内外行业培训的执行机构与办学机构。它们主要以销售传统培训服务获得盈利为主要目的。其中有些机构也开始着手规划网上培训的计划。他们已经拥有了成熟的培训体系、经验和稳定的收入来源。
以上可见,当前许多公司都具备迅速进入这块尚未被完全开发的“处女地”。不过,在机遇面前我们也应看到,做为一项专业应用,要想真正普及起来,还需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第一是盈利模式如何确定。这一直是令国内互联网企业头疼的课题。有的企业有平台而无传统教育基础,有时企业有传统教育基础却无平台和品牌。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利益分配,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就成了关键。
第二是教育模式问题。大学教育经过百年锤炼,已经成型,网络教育究竟什么样?这个问题连专业网络教育公司的教育经理也未必回答得上来。别说是教育模式,就连课程浏览方式都是个头疼的问题。
第三是资源匮乏。这是中国互联网的通病。把传统课程“放”到网上去,这是一种时髦的说法。但是,怎么“放”法?放课本,还是教学录像?适合“放”的内容又有多少?大多数网络教育公司在开发平台与课件时,大多还是处于手工作坊阶段,软件开发体系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
第四是概念落后、重复建设、缺乏规划,实施乏力。网络课件和平台的开发,大多处于概念落后,重复开发的地步。这是中国软件产业的老大难问题。高校也不例外。
第五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对象到底是谁。网络是提高就业者素质的佳径,还是扩大普及教育、高等教育的通途?这些问题也远远没有答案。
第六是人们的观念问题。这一直是远程教育发展的难点。许多人对网络教育的教育方式、教学模式产生的影响认识不足,也有一些管理部门对教育网络化、信息化不太重视,应用意识不高。而且许多人认为,上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更多的是为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流。
其实,一些专家指出,远程教育不可能排斥并取代现在的学校教育,它们是一种互补的关系。校园提供互动性的学习环境,而远程教育则使人们能拥有更多的信息,更灵活的学习方式。另外,最根本的问题是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还远远没有成熟。因而大部分学校、公司仍然处在瞎子摸象、小马过河的境地。
与此同时,网络教育本身也在发展中受到观念的挑战:在网络技术与教育理论之间,多年来存在的鸿沟不仅没有解决,而且还越来越大。网络技术从业者很少能够从教育的角度去应用技术本身,而且,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使得教育专家感到力不从心。
因此,当前要想把远程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笔者认为,作为想介入远程教育的互联网企业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要有一个优秀的综合平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虚拟校园、教育服务提供者;
其次,要具有面向市场的课程设置;
再次,要能充分体现教学的完整过程:有教、有学、多媒体、多种方式、多环节,并以服务为中心;
第四,要有能适应市场的商业模式:可接受、标准化、可复制,能够使得合作伙伴有信心和积极性。最后,要实现网络化、多媒体化和交互性。
其实,即使你不愿意发展远程教育,当前国内国际的形势也已表明,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潮流,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必然会形成全球化的学习社区。只有适应这一趋势,先行在各层次网络资源开发、中文平台建立、远程教育规范、网校质量管理等方面多下功夫。抢在别人前面“捷足先登”,在未来远程教育时代到来时,才不至于落后于人。(本报记者李广宇)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