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海川
.NET之痒
《经济观察报》:新浪为什么选择在搜狐周年纪念日前夕推出.net?
茅道林: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从去年中开始,我们就运营企业服务业务,半年多以后我们觉得比较成熟了,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公司;同时我们推出这个服务公司,也希望对我们原来的客户、正在谈的客户以及将来的目标客户有长期的承诺、长期的投入。和搜狐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一种巧合。
《经济观察报》:但是,有人认为两家公司几乎同时推出相同业务是你和张朝阳共同上演的“双簧戏”。
茅道林:我们很理解一些媒体的做法。其实我们比他们早两天推出。我们的这个业务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当然,搜狐的这个业务也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是我们不会考虑那么多,我们只是认为它已经成熟,让客户们知道我们不是只顾卖广告而没有时间来照顾他们,这是企业行为,是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得出的结论。
《经济观察报》:新浪如何在这个市场上和搜狐竞争?
茅道林:我们的竞争对手更多的是所谓商业的企业服务的提供商,我们侧重于中大型企业的需求。当然,对小型企业我们也有自己的理解,会根据情况推出产品。另外,我们会应用策略伙伴的优势,和他们联合推出产品;我们的工作重心放在客户服务上,而不是简单的网上发布。
《经济观察报》:新浪的企业信息化如何与软件商、系统集成商竞争?新浪的企业信息化与网上广告有什么本质区别?
茅道林:和他们更多的是合作关系,因为我们的定位是怎样把企业信息化通过网络平台及其他的载体进行整合,需要和他们合作。比如IBM既是软件商又是系统集成商,我们在合作时就看哪一部分该它做、哪一部分该我们做。这和网上广告有本质区别,它直接把客户的产品和业务放到互联网的经营环境中来,能够让它进一步扩大客户群,让它有机会在一个新的销售渠道中建立一个制高点。
《经济观察报》:新浪的企业信息化的客户主要是大企业和跨国公司,但这部分的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已经非常成熟,比如科龙就有自己的一套系统,他们会放弃自己原来的东西然后掏钱让新浪帮他们做吗?
茅道林:我们的大部分客户是大中型企业。正是因为这部分企业的ERP、企业管理有一定的成熟度,在网站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建设经验,所以它对于如何有效的与新浪合作,把网上的通路建立起来、把网上客户服务建立起来,从而与后端的ERP、应用软件连接,有更好的基础。因此我们的定位不是让他们放弃原来的东西,而是把原来的东西更充实化、商业化,更发挥到经营上面来。
信息管理有三级。第一级是最基本的,是数据库管理;第二级是应用管理,比如有效地库存管理;再上面是经营性管理,比如,如何通过互联网跟它的货物供应商、零售商做一个及时的反馈,我们做的是这一段的东西,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是一个延伸,也是新浪品牌的延伸。
谁是老大
《经济观察报》:在谈到2002年的策略时,你曾经说,新浪网将继续透过其网络技术、在线媒体广告及电信增值此三项核心业务,使其营收更加“多源化”。而一直以实现了收入的“多源化”而兴奋的张朝阳则声称要在搜狐的平台上扩大在线广告业务份额。哪条路线更好?新浪总裁汪延说过,“中国一年的互联网广告市场应该是在四千万美元到五千万美元之间,那么今年我相信会有一些大的提高”,那么,新浪为什么不在这方面乘胜追击?
茅道林:我们的“多源化”不是顾此失彼的选择,我们现在的网上广告份额是40%左右,而我们的竞争对手是20%左右,我们是它的一倍,因此我们是要在继续扩大的同时做其他事情。多元化的本质是这三个东西要同时做好,各有各的重点,不存在乘胜追击的问题。
《经济观察报》:不久前公布的新浪网2002财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中显示,从总量上来比较,搜狐本季度的收入为新浪的60.3%,净亏损则为新浪的50.4%,每股亏损额较新浪少4美分。在剩余现金方面,新浪网的现金与短期投资余额为9600万美元,而搜狐为4620万美元,相当于新浪的48.13%。张朝阳称,以手中的现金与市场的比值来衡量,搜狐排在首位。对此,新浪有何看法?
茅道林:你用的数字都不是准确的数字。比如这个净亏损你用的是试算值还是什么值,我们的净亏损照理是比搜狐的要小。试算值我们的损失是240万美元左右,他们比我们还多一点;我们每股亏损5美分左右,他们是7美分左右。你的比较用的是两个不同的财务专业数字。应该用试算值比较,而不能用总的数字比较,总的数字包括了其他非现金支出。这是第一。第二,我还没有看到公司是以现金与市场的比值来衡量的,这样比较是没有意义的。衡量一个公司基本面的应该是营业额、毛利率、成本控制、净利率、市场占有率等五个因素,然后还有市盈率,还可以看市值除以销售额(PS率)。我在所有的教材里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比较,所以可能是他比较个人的比较,我们不作评论。
《经济观察报》:2001年,新浪全年的营业收入为2470万美元,搜狐全年的营业收入为1300万美元,正好是新浪的一半略过一点。但是,搜狐的速度快了一些,2001年,新浪营业总收入只增长了2.3%,其中广告收入不增反跌-1.1%;而同期搜狐的营业总收入则实现了近120%的增长,其中广告收入增长近60%。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茅道林:增长速度方面我要强调两点。第一个是底数问题,一个小的公司,它增长的速度看起来比较快;另外一个是广告收入,广告收入的背后主要的问题是说明他到底还是比较小。我们看到的是,在2001年,你不能用整年来看,上半年我们在下降,下半年在新团队的努力下才开始回升;同时,下半年我们的员工数量在下降,降到440位左右,这样我们的人均产值以及平均效率已经提高。一个公司走向下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个瓶颈、一个坎,走向下一阶段的重要指标是你的人均产值是多少,上面提到的基本面也是主要的。
《经济观察报》:综观2001年全年,新浪网走过了一条收入下滑到趋于稳定并重新增长的道路,加上人事与并购等变化的发生,这一年是新浪实际上的调整年。而搜狐则在2000年度即已完成了并购与重要的裁员。新浪的调整为什么晚于搜狐?这对新浪有什么影响?
茅道林:去年确实是一个调整年,但是这个调整本身不是早和晚的问题,每个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都要调整。比如IBM,它是一个百年老店,但直到现在,它还在调整,是不是太晚了呢?所以它不是以一个单一的时间点来决定要调整或不调整的。我们的好处是在调整的过程中竞争力上升了、经营效率提高了。这个体现在哪里?还是人均产值。你去算一算搜狐的人均产值是多少?为什么传统经济讲人均产值,新经济反倒忽略了呢?新经济是最应该讲经济规律的。所以重要的不是早和晚,而是该调的时候就要调。比如我们可以在三个月之内把公司人员减去三分之一,然后还让公司营业额继续回升,这是很不容易的。
互联网出线的关键
《经济观察报》:有人说,自从互联网商业模式在有意无意之间走向媒体,就有两个恶魔环绕左右:抄袭、反抄袭。新浪、搜狐前段时间的官司,最终的落点除了手机短信,更重要的是新闻之争。一个现实是,网站还没有采访权。你认为,如果没有拷贝,互联网将会怎样?
茅道林:手机短信或者新闻之争只是一个体现而已,就像反观软件行业一样,知识产权保护才是让这些以知识经济为本的、软性的行业得以发展的最根本的基础。互联网尤其是以ICP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在过去两三年主要是积累经验教训,而互联网要从现在开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很重要的。这是针对整个行业的,而不是某个公司或者几个公司。如果能够保护了,也就是说,经济规律出来了,那么,没有了拷贝,互联网就会出线。因为那样会出现一大批付费互联网。这个才是真正有效的去面对互联网刚刚开始时候盲目免费的原罪。
《经济观察报》:如果把这种问题提出来(状告搜狐抄袭,把敏感的拷贝问题提上桌面),反而使自己面对更不可知的未来,他的意义在哪里?如果没有太大意义,会不会让人产生这些官司是新浪搜狐在寂静的寒冬中一起拾柴燃起的火堆的怀疑?
茅道林:这在其他行业已经规范化了,或者即使有抄袭,后面也有一定的行规在支配。我觉得不但提出来的时机成熟了,而且大家也敢于去面对了,包括我们自己。如果有人指出我们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都会去改正。现在几乎每个公司都有这种情况,但是不能因为都有就各打50大板,我们还需要大家去自律。官司诉讼本身的意义在于使这个行业更加健康。所以不存在一起拾柴燃起火堆的问题。
《经济观察报》:那么,新浪和搜狐有没有达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茅道林:更不存在这个问题。在新经济中,最好就是大家都有很好的竞争环境、竞争态势。比如说,企业信息化这方面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客户的成熟度,而目前企业领导人的思想以及企业管理水平还不是都达到了那个程度,需要大家一起来培植市场。
《经济观察报》:你和张朝阳的个人关系怎么样﹖
茅道林:交往比较少,大家只是一般的业界朋友,见了面会一起聊聊天。
成本狂减的背后
《经济观察报》:不久前公布的新浪网2002财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中显示,在该季度,新浪运营所用现金支出自上一季度的450万美元狂减至10万美元。新浪运营所用现金支出主要包括哪些款项?该项支出是怎样降低的?
茅道林:最重要的是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我们应收帐款的回款比较好,这个是每个季节都不大一样的,当然,我们希望回款日期从60多天缩短到50多天的这种好状况得到保持第二是一些成本控制做得比较好,把它单列出来是希望能够成为我们一个经营的指标。这不仅仅是告诉投资人、告诉公众我们有这样的经营体制,也是经营效率很重要的部分,说明我们在经营管理上有一个提升空间,这才是最重要的。但经营每个季节都是会有波动的,我们提醒大家认识到这个波动性。
《经济观察报》:近期新浪营收增长与手机相关服务收入劲升有关,因而此项收入恐怕难以持久。
茅道林:这是对的。假如只是一个单纯的手机信息的传播,当然会减缓。但是,我们要看到如何把移动手机跟互联网结合,以及如何开发短信商业价值,这种深入地开发就会让我们有比较长久的发展。就跟互联网内容的深入开发、使之升值一样。
《经济观察报》: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国际舆论普遍认为IT业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出现回升,但是反弹的力度并不乐观,因此,新浪的赢利在2002年仍然将在一个较为严峻的环境中展开,你对新浪在2002年出现拐点的信心有多大?能否预测一下新浪的2002年?
茅道林:2002年还是比较严峻的一年。但这种严峻很有意思网上广告非常严峻,但是企业信息化、短信、手机上网等方面还是有很大机会的。我们认为新浪的2002年会有稳步的增长。
最危险的问题
《经济观察报》:众所周知,新浪的资本结构在去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大股东的关系有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位?新浪近半年来在人事上的剧烈变动和大股东的频繁变动,让普通网民对其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作出种种猜测。你是怎样和他们打交道的?
茅道林:一个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动态,有的人要卖,有的人要买。这是第一。第二,重组是有的,比如两个股东要合在一起,但合在一起和不合在一起是一样的。因为这和董事会相关,美国上市公司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首席执行官负责制,股东股份合在一起,但董事席位是没有改变的。作为首席执行官,我面对的是其他6位董事,我对每一个董事的职责是一样的。从这个角度说这是很普通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也看不出我们所谓的大股东的频繁变动……
《经济观察报》:主要是指和阳光的合作。
茅道林:和阳光的合作很简单,杨澜是我们一个有10%股份的股东。然后杨澜和四通同时把股份并在一起……
《经济观察报》:人们总喜欢分出一个老大老二来。
茅道林:这就是一个最危险的问题。你知道IBM的老大是谁﹖这么好的公司你都分不清,你为什么还去制造矛盾或者说分出老大老二呢﹖还有很多公司,你都分不出老大老二。一个公司,股东,到董事会,到首席执行官,是三个层级,其中核心是董事会,至于股东,则是动态的,有些人想买多一点,另外的人则想退出。这很正常,要以普通的心态去看。
至于普通网民对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作出种种猜测,我想最重要的是,董事会7位成员本身并没有什么变化,当然,我们收购阳光卫视以后吴征加入董事会,原来的6位变成7位。工作关系就是要把经营计划提交董事会,董事会讨论作出决定,在这个前提下,董事首席执行官全权负责执行计划,然后重大事务要和董事会有充分沟通,另外还可以借助董事会成员的一些专业知识对公司发展进行帮助或者指导,比如四通的段永基先生一直对公司有很大的帮助,在业务拓展方面都有指导。这应该是比较良性的。
一个公司股权的相对集中有利于以后董事会推动自己的主张,但是不要忘记很多公司里面存在很多董事,他们没有股份,但是拥有同样的投票权和决策权,这才是一个公众公司,即它不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而是代表公众股东。
《经济观察报》:能否讲一讲新浪二次上市的打算和进展﹖
茅道林:新浪希望它的股民跟网民以及客户有一定的重叠性,所以在国内或者香港上市也是我们考虑的一个方向,但是现在我们没有具体的计划。
《经济观察报》:你刚接任首席执行官的时候,有分析说你做资本运营出身,可能会在新浪的运作中把资本运作放在第一位而忽略营销,你是这么做的吗﹖
茅道林:这可能不太准确。比如说我做过农民,但是我做企业一定是农业方面的吗﹖过去的经历对现在和将来有一定的影响和推动,但是今天做首席执行官,你的职责是把公司经营好,你的重点是经营这家公司。但是,千万不要把经营和资本运作对立起来。资本运作是手段,它的目的是强化经营、发展经营。
《经济观察报》:一位经济学家说过,企业发展要经历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再到资本经营的发展阶段。新浪现在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茅道林:处在产品经营跟品牌经营之间,所以我们刚刚成立一个品牌管理中心,负责在产品经营当中把品牌经营结合进去。
《经济观察报》:你原来在资本市场干得那么好,会不会有这方面的举动﹖
茅道林:有好的机会我们不会放过,今年是个好的时间点。
《经济观察报》:其实这三个阶段是可以并行发展的。
茅道林:当然。但公司要成熟到一定程度,而我们还是一个年轻的公司。在它体质还不是很强壮的时候,我们还是以产品经营和品牌经营为重点,新浪的品牌还有很多潜力可挖。当然不能用排除法,量化来说,可能是产品经营占60%,品牌经营占30%,资本经营占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