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互联网的寒冬收到赢利的捷报,e龙董事长唐越不禁喜上眉梢。
在国内网络服务公司竞相冲击赢利之门时,e龙公司3月5日率先在北京宣布于2001年下半年实现盈利。
此前一天,e龙公司董事长唐越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三大收入来源
唐越说,e龙在去年的收入来源包括三大块业务。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大的一块是商旅服务以酒店订房为主,机票订票为辅。这两样合起来提供了公司收入的60%以上,而在去年我们回购e龙的时候,这两部分提供的收入比重在55%。2001年的订房与订票总量达到2·5亿元,e龙获得的服务收入是其中的10%。
第二块业务是e龙卡销售。其中主要的销售渠道是大批量将e龙卡发售给集团客户。像摩托罗拉中国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发展500万会员服务,其会员卡即由e龙公司提供,从去年10月份开始至今已经发展了100万会员。又如TCL集团,在其手机销售中,均打包有e龙卡,作为送给客户与消费者的礼物与长期的联系纽带,到现在也已经做到了近100万。e龙卡送给这些商务客户,反过来他们在商旅活动中使用该卡,与e龙的主业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与促进。目前e龙卡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25%。
第三块业务是网络广告与收费信息服务,约有15%的收入比重。
去年9月开始赢利
去年上半年,由于原先购买e龙的美国公司在股市遭遇困境,决定剥离e龙,唐越等公司管理层经过艰难工作,筹集1000万美元回购e龙,之后一直少有音信传出。
唐越说,在近一年里所做的事,都围绕一个中心,练企业内功。一是调整校正业务方向,将公司定位到商旅服务上。二是有力地进行销售扩张,降低成本,尤其在压缩成本方面,到去年9月间公司出现赢利时基本达到了预定目标,每月支出从最高时的一千五百万元降到了五百万左右。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将公司的品牌资源、网络资源、呼叫技术与商旅服务结合起来,形成公司整体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手段,构成公司核心的竞争力。
唐越称,从2001年9月起,e龙公司开始逐月赢利,并至今均持续赢利。但公司一直对此极为慎重,并未向外界传达这一信息。目前公司的商业模式与收入增长势头趋于稳定,即使是在1—2月的商务旅行市场低谷中,依旧保持了赢利,实现了公司既定的营业目标。
但与此同时,唐越也承认,实际上,e龙在去年全年的财务核算并未能现实全年赢利,原因是因为去年上半年有亏损,加上回购用去数百万美元资金,所以实际上去年总体账目反而略有亏损。不过,唐越看来对于公司的赢利状况与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目标锁定行业领先
唐越表示,e龙将在不久之后开拓金融保险行业的业务。他透露,在合作伙伴太平洋保险公司的支持下,即将独家经营一个专业的旅游保险品种。目前这一险种已经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
对于今年的营业目标,唐越说,按照正常的增长速度,今年将做到5—6亿元。但是要超常发展,需要通过资本的手段来扩张市场,所以唐越寄希望于并购,通过并购做到10亿元以上。他认为,10亿元的营业额,在商旅服务行业,即便是把现有的传统企业都加进来,也可跻身业务量最大的公司之林。
至于并购的目标,唐越表示将选择与公司有互补性的有全国性业务的公司。在资金方面,亦无障碍。(本报记者柯斌)
对话
记者:现在e龙公司终于开始赢利,您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唐越:这两年半来,有许多公司生存不下去了,也有公司继续生存下来,其中最关键的就在于谁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迅速调整自己。e龙从生活服务类的网络门户到做商旅服务,现在赢利,最重要的就是在变化的市场中走得比人快,能够看到一些与人不同的东西,捉摸到一个可持续拓展可赢利的巨大的商旅市场。
记者:在综合类门户中,新浪与搜狐的赢利竞赛令人目不暇接,e龙在这个时候宣布赢利既让人意外,也给网站经营者们兴奋与刺激,对此您怎么看呢?
唐越:e龙的情况与新浪与搜狐不一样,相互之间也没有业务的重叠与竞争。应该说现在大多数的公司都找到了自己的行业细分的市场空间,不光是我们,其它一些从网站起步的公司也开始逐步赢利了。这些公司在去年一年的时间里,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新浪与搜狐也在这段时间内有这样那样的调整。我个人认为,门户实现赢利的工作更艰巨,以中国目前的网络环境看,一家公司赢利极有可能,两家同时赢利的难度较大。
记者:你怎么看待同行?
唐越:商旅服务既有传统的公司,也有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公司。商务旅游有几千亿元的市场,但同时也是一个发展早期的市场,不像制造行业那样已经形成了行业领袖企业,当前国内几千上万家旅行社,没有一家垄断市场,没有一家提供可称为行业规范的服务流程,尤其在入世与信息化的挑战面前,恐龙型的、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国有型企业的危机,即是像e龙这样的新兴企业的机会所在。在国外市场上,已经提供了活生生的成功先例。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