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斯瓦尔巴德群岛10月31日专电(记者张继民裴剑容) 400多年前,荷兰探险家威廉·巴伦支为开拓一条直抵东方的海上捷径,率领一支船队向北极航行,从此杳如黄鹤。直到300年后才有人在他住过的小冰屋里发现他的遗物——一本打开着的《中国历史》。可是今天,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队在巴伦支曾到过的斯瓦尔巴德群岛上考察时,每天都可以尽情冲浪互联网。
随科考队采访的三位新华社记者每天发出大量有关科学考察活动的文字和图片稿件,只要有一根电话线,考察队的一举一动瞬间就可以传往北京。记者发出的稿件大部分被新华网采用,还被人民网、央视国际等网站转载。新华网为此次北极科学考察制作了专题网页,为方便读者浏览,将记者的稿件分成“科考前线”、“记者手记”、“斯岛风情”等六个子栏目。
无论在北纬78度13分的斯瓦尔巴德群岛首府朗伊尔宾,还是在北纬78度55分的新奥勒松,能够上网的地点总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只要鼠标一点,各种信息就扑面而来。
北极科考新闻的及时上网,使这里的被采访者也惊喜异常,他们看到中国媒体正在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武装自己,迅捷地把发生在地球最偏远地方的新闻传播给世界各地。记者在世界最北小镇新奥勒松采访了当地的行政主管索拉斯女士和正在邮局分发邮件的职员鲍比德,新华网迅速播发了这些新闻。之后我们请他们观看在新华网上的自己的照片,他们无不感到高兴。鲍比德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惊叫道:“嚯!我不出北极,就走遍世界了。”(完)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