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国内 > 正文
分析:网络媒体·三年而立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9月25日 16:11 新浪科技

  邹剑宇/文

  如果说1999年年初北约轰炸科索沃、五月份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是刚刚诞生不久的新浪网迅速成为中文网络新闻中心的机会,那么到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被撞当日,新浪网则成为中国人关注事件进展最重要的新闻源,高峰期新浪网的带宽从原来的500兆加大到了2000兆,服务器从8台增加到了25台,“新闻中心”的最高日访问量从
原来的不到1000万上升到了8000万PageViews(页浏览数)。

  从9月11日晚到9月18日晚,新浪网共发布新闻2071条。以每条新闻300-500字计算,新浪网在8天的时间发布了接近100万字,这个数量相当于一份对开日报的125版,平均每天15个版,另外还有数百幅新闻图片,超过5万份的网民发言帖子,以及超过50万人次的一个民意调查。就在这个如火如荼的事件过程当中,新浪网收购阳光卫视的消息9月13日得到证实,新浪网开始了跨媒体的进程。

  2000年8月阳光卫视开播,吴征亲自出镜传播“内容为王”的理念。吴征的口号有两个市场诉求:一是为他和杨澜的阳光卫视的“专题电视频道”注释;二是在当时互联网模式大战的虚无状态中重新提出这个响亮的口号,为公司成为中国宽频有线网络的内容提供商制造气氛,吴征说公司购买的美国电影、电视节目在中国宽频网络的播放版权数量超过了任何一个华语公司的储备。

  以“专题”、“分众”为核心概念的阳光卫视与互联网的“个性化互动”具有天然血缘,在专题电视频道和宽频网络巨大的市场利益还在路上的时候,促成了阳光卫视与新浪网的合并。事实上,在新浪网的“美国遭受恐怖主义袭击”的大专题中,有少量相关内容的电视节目片段附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据了解是阳光卫视的版权。从概念上说,是网络与电视的结合。

  新浪网、或者说中国网络媒体终于从一个体育沙龙BBS演绎到了一个跨媒体的平台。相比在同阶段各大电视台纷纷设立网站配合频道销售,和干脆以“网络和电视(netandtv.com)”命名网站的王长田的光线电视公司,王长田的“中国网络报道”和“中国娱乐报道”被迫更名成为被淹没的新闻,而新浪网王志东“因为个人原因”的去职事件却成为中国最受人关注的新闻。有网民甚至说出了“没有王志东的新浪网不再是新浪网”的情绪激动的话,其实这句话可以另外解释为:王志东是有IT背景的个人创立门户网站的偶像,他的离开让跟他有同样背景和经历的网民觉得伤心。而这样一批人把一个术语“ICP(内容提供商)”和一个新媒体雏形带进来了。

  张树新在1996年带来了互联网这个时髦货,张朝阳从1997年开始到1998年成为做这个时髦货的时髦人,丁磊和一批跟他类似的自己动手的个人网站的主人们一起做了第一批网络的内容和功能的贡献者和寄居者,新浪网的一班人做新闻一直到了今天。

  网络是如何演绎出有专业定义的网络媒体的?

  一度在网易个人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的“高春辉的个人网站”也许符合尼葛罗庞帝的“人人都是电视台”这一推论。高春辉这个网站最主要的内容是很多软件的注册码,这是电脑用户和发烧友能够免费使用软件的一串钥匙,广义地说它符合“自由软件精神”,高春辉也注明他本人并没有使用和测试这些注册码。在美国,虽然提供免费音乐下栽的napster.com等网站受到了商业公司的严厉打击,但是软件作为言论自由的一种方式却动摇了传统商业利益的界限,同时对相关法律提出了质询。

  而有趣的是,商业算盘很精明的金山公司总经理雷军把高春辉请来做卓越网的时候,一度使卓越网延续了高春辉个人网站的特点,以免费的软件下栽为主要服务内容。而要说雷军除了商业还有其他什么自由软件的浪漫理想初衷的话,他也许不承认,他说自己“要做雷军而不是雷锋”。

  一开始,从丁磊那里拿到免费空间,用刚学到的网页技术做网站无疑是一件时髦、先进、大量精力得以投入却收效甚微甚至颗粒无收的浪漫行动。但是却因此滋生了大量以个人爱好、私人生活为内容的个人网站,因此与其说这些网站是一个电视台还不如说是出于个人表达和交往的需要。张朝阳把这种现象定义为“微观媒体”,并因它与自己个人创业、个人实现行为的同血缘关系而倍感亲切。

  在这样热血沸腾的气氛中区分商业网站和个人网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网民们觉得在自己的网页上的帖子和在四通利方体育沙龙里的帖子是一样的表达。当克林顿的丑闻消息最先从一个“个人网站”发出的时候,人们一度认为长期被主流媒体霸占的话语权通过互联网分散到了个人手中,觉得互联网带来的革命还是话语权的革命呢!

  这个时候张朝阳传播的“注意力经济”出来了,“注意力经济”给网络媒体的收视率(或发行量)取了一个新名字。后来中国批评家把“注意力经济”归为“哗众取宠的泡沫经济”,但是注意力真的随着门户网站、特别是新浪网的发展在集中。在新浪网的各个频道中,趋势以关注互联网和IT业为内容的“科技频道”尤其明显。

  新浪网最大访问量的“新闻中心”是各类传媒的新闻的集散地,“科技频道”则成了业界动态的窗口,因为它的内容除了其他传媒供给之外,大量的企业、记者和网民都把这里当作一个新闻和态度的发布点直接发表,甚至一批媒体也在此设立热链接,把最热点的报道率先展示以抢夺新闻话语权和促销自己的产品。

  新浪网是中国传媒市场和网络热潮夹生出来的特殊产品,新浪网的官方定义是新闻平台,所以新浪网的影响力是“新浪网什么时候登载了什么”,结果对新浪网的评价全部来自广告商——我在这个网页上刊登的广告的受众有多少,是一个信息纯商品化了的模式。

  虽然新浪网本身的声音的不被强调的,但是一批作者,特别是在以新浪网为主要基础崛起的网络作者(或称网络棍子手、网络作家等等)说出了“来自网络的声音”,网络作者最兴盛的时候,由几个自称“杀手”的作者一起创办了一个“黑板报网站”,针砭网络时尚和名人,他们创造的“棍子手文风”影响了现在在论坛里匿名贴帖子网友说话的方式。

  到2001年,中国新青年当中开始了新的一轮DIY(自己动手)热潮,一是用手掌型摄象机DV拍摄的小影片,二是被称为“傻瓜技术”的FLASH制作的动画,热心的预言家在2000年就预言未来的新闻工作者最好能掌握文字和图像两门技巧,那样的话谋生会比较容易。

  但是掌握了这两门技术是否意味着“每个人都是电视台”的场景会来到呢?当初被模糊的个人网站和大众媒体的界限现在应该清楚地提出来了,一种个人意见和一个产业的区别是明显有区别的。易凯投资咨询公司的王冉说:不是说新浪网收购阳光卫视之后,就把一种媒体的台阶抬高了,因为台阶始终是在那里的。

  对于媒体的定义有很多,也许新浪网选择了阳光卫视是一种解释。可以假设一个现实:为什么新浪网没有通过参股一家有很多观点的平面媒体作为它巨大受众群的一个内容补充呢?除了宥于相关规定之外,阳光卫视40000小时电视节目的储备也许是它更需要的资源,这将为新浪网在即将开始的宽带传播商业中打好基础。

  如果非要找出新浪网的观点的话,它作为一个平台为中国普通人的个人表达提供了方便。在这次美国遭受恐怖袭击的过程中,很多美国媒体把新浪网论坛中的声音当成中国人的反应加以研究和评论,新浪网主管内容的副总陈彤说:“应该说新浪网已经跨出国门,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世界性媒体。”。事实上,中国政府也把网络当作一个平台,从新浪、搜狐等主要网络媒体中获得中国人的意见,因而成为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受益者,商业ICP网站得以成为政府上网工程的一个补充的部分。

  从商业的角度看,新浪网收购阳光卫视也许是中国网络媒体走向跨平台运作,整合资源走向盈利的关键一步。其他可以说的,就是上网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了。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发表评论】【IT业界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图文:新浪、阳光领导层合影(2001/09/25 14:55)
图文:姜丰年与吴征合影(2001/09/25 14:51)
图文:汪延回答记者提问(2001/09/25 12:13)
图文:吴征回答记者提问(2)(2001/09/25 11:49)
图文:姜丰年回答记者提问(2)(2001/09/25 11:45)
图文:新浪CTO严援朝在主席台上(2001/09/25 11:40)
图文:一名外国记者提问(2001/09/25 11:36)
图文:姜丰年回答记者提问(2001/09/25 11:33)
新浪网与阳光卫视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分 类 信 息
好运常有还不动手?
北京
  • 台皇多电脑控制器
  • 西吉数字变频空调
  • 兴航律师咨询热线
  • 软件人才上GNIIT课
    济南
  • 您用过小钢炮吗
  • 健康从洗浴开始
    上海
  • IT培训好搭档!
  • 夏日时刻都有惊喜
    广东
  • 日上通讯诚招代理
    河南
  • 三星专卖-伟蕾科技
  •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商城推荐
      数字卡产品专题
  • 中秋传情休闲渡假
  • 云通卡沟通无限
  • 联通165上网轻松
  • 移动IP卡5折优惠
  • 网通IP只售59.99
  • 游戏卡节日热卖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或 010-82628888-3361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