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华
幸灾乐祸虽然可耻,但却是现实。王峻涛、王志东和丁磊,这三个名字和他们最近的事件,似乎证明互联网演技派首席运营官已全面踏上终结之旅,被报复心理驱使的人们已经开始在寻找下一个。
马云笑言:“那只好是我。”
已经有人把马云比作希区柯克。自1999年3月10日阿里巴巴成立以来,马云一直在散播着悬念:他的收入状况、他针对中小型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他的战略和市场策略、他对财务的控制程度……马云刻意营造着阿里巴巴还有自身形象的神秘,引人注目却难窥真经。35岁、长相怪异的马云,自从成为《福布斯》的封面人物后,令全球领略到他的个性魅力——表情和手势一样丰富,思维和语言同样敏捷,把自己比喻为聪明人中间的笨蛋,笑谑退休后将出版《阿里巴巴的一千零一个错误》……种种表现,让人很难将马云认同为一个正统商人,倒更像个电子商务时代的传教士。
“危险之中才有机会”
6个月前,全球网络公司一片风声鹤唳,阿里巴巴的海外扩张计划却悄然敲定。马云首先向全体雇员发出阿里巴巴处于高度危机状态的紧急令,“我们的‘危机’是指危险之中才有机会。当所有人都在撤退,我们要像抗战胜利时一样迅速抢占地盘。”
马云一向是一个角度特别的商人,他把中国入世看作世界经济格局重新改写的预兆,入世将使中国利润空间大的产品迅速向全球蔓延。他预测,中国入世以后,全世界的工厂将搬回亚洲,亚洲的工厂在中国,中国的首批工厂在华中和华南地区。中国入世后会打破亚洲经济平衡,从而也就打破了世界经济平衡。
因此,马云修改了原来在1999-2000年定下的“全球发展,迅速出击,利用国际资本,迅速开拓海外市场,同时培育中国电子商务,避开甲A直接进入世界杯”的战略,从2000年底就把战线拉回国内,实施“全球眼光,当地制胜”的战略,打出“我来自中国”的招牌。这时的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目标和最有卖点的市场。
扩张是需要一些必要条件的,比如说钱。对收入一向讳莫如深的马云,这次很意外地透露了阿里巴巴现在的收入状况。“我们已经赚钱而且赚得很好。”他说,该网站卖得最火的产品是“中国供应商”。目前已经有400多家以3万人民币的年费购买了这一产品。第一个买家、来自连云港的一家农业种植基地,在购买该产品后的第一个月就从阿里巴巴走了22万美金的单子。7月,这家公司创造了交易额新纪录,拿下了高达200万美元的脱水蔬菜的订单。仅从这块产品里,阿里巴巴在今年后6个月的收入将达600万人民币左右。
然而马云承认自己还没有盈利,既然他判定2001年是阿里巴巴海外扩张的大好时机,那么,几乎所有的收入都被马云投入到扩张计划中。
马云另一个骇人的预测是,网络的普及可能是对大公司模式的终结。马云提出,在工业时代,一家公司要向全世界扩张必须拥有雄厚的资本,以开设海外分公司、办事处的方式才能如愿以偿,但在网络时代,一家公司要进入他国市场并不需要太多的钱,网络的即时和大量信息使中小企业可以获得原先只有国际公司才能获得的生意诉求。
马云坦言,他在创立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模式初始,并没有预见到今日风生水起的势头。当时他看到美国几个电子商务商都在走大企业的路线,而全球85%的中小企业却备受冷落,他问自己:“我为什么不能给这些企业一个网络出口呢?”马云对中小企业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他发现,中小企业商人头脑精明、生命力强,相当务实,“他们才不管你什么战略不战略,能让他赚更多钱的东西他就会用,他们不会在乎为此而花费一些小钱。”于是阿里巴巴在诸多非议中诞生了,马云自己都已经记不清阿里巴巴经历了多少次“死亡预言”的打击,但现在,阿里巴巴不过百万的会员远比门户网站超千万的网民有购买力——他们是商人而非消费者。整个国际环境都在渐渐认同阿里巴巴,世界第二大电子商务运营商、美国的CommerceOne亦改弦更张投资亚洲汇商网络公司,做起中小企业的生意,AOL也正向这方面转型。与此同时,曾被誉为网络一大传奇、专为大企业服务的CISCO的业绩却一路下跌。
治服日本
日本的中小型企业非常擅长挖掘本国的内需,在本国市场上它们可以自给自足,然而,中国、中国台湾和韩国、新加坡用成本更低、质量更好的产品彻底搅乱了该国市场。日本商人视中国入世如虎,对阿里巴巴施行的全球开放式中小型企业网络贸易的动机曾一度厌恶。
“我发觉日本政府和企业电子商务走进了一个偏门。电子商务本身最大的魅力就是开放。”于是马云展开了一系列布道式攻击。他的演讲看起来相当客观,驻足在互联网、日本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层面,但所有的演讲都在传达这样的言外之意:“嘿!日本!你可以继续封闭,但电子商务还能帮你再度进入国外市场。你们的老大——索尼、夏普能走出国门靠的是工业时代要求的雄厚资金,但我们阿里巴巴可以使你不花钱或者少花钱就卖到外国去!”
几次布道的结果是使日本把中国、中国入世和阿里巴巴相提并论——阿里巴巴成了日本治疗“中国恐惧症”的一剂良药。
数字时代的宿命论者
马云相信运气。三次考大学,只考上了个专科,却因该校当年男生名额没招满,混入了本科。在网络最疯狂的时候,他提醒自己最多的一句话是——倒霉的事情快到了。马云在1999年10月29日从高盛融下第一笔资金的第二天,就开始融第二笔资,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很蠢的做法。按惯例通常是第一笔融资到手后就抓紧时间把公司做大,然后再去融第二笔资金,这样被稀释的股份会少很多。10月30日,马云与孙正义一见钟情,又从孙正义手上拿了2000万美元。“好家伙,这个棋下对了。如果真地听那些专家到2000年四五月再去融资,那么现在阿里巴巴就没有了。早死了!”
把公司中国区总部放回杭州也让马云津津乐道,“这让我们躲过很多灾难,如果放在北京就惨了,我会被媒体大卸八块。我也会变得很浮躁,人家跳舞我也跟着跳舞。别人悲哀我也悲哀。当时全世界都这样,北京、美国、欧洲都一样。”马云承认,他不一定能把持得住,“北京是一个很浮躁的地方,不适合做事。”当时马云只是认为电子商务的主要聚集地不是靠近信息中心而是靠近企业中心,所以南迁,没想到竟躲过一场血腥。
马云自称在长江以南过得挺滋润。但他对阿里巴巴的看法还算客观,他相信电子商务要赚大钱是两三年后的事,现在赚的不过是零花钱而已。“这两三年内谁能养一支军队就很重要了。美国要养300个人非常难,没什么钱赚,公司很快就死了。烧钱太厉害,不说广告费,光每个月的开销就够你死。欧洲、香港都很难,只有中国大陆,只有在杭州才能屯兵300。”三年以后,马云将拥有300名平均年龄在30岁、每个人在互联网有5年经验的“战士”,这支军队在全世界都很难找到。
“我喜欢开慢车”
“我喜欢开慢车,”这位前杭州师院毕业生说,“尤其是在我不清楚前方会有什么障碍的时候。”当别的网络公司在风光时期风驰电掣时,阿里巴巴被嘲笑慢似蜗牛,可一旦它们都停滞不前,却惊见阿里巴巴的快速,“其实我从来都是这种速度。”马云笑称自己是一个精于“控制”哲学的人。
马云另一个经典的“控制”表现在阿里巴巴的财务上。他曾扬言以“小气感到骄傲”。阿里巴巴今日并非上市公司,但却拥有上市公司一样的财务管理。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蔡崇信以超严谨著称,他兼具律师和投资家出身,这是世界上最保守的两个职业。在他的指导下,阿里巴巴请了一家世界顶级的会计事务所负责财务审计,并且精确到每个月对每一个部门实行财务监测;此外,每两三个月会跟投资方有一次财务交流。
自从有商业史以来,改变整个世界的天才传奇层出不穷,没有迹象表明这种幸运一定会降落在马云和阿里巴巴头上。事实上,作为一个新行业里的新公司,无论怎样,阿里巴巴还处于风雨飘摇中,马云面对着无数的未知数。但马云表示他只有三年的时间来探索,他一直在提醒员工的一句话是“今天很残酷,但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可是阿里巴巴要享受后天的美好就必须面对明天的残酷。”出人意料的是,马云认为最威胁他的并非明天的残酷,而是他的健康状况,“他过着非人的生活”。
“人们很羡慕微软、IBM们的辉煌,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经历了多少年的挣扎?在他们经历磨难时关注过他们?”马云说。
科技新闻短信 每日传送突发新闻、IT动态 订中国概念股行情短信 为中国互联网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