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了!中国火车票务系统有多牛:每天1500亿浏览量 1秒钟卖票700张
你知道吗?如今,12306年售票量已超过35亿张的客票,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实时票务交易系统。高峰时每秒售票量达700张。
高峰日的网络页面浏览量超过1500亿次,相当于全中国人每人每天访问了票务页面100多次。而在30年前,谁又能想到有朝一日,买火车票可以足不出户,只需动动手指、点击几下屏幕,就能得到这方寸间一张张车票呢。
票务系统四十年的建设完善,旅客买票四十年的酸甜苦辣。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回家。
年年春运年年归,购票返乡,科技红利改变旅客购票体验
自2018年1月3号发售春运车票以来,铁路部门累计发售了3.5亿张车票,通过12306平台就销售了2.8亿张,平均每日发售车票达937万张,最高日售车票1135.7万张,高峰时每秒售票量达700张,已占到了总销售票量的80%。
高峰日的网络页面浏览量超过1500亿次,相当于全中国人每人每天访问了票务页面100多次。
12306售票系统监控指挥中心对于每一名铁路旅客来说,是一个既神秘、又离不开的地方。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你从互联网上购买一张火车票,你的信息就会迅速出现在这里。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单杏花:高峰秒级售出票量将近700张,这700张票相当于咱们的一趟标准动车组列车的车票在一秒之内就售出去了,真正的秒杀。
2018年春运,来了。这场“全球罕见的人口定期流动”的大迁徙开始了。40年来,春运大军从不到1亿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29亿人次,今年将有望突破30亿人次,相当于除亚洲以外,全世界其它地区所有人搬了一次家。
车票,牵动着所有等待归乡旅客的心,为了买到车票,人们不得不起早贪黑,甚至睡在售票大厅排起长队,即便如此,仍有买不到票的可能。一票难求,曾是亿万中国人一提起春运就能想到的4个字。
买票的难,卖票的也不易。康顺兴曾经是北京铁路局的一名售票员,1985年刚进入铁路工作,就一直在窗口售票。上世纪80年代的火车票分好多的线段,材质是一张张小硬纸板儿,俗称“板儿票”,车票上没有时间,也没有日期,需要售票员在售票的时候,用一个打号机打上、贴上售票小条才能给旅客。
北京南站售票车间主任 康顺:那个时候售票员,基本上在客运要干到三年以上才允许调入售票车间。在售票车间,师傅手把手地教,要教三个月才可以出徒。
80年代的售票员恨不得要有“八只手”才能忙得过来。当年,在康顺兴的座位两边,码着两组常备客票柜,40多个格子中摆放着近200个票种,售票员既要把每个站每个票种的位置熟记于心,还要盲打算盘核对好票款,手掂轻重找好零钞,再将正确的车票和款项交到正确的旅客手里。
康顺兴:票柜为什么这么大呢,因为从北京到广州,就京广正线而言,基本上都有快车,也就是20多个停车站。比方说一个广州、郑州、武汉,经过长沙,这些所有的车票都是需要硬卧上、中、下。软卧呢,你还得有上下,加快票,卧铺票,包括小孩票,全价票,所以票种非常多。
由于买票的和卖票的看不见对方的脸,售票小窗口一打开,7、8只手同时伸进来。为了不出错,每个售票员都想出了各自的办法,在旅客手上盖戳儿做标记,按照手背上印章的地点卖车票,拿到票的手就会迅速地抽回,攥着来之不易的车票奔向站台。如今,那些售票的老物件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康顺兴却将这些老车票保留下来。
康顺兴:这张车票是北京到广州的特快车票,我们叫常备客票。这张是北京到广州的卧铺车票,也是常备车票;需要两个车票同时使用。
2007年6月30日,北京铁路局发售的最后一张硬板票,从延庆青龙桥火车站售出,至此硬板火车票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北京青龙桥火车站始建于1908年,这座百年车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沿线的一个小站。如今当初铁路设计者詹天佑先生的铜像就伫立在站台边,默默守护着这个饱经风霜的小站。
现任青龙桥火车站站长 杨存信已经在这里工作了整整37年,杨存信的父亲曾经也是青龙桥车站的站长,如果算上父亲的工作年限,父子俩一共守着青龙桥度过了63年,从当年的蒸汽机车到曾经的内燃机车,再到如今高速动车,从纸板票到二维码磁卡票,杨存信见证了历史的巨变和科技的进步。
青龙桥车站站长 杨存信:是一种机遇,让我能够感受到这段历史。也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光荣。
小小的硬板票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使用,经历红色软纸票和蓝色磁卡票,到2007年正式结束售卖。半个世纪来,客票不仅承载着票面形式的变化,同时也见证了售票和购票支付方式的变迁。旅客手中拿到的是车票,但是这个方寸间背后的变化,却彰显了这个交通大国科技创新的力量。
2012年春运,一个叫做12306的购票平台出现在人们面前,那一刻起,一种新的购票方式开始改变。让售票互联网化,老百姓(57.070, 2.77,5.10%)能够足不出户地买到车票,就是最简单的初衷。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这一年,刚刚上线的12306瞬间迎来庞大访问量,系统几乎到了瘫痪的状态。负责12306系统研发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单杏花,清楚地记得那一幕。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单杏花:我们就发现,对这个网站的压力,首先是来自于查询。因为对于旅客买票来讲,首先第一步就要查到这个车票,查询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登录12306购票平台,对于每个人来讲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但是,当在1秒钟的时间里,数以万计的旅客同时进入系统查询,呱呱坠地的12306却难以承受。从那时起,单杏花团队开始了艰难的研发,无数次推演,12306跌跌撞撞走来,整整用了6年的时间。
无数人的不眠之夜的背后,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组数字,
2012年春运,12306售票系统卖出112.9万张车票,
2017年春运卖出的1121万张车票;
10倍的增长见证了中国铁路网络售票时代飞速发展,见证了交通大国的强大力量。
如今,12306年售票量已超过35亿张的客票,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实时票务交易系统。12306遍布全国各大车站的1.5万台自助售票机,11万条电话订票热线,超过2亿注册用户的手机客户端,多种购票渠道齐上阵。而在30年前,谁又能想到有朝一日,买火车票可以足不出户,只需动动手指、点击几下屏幕,就能得到这方寸间一张张车票呢。
如今在北京南站售票大厅,已经很难看到人头窜动,排着长龙的购票队伍。取而代之的是分布在车站各个角落的自助售票机。
北京南站是北京市内面积最大、接发车次最多的火车站,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新的北京南站正式重新启用,我国首批60台自助售票机作为试点在这里投放使用,如今,遍布车站的自助售票机已经多达100余台,极大地方便了旅客的出行。
2011年6月12日,京津城际率先试行网络售票,标志着铁路售票首次进入互联网售票时代,为京沪高铁实行网络售票试水。迄今为止,春运期间通过互联网售出的车票占总售票的80%,成为人们购买春运车票的最主要途径。
从八十年代彻夜排队,在人潮中钻进钻出买两张站票,到九十年代接力彻夜排队买票,如今通过手机订票、自助售票机取票,三十年来发生的变化让荀国斌感叹不已。
北京南站旅客 荀国斌:现在的这种飞速发展,让我感觉出来,这一辈子太值了。因为那个时候买票好像就昨天的事,现在机器网上订票、取票,特别方便。
1月25日湖北武汉迎来了一场十年一遇强降雪,一连多天的强降雪累计雪量达30多毫米,低温冰冻雨雪天气导致铁路多趟列车晚点和停运。
湖北科技学院的大三学生宋宗华回山西老家的K1366次列车停运了,所以一大早,小宋就赶到了汉口火车站来退票。不到半分钟时间,宋宗华的退票手续就办完了,虽说退票旅客不少,但大部分旅客都是通过网络电子支付购票,退票款直接返还至支付账户不用拿现金,让办理退票变得很简单。
近五年,小小的车票更是不断升级。2013年9月1日,12306网站推出“通售、通退、通签”业务,让旅客能够异地取票退票,出行更加顺畅。
截至2017年12月底,12306网站新增了四项服务项目,分别是接续换乘、选座、网络订餐、铁路畅行会员,更加体现了便民利民的宗旨,服务好春运。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单杏花:接续换乘功能,就是当您选择的目的地没有直达车或直达车没有票的情况下,我们提供的一种服务。
刷脸出行不是梦 无票据运输正在变为现实
一张小小车票的变化,折射出的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是铁路行业服务意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铁路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票据的变化,不仅影响着人们出行的体验、感受和效率,也记录下这几十年来,中国铁路的货物运输发生的历史性的变革。
吴艳霞是北京一家集装箱运输公司的经理,2008年开始从事铁路运输行业以来,与父亲一同经历了货运单从手写到电脑打印再到如今的无纸化时代变迁。长期在北京货运中心大红门营业部办理发送业务的她告诉记者,从前办理一单业务需要往返营业厅至少四五次,填写运单、领取货票、程序审批,前前后后二十三个流程,办理一张货运单最快也要半天。2017年11月北京铁路局推广试运行电子货票,所有的流程和审批都可以在网上办理,全程不过几分钟。
电子货票方便的不仅是企业货主,同时也减轻了货运核算员的压力。北京铁路局货运中心核算员 张艳红,32年前参加工作,用小盒子里的这21个印章盖了上千万个章,经历了纯手工制票、电脑打印纸质货票、到电子化货票的全过程。
品名代码表、里程运价目录、算盘是制票员每天工作不离手的三大法宝。一个新手制票员在处理第一单票单时从查里程、品名、运价、核算,大概需要两个小时,眼不离价单,手不离算盘,要是碰到偏僻的站点,有时候甚至要搭上一天。
北京货运中心 张艳红:如果我们一天办个百八十个货票,每天18点结账,一边翻票两个手都得并用,要不然结不出账的。
票据的简化不仅是形式上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的变化。从前需要货主自己办理的流程,现在通过电子系统全部可以完成,节省出的人力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优质服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正在深入到铁路运输全部过程中,方便、高效、快捷成为了当代中国铁路运输的代名词。
北京南站售票车间副主任 康顺兴:以前我们是以营销为目的,现在正在把这个营销的意识慢慢地转化到为旅客,提高旅客服务质量上来。
改革开放40年,春运大军从一票难求到“互联网+”出行,2018年春运,铁路部门为了提高进站效率,北京、广州、郑州、长沙、武汉、深圳、上海、西安、太原等火车站,相继开通了“刷脸”进站的自助检票设备。 “刷脸”进站3到5秒就可以通过一个人。
北京站客运车车间副主任 戴珊珊 :现在目前为止开了16条验票通道,其中有四台是自助验票设备。春运期间我们将算上调试完成的将达到10台,在旅客进站的时候也能提升旅客的通过量,也能减少旅客排队等候的时间。
现在,自助检票设备还需要票、证、人三者一体化的核对,未来,进站检票将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实现。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单杏花:终极的话是不是带着我们的脸就可以,这个正在研究,也不是不可能的。
科技改变生活与出行,见证了中国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火车有质的飞跃,让中国人出行越来越便利,出行越来越舒适。日新月异的产品与技术催生了一个又一个信息化服务设施,节省的人力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百姓也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科技红利。
方寸之间,火车票的点滴改变,是铁路成长的见证,也是开启历史的记忆钥匙。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一张小小的火车票,承载了春运近四十年的变迁,见证了中国铁路四十年的发展。
票务系统四十年的建设完善,旅客买票四十年的酸甜苦辣。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回家。
从临时售票亭、帐篷马扎、彻夜的长队,到互联网信息系统、手机服务终端、自助售票检票机,在人口流动的泱泱大国,每年一度的迁徙征程,正在不断地增加百姓的获得感、体验感、幸福感。
来源: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