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眼里的人性:由“算法”而渐次深入的丑恶

今日头条眼里的人性:由“算法”而渐次深入的丑恶
2018年01月04日 14:16 融资中国杂志

  来源:融中财经

  在张一鸣的眼里,人性或许就是由算法而渐次深入的丑恶,利益就是衡量价值的标准。而技术战胜一切。好的内容是激发人性中的善,而不是挖掘人性之恶。

  2017年12月29日,眼看就要辞旧迎新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一纸约谈让今日头条“干干净净”的迈进了2018。

  1月2日,在被网信办约谈、暂停更新部分频道内容后,今日头条平台宣布关闭社会频道,将新时代频道设置为默认频道;同时宣布封禁、禁言账号1101个,可谓挥刀自宫。打开新的今日头条,俨然就是人民网搜狐新浪千龙网的混血儿。

  今日头条恰如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被紧急叫停,少了速度的高铁,和绿皮火车无异了。不过这样,对于火车还是对于乘客,都是好事。

  客观而言,今日头条能够在短短 5 年多的时间里,就打造一款日活超过 1.2 亿的平台级、杀手级产品,并在问答、短视频、小视频、社交等领域快速推进、业务扩张得有声有色,在移动资讯客户端领域,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今日头条日活用户已经超过1.2亿、平均每天每个用户停留时长将近80分钟,这种用户黏性让人羡慕不已。

  在过去的几年中,今日头条在中国互联网行业里,经常和美团、滴滴、小米等中生代一起被提及,和前两者更是组成了 “TMD” 组合,这在媒体式微的今天让当下靠码字为生的媒体人还有一念尚存,只可惜的是那些惜字如金、有着文字洁癖的传统媒体人以内容为王的信念未得到实现——低级趣味的内容为王。

  今日头条一直把自己定位成AI技术公司,用算法做内容推荐,但是“算法推荐”的信息有多不靠谱,多么无底线,广大网民特别是孩子们的家长感同身受,甚至伤痕累累。有人说,今日头条的日常推送,除了“头条”,难觅“新闻”。大量低俗甚至垃圾信息,以新闻的名义,打着“算法推荐”的招牌,蜂拥而进南来北往、男女老少的网民手机页面。其实,算法后面,是网络商家的精心设计,什么低俗离奇就推什么,只要有粘度有流量,就代表着广告商的青睐,代表着滚滚而来的利益。

  有人把今日头条的模式称之为是在人人手机时代的媒体的一次突围。可惜的是从纸媒的义正词严还没晃过神的新媒体,一不小心有扎进了粗俗肮脏的涡流。

  这也许是互联网时代的媒体的特性——没有主义。

  换言之,今日头条太过崇尚技术而不够敬畏新闻。

  智能算法、机器算法一直以来都是今日头条引以为豪,也是其认为的产品重大创新所在。通过领先的算法,今日头条能够提供给用户他想看到的,从而达到人人不同、千人千面。但是,今日头条忽略的是,算法考虑的只是“准不准”,而不管“对不对”,而对于新闻行业而言,除了客观及时地传递新闻资讯之外,还担负这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的责任和义务,在当下的中国更是如此。

  这与张一鸣本人有莫大的关系,作为一位不到 35 岁的年轻人,张一鸣创建了一家准 300 亿美金的公司,已然是万里挑一的青年才俊。纵观当下,这样的青年才俊比比皆是,有雄心,漠视一切,唯独忽略了自己的内心。 

  对于外界调侃今日头条的“Low、 俗、黄、抄”,张一鸣此前在接受访问时时曾这样说道,“我本身并不认为低俗有什么问题。你在机场看到的杂志是一回事,在火车站看到的又是另一回事。很多人是因为证明自己高雅而指责它。”

  张一鸣表示,今日头条不模拟人性,也不引导人性。并说道,“你们文化人给了我们太多深刻的命题。”那么,他话里的意思就是,我只客观反映人性。

  在张一鸣的眼里,人性或许就是由算法而渐次深入的丑恶,利益就是衡量价值的标准,而技术战胜一切。

  张一鸣曾经说过,在理念上,互联网全平台的三种内容基本上都是从头条平台上起来的,为什么别的平台起不来,因为理念不一样。张一鸣一直在强调的“理念”到底是什么?当今日头条从资讯涉足到视频、问答等领域时,边界又在哪里?

  除了骨子里崇尚技术崇尚自由之外,张一鸣这种人心中有无边的野望。从今日头条,既要做移动资讯、泛视频、问答,也要做社交、国际化、投资并购,就可见一二。

  纵观企业界,鲁冠球、柳传志、马云、张近东——那个没有野望,这种野望是通过自己的产品改变大众从而改变企业生态,他们实实在在的让这个社会改观,他们的财富也让大众心安理得。今日头条,赚取人性中的丑恶的利益,而这种只会让今日头条越发陷入低俗而不可自拔。西方新闻史上,黄色新闻一度泛滥成灾,毫无底线地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做法,受到公众谴责,于是社会责任论产生,认为媒体应当对社会负有责任。 

  双创以来,成千上万的企业应运而生,我们每天看见是大小会议上创始人热情洋溢的侃侃而谈,谈技术、谈市场、谈融资、谈风口,唯独没有见到谈道德,谈公益。曹德旺作为一名老企业家,在那个做企业千难万难的年代,把企业拉扯大,而他给社会捐助了80亿的慈善款,他也有野望。

  如今,今日头条的估值也在 300 亿美元左右,而今日头条社会效益的估值是多少?

  机器不懂格调,不懂情怀,张一鸣看来这是一种没有价值观作导向的优势,其实,在这些年里,蜂拥出了很多没有价值观做导向的技术,而被没有价值观的人利用。

  在今日头条上,我们会看到形形色色的内容,其中最多的往往是那些明星八卦、低俗趣味之类的东西,因为,在所谓的智能推荐规则下,低俗段子、恶趣味的娱乐新闻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由于此类内容的受众极广,系统也就自然而然地更多地推荐,在优质内容与点击流量之间,头条显然是选择了后者。

  这样的情况下,今日头条的优质内容相对来讲就显得寥寥无几。离开了人工筛选的一环,劣币驱逐良币也成了必然后果,标题党、猎奇类等以人性弱点来吸引眼球的内容就会更多的汇聚,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垃圾场”。那些数亿的头条用户,表面是阅读,实则是在拾荒。

  所以,尽管披着新闻资讯的外衣,今日头条也只能朝着泛娱乐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今日头条的内容,一部分来自于机器抓取,一部分来自于头条号,为了达到个性推荐和内容丰富,它选择了降低入驻的门槛。

  早在2015年底,今日头条就公布了一则"关于放宽头条号入驻标准的公告"。公告表示,让任何人自由发文,不问资质,对一个推荐算法驱动的平台是高风险行为,但为了鼓舞创作者、推动资讯流通的开放和平等,今日头条仍然决定艰难做出了改变。

  可以想象,平台的放纵自然会招来一大群饿狼,投机倒把者定会络绎不绝地赶到。他们来了,并且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做号者”。

  互联网搬运工早已有之,而头条巨大的平台就成了他们展示才华最好的“工地”。他们从贴吧、微博、门户等地方随便扒拉几百字,通过简单的修改,加上几张图片,取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然后发布。一篇稿子下来不会超过10分钟,每天能“写”几十篇。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投机活动,竟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据说,三五人一个的做号小团队多如牛毛,他们一天能产出100多篇稿子,轻松带来上百万的流量不是梦。

  当所有人都为了流量而干起“搬运工”时,我们的信息源也就随之遭到污染,这是一场危机。

  新闻媒体平台有两个条件是必须的:一是拥有授权的媒体内容,一是职业的新闻素养。显然头条并不合格,它更像是一个低门槛娱乐平台,用来消磨时间的工具。追求流量、卖广告才是正事。然而,媒体平台作为具有一定公共属性的机构,本身就被赋予教化引导公众、塑造良好公众品味的期望。

  习大大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没有哪个国家会允许这样的行为泛滥开来”。

  技术发展推动了媒介形态的变革,不论承认与否,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算法推荐消耗的是最为稀缺的时间和注意力资源。拥有流量入口的平台,如果把低俗化、肤浅化的信息一股脑的推送给用户,这种无原则的迎合行为,或许能获得一时关注,但无异于坑粉、害粉;或许短期能带来巨大盈利,但长远来看必将损害自己的公信力与影响力。 

  进一步说,技术创新的边界应该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想盈利无可厚非,可怎么盈利却有天壤之别。以优质文化产品取胜,这是健康的产业模式,而把低俗内容兜售给消费者,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算法推荐赚取巨大流量红利的同时,是否应该反思这种创新能给社会带来怎样的进步。

  如果新的媒体平台,只是为了让低俗化、媚俗化、娱乐化的信息更加便捷传播,如果新的技术,只会降低人的思考能力和审美水平,这样的媒介形态和产品创新必将在社会发展中被淘汰。

  正如人民日报的评中说:我们正在经历公共信息传播的一次重大转变,希望一切都还来得及。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评论排行榜

科学探索

苹果汇

众测

来电聊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