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科技赋能改变教育公司效率 推动上市节奏

圆桌对话:科技赋能改变教育公司效率 推动上市节奏
2017年11月22日 17:16 新浪科技
2017新浪金麒麟论坛科技教育分论坛圆桌对话2017新浪金麒麟论坛科技教育分论坛圆桌对话

  新浪科技讯 11月22日下午消息,由新浪科技、新浪教育主办的“2017新浪金麒麟论坛科技教育分论坛”在北京举办,主题为“科技赋能·未来教育”。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真格基金合伙人郑朝予、创新工场执行董事张丽君、新浪集团高级投资总监谢宁进行了圆桌对话,议题为当“慢”教育遇上“快”资本,主持人为嘉宾传媒创始人吴婷。

  投资人看好教育行业的哪些细分领域?

  张丽君指出,她主体是从做在线教育切入,现在今年开始更多地去关注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

  张丽君总结了创新工场投资的几个阶段:

  2011年刚开始的时候是看工具型,就是看基础教育平台;

  2013年全面看教育的时候,主要是在纯在线去开学校;

  2013、2014年在K12、职业教育都有投资,同时在学前也投资一些流量性的平台,这个时期主要以天使投资为主;

  2015、2016年开始投得更重一点,阶段靠后一点。在进入学校领域里面,除了纯内容之外,也开始做切入,像评测,数据,深入地抓取学校数据的项目,也开始投资像职业教育这一测,纯在线做职业培训的项目。

  到今年2017年,可以看到工场今年的投资整个阶段上会更靠后一点,像今年投了高思,我们开始关注线上跟线下的融合。

  目前,创新工场把教育分成四个大的赛道,K12是国内教育市场最大的赛道;还有广义的职业教育;再往下一个市场就是学前这一类,而学前和K12这两个赛道都会再独立出来一个,我们叫它广义的素质教育;从0岁到10岁之间这也是一个独立的模块,最后还有一大类叫做基础设施,提供网络教室、提供技术这类的项目。美国我们的投资主要是以这一类为主。

  而真格多年前一直秉承着投人的理念,没有投行业,但也投了跟教育相关的。在郑朝予看来,教育其实在这一块是非常非常好的一个服务,尤其是现在本身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情况之下,对于这种精神文明的需求。这种业务模式、这种传统出版的升级的形式在过去能够在今天有如此大量的增长,是这个时代给予的机会。

  李丰看好真正意义上产品和服务做得好的公司,他指出,从教育这个品类来看,我们叫低频率高单价,一辈子找了几次,一次要花很多钱,这个行业最后能够长周期长期成长的几乎只有一类企业,就是真正意义上产品和服务做得好。因为它具有了低频率高单价的特点,所以短期之内,它可以被用户获取方法和大规模的投入来在一段时间当中驱动。

  为什么教育是一个慢行业?

  张丽君认为,学生要真正想产生他的学习和内化,他要产生结果,这个过程本身是慢的,它本身的迭代速度慢,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但张丽君同时指出,未来这个过程会变,未来教育行业本身也会更快一点,在一开始1—2年之内注定不会很快的,2014年的时候,每个月做他可能的内容生产,第一年、第二年他要真正理解他的用户、他的内容生产逻辑、内容产生的逻辑,他也需要一个非常长的时间去真正理解这个东西。

  在谢宁看来,教育的慢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行业。教育要注重一个质量,还有一个师资长期培养过程。

  李丰认为,就教育而言,有一个特殊的评判价值方法,最终这种好的企业在教育上它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财务指标,是它一定不是靠市场宣传推广,它的用户获取成本占它整个的收入规模一定是同行业中几乎最低的。

  科技赋能后,会不会改变教育企业上市的节奏?

  谢宁对该话题持肯定观点,他说,我觉得科技赋能之后,上市肯定会加快,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解决了这些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因为传统的教育机构获客成本太高了,随着租金不停地上涨,老师工资水平不断上涨,我们家孩子每年英语课新东方的学费每年都在涨,这是必然的。原来很多想获取优质资源的学生,他没有合适的渠道去获取,信息不对称了,因为地域的原因、地理位置的原因,所以说通过大数据、通过社交平台、通过互联网这些工具,能有效地解决这些供求关系的不匹配,会使社会的教育资源有效的分配加速,一些好的企业更好地实现品牌的优势、资本的优势,会加快他们的上市。

  郑朝予对科技赋能是否会加快教育公司上市节奏持不同观点,他认为,科技的赋能让公司不一定上市会加速。确实科技的发展会让跨地域扩张、规模化更容易。但如果CAC控制不下来,一下子上去了,现在一二级市场是倒挂的,二级市场拿到的价格比一级市场还低,一切是透明的话,导致很多公司都不敢上市的,你在一级市场还能拿到更大的估值。本质上来讲科技一定会让教育服务,或者培训服务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化会变得更加有优势,这是我们看到最大的一面。

  而李丰谈到更多的是科技赋能后,带给教育行业的变化。在他看来,关键是教育公司如何利用互联网。如果你只用互联网当一个工具,而不是用这件事情、这个新工具带来的所有产业链变革的效率,都利用到了,你只是拿它当个宣传工具,或者当个流量工具,或者当个模式创新的工具,这个工具最终会被这个产业链当中存在时间很长,且拥有足够多产业链资源的人掌握。(王上)

  以下为圆桌对话实录:

  吴婷:接下来我们要进入的是非常精彩的碰撞互思的环节,开始我们的圆桌对话,第一个圆桌论坛当中我们邀请到了四位投资界的嘉宾,他们将围绕当“慢”教育遇上“快”资本这样一个话题,有请,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先生、真格基金合伙人郑朝予、创新工场执行董事张丽君。请每个人说一下自己和教育的关系。

  张丽君:我叫张丽君,来自于创新工场,我是一个妈妈投资人,2012年生了孩子,所以现在孩子5岁,2013年开始在创新工场全部的时间开始看教育的投资,现在在创新工场大概投了中国和美国的一共投资的教育项目有30多个,从在线教育切入,今年开始更多地去关注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

  谢宁:大家好,我叫谢宁,我是新浪教育投资部的。教育我们投了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披露了。

  吴婷:各位,你们都看好教育的哪个分支呢?今天张总说我们关注线上线下的融合,谢总也不披露,自己最关注的是教育的哪个细分领域?

  谢宁:关于赛道方面有几个吧,首先是K12这边的课程辅导,课后辅导,比如说举个例子好未来,互联网一对一教育也很好,还有民办的幼儿园,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未来20年,绝对是一个教育的大金矿,这种供求关系肯定是越来越紧张了。其他的还有一些刚才说的猿题库这些工具类的都值得看。

  吴婷:张总作为妈妈,也是VIPKID的投资方,你们30多个教育公司都是什么公司?

  张丽君:我精简一点,我们真正的教育方向投资从2011年就开始了,第一个项目是从一个多贝平台开始的,大概可以分成这样三个阶段,今天我在大会上也复盘了一下工场教育7年的历程,刚开始的两年,2011年刚开始的时候是看工具型,就是看基础教育平台,2013年全面看教育的时候,主要是在纯在线去开学校,这个商业模式是在线下就看到了,2013、2014年在K12、职业教育都有投资,同时在学前也投资一些流量性的平台,像轻宝宝等,你要做特定独一产品很难抓得住用户,一定要用其他事情抓住用户的平台。

  再往后的话,2013、2014还是天使为主,2015、2016年开始,开始我们会投得更重一点,阶段靠后一点。在进入学校领域里面,除了纯内容之外,也开始做切入,像评测,数据,深入地抓取学校数据的项目,也开始投资像职业教育这一测,纯在线做职业培训的项目。

  到今年2017年,可以看到工场今年的投资整个阶段上会更靠后一点,像今年投了高思,我们开始关注线上跟线下的融合,对于教育来说,线下场景其实不可能完全抛弃掉的,所以我们在这个场景上就投入了更多精力。到现在来看的话,教育我们自己会把它分成四个大的赛道,可以这么讲,K12是国内教育市场最大的赛道,K12的客户培训这是广义的,包括其他各种各样的线下辅导,包括猿题库,都是面向K12这个领域的学生。另外一个是广义的职业教育,18岁以上的成人各种各样的职业教育,这是一大类,有硬技能的,有软技能的,再往下一个市场就是学前这一类,学前这个部分可能就偏家长教育多一点,和亲子有关的,学前和K12这两个赛道都会再独立出来一个,我们叫它广义的素质教育。从0岁到10岁之间这也是一个独立的模块,最后还有一大类叫做基础设施,提供网络教室、提供技术这类的项目。美国我们的投资主要是以这一类为主。

  吴婷:就是说哪一类你们没投吧?

  张丽君:投的项目的类别已经越来越多了,基本上在每一个领域里面,我们都会找到在那个领域里面的投资逻辑。因为做的时间久,现在完全还没有投的子领域不多。

  吴婷:其实台上这些投资人来自最好的投资机构,还有特别技术的投资机构,还有媒体属性的投资机构,他们所关注的方向也是我们教育代表着先进发展的方向。真格郑总你再介绍一下自己,还有真格和教育的关系好不好?

  郑朝予:大家对真格的熟悉是对徐老师和王老师两位更熟悉的,包括从新东方那边出来,跟教育一脉相承。看到包括我们投的一些来讲,得到一个逻辑思维、泛教育的概念,到今年跟创新工场一样,多年前一直秉承着投人的理念,没有投行业,也投了跟教育相关的,像51talk等等,今年以后大家发现过去5年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流量的机会,现在可以说这个世界被充分连接吧,如果纯粹是做流量的事情,胜率比以前来讲是降低的。流量被变现以后,有没有更好的产品跟服务,这个成为关键,教育其实在这块是非常非常好的一个服务,尤其是现在本身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情况之下,对于这种精神文明的需求。这种业务模式、这种传统出版的升级的形式在过去能够在今天有如此大量的增长,是这个时代给予的机会。

  吴婷:谢谢郑总,丰叔,要不要说一下?

  李丰:我叫李丰,我在峰瑞资本,再往前7年多的时间在IDG,再往前7年多的时间在新东方,中间有很多创业的过程。我刚才讲了,我9年以前进投资行业的时候,在新东方工作的时间太长了,所以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当中投了很少教育项目,因为原来在新东方的时候,几乎做过所有的模块,我们叫水至清则无鱼,就是因为了解的东西太多,那个时候认识几乎所有这个行业的人,投得非常少。

  后来经历过的,包括刚才的猿题库在投第一轮的时候,IDG是它的第一轮投资人,我是讲当时第一个项目我说肯定做不成,其实过了5年之后2013年,后来又有刚才讲的洋葱数学、扇贝等等,非常有限的大概五六个教育的公司。我们把看什么东西这个事放到一边,我现在讲讲新东方,包括学而思,这是样板。

  有这样几件非常特殊的事情,我换作投资回头看的时候,觉得非常不一样。第一个问题是不管你留意还是没有留意到,新东方和学而思有一个在财务上极其不一样的地方,它们俩一直跟很多其他教育企业极其不一样的地方。当然我没在里面工作,这两个企业从财务上看,在过去它们分别上市了11年和7年当中,他们的市场营销费用占他们销售的比几乎从来都是在10、或11、或12以下,或者左右,没有很高过。早期在新东方工作的时候也是这样,有很严格的预算方式,在预算方式上来讲这个指标甚至更低。

  我讲这件事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在叫做低频率、高单价的消费频率当中,在不同的需求涌现的阶段,我们出现过很快、很大的事情,不管它叫华尔街还是叫什么,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一个市场的需求一定会被充分高度挖掘。在过了那个周期之后,从教育这个品类来看,我们叫低频率高单价,一辈子找了几次,一次要花很多钱,这个行业最后能够长周期长期成长的几乎只有一类企业,就是真正意义上产品和服务做得好。因为它具有了低频率高单价的特点,所以短期之内,它可以被用户获取方法和大规模的投入来在一段时间当中驱动。但是我们分别在新东方工作的时候,分别在2002—2003、2006—2007年,不管是新东方培训、还是少儿培训,还是线下开的英语培训中心,还是从2007年开始的一对一的线下教育,不管它其中的哪一个品类,如果说在过了那个短周期之后,营销占比占这种低频率高单价的服务行业比较高的话,几乎没有能够跨很长周期的,因为道理很简单,因为这种方法最终不是一个用户能够建立一段时间的品牌知名度,但是很难建立品牌的美誉度。

  吴婷:丰总的意思我理解,教育是百年大计,品牌的美誉度、知名度还是要靠信任建立起来的。

  李丰: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两件事情,原则上只能靠美誉度,因为教育是一个“慢”教育,它的好处是一旦做对了,它能不停地成长很多很多年,但是它的难的地方是做对了很难。把它做起来这件事情在特定阶段不一定很难,但是把它做成很难。

  吴婷:这个问题还没有问,丰总已经给出了他的利益,这个环节的总体当“慢”教育遇到“快”资本,在教育赛道上竞争者还不够多,所以他们占据了这个市场,“慢”教育我希望听听大家的理解,在你们投资的企业当中为什么教育是叫“慢”的?在你们自己企业投资当中“慢”是怎么样慢慢耕耘的?

  张丽君:教育为什么说它“慢”?我们认为的确教育可能是慢的,包括我自己一开始看教育时候的第一年,2013年很多投资人就问我,在财务投资机构里面很少有人专门看教育。原因就是因为它的本质逻辑跟作为一个财务投资机构的本质逻辑可能大家都会觉得有冲突,财务投资机构有直接周期,教育成长得没有那么快,这个怎么办?我自己真正花了很多时间跟教育项目去沟通,很理解其中为什么那么慢,一会儿会分享它有可能在未来会更快一些。

  最根本的逻辑我理解没有丰叔那么深,我其实就是一个妈妈教育,做一点点的创业者教育,为什么“慢”?有一个很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它的整个见效,教育本身它要产生的一个过程是你不只是信息输出,不只是把信息传给学生,学生要真正想产生他的学习和内化,它要产生结果,这个过程本身是慢的,它本身的迭代速度慢,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迭代速度为什么慢呢?是因为整个的迭代过程没有被数据化,整个过程也不只是没有被数据化的,所有人对它的过程的真正的更深入地细致入微地了解还没有到那么深刻。大家整个认知神经科学,所有技术的发展都还没有说你真正意义上讲像医学对人体的理解那样清晰,也不像我们做一个产品一样非常快速地去迭代,一个老师能不能教出好学生,你的感知,甚至有的时候你在等待这个孩子,等他长到那个时间点他起来的。迭代速度慢使得创业者所有人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最基本的一个时间点就是一学期,这跟其他互联网产品一周一个迭代产品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家也不会愿意给你那么多时间试错,我的孩子时间很宝贵,我给你一个学期已经时间很多了,这是一个根本原因。

  未来这个过程会变,未来教育行业本身也会更快一点,在一开始1—2年之内注定不会很快的,2014年的时候,每个月做他可能的内容生产,第一年、第二年他要真正理解他的用户、他的内容生产逻辑、内容产生的逻辑,他也需要一个非常长的时间去真正理解这个东西。

  吴婷:用户反馈也慢,回归到内容市场的过程需要一个周期的。

  张丽君:还有一个小的,这个过程里面,教育行业从业者跟真正技术人员的沟通要想建立充分有效的沟通需要很长时间,过去从2013年到今天,这个过程一直在走,真正意义的教育要想快起来,得有另外一拨力量的进入。

  吴婷:谢总作为一个媒体从业人员,你怎么理解教育的慢?

  谢宁:教育的慢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东西,我的孩子6岁,上的是新东方旗下一个品牌,他们应该也做了好几年了,市场知名度不是很高,他要花很多精力去研究课程,他们所有的老师都送去美国培训,需要一段长时间积累内容,还有老师的资源,再培养知名度,整个流程来说,我觉得是很长,但如果一旦他把口碑做出来了,剩下的事就很容易了。所以教育要注重一个质量,还有一个师资长期培养过程。

  吴婷:你们会选择口碑做起来之后再投资是吧?

  谢宁:看个别项目吧,比如说有一些线上的可以快速铺了,线上就是像VIPKID,我们很早几年前接触过一家这样一个vipabc的,他们也是一对一的英语教育,但他们因为节省成本,他们找了菲律宾的那些说英语的,好多都是客服,但是是有口音的。而VIPKID他们直接走捷径砸钱,找一个美国大妈、家庭主妇聊呗,解决了一些碎片化的时间,这个模式找到点了,这就是借助了科技和资本的力量快速成长的企业。

  吴婷:可能他们对老师平台定位,包括产品的课单价也都不太一样,郑总,你怎么理解教育是“慢”的这件事?

  郑朝予:其实一直有两个词,教育跟培训,我们大多数在投资还是在投培训这个平台,教育确实是一个百年树人十年树木的过程,培训里面从刚才丽君讲的观点叠加的速度。培训比教育的迭代速度快,同时像课外辅导,产品化让这个东西能够固化下来,更规模化,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慢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一个机会,教育本身,或者培训本身是服务业,服务业其实来讲,我一直其实跟丰叔的感觉很像,刚到真格的时候,感觉这个东西太小太慢了,我在投资过程当中有一个感觉,有一类东西我们很少投的,就是品牌。像丰叔投资过三只松鼠这么好的品牌,我就想我们为什么要投品牌呢?其实服务的供给在中国还是做得很差的,比如说我们投过一个机构,前天我们开LP大会,有一个餐饮项目,今年大概做到了三千万的利润,听起来不错。当时会上我问他要做什么?他说要做麦当劳,他说麦当劳在全球有450亿美元的收入,3万家店,他说中国最好的海底捞,海底捞今年是100亿人民币,在中国已经是顶级的餐饮企业的,中国顶级的直营幼儿园红黄蓝上市了100家幼儿园,服务相对于商品来讲,经过过去一百多年的工业化文明,无论从生产的标准到供应链的标准到最后的零售终端,这种规模已经支撑了。餐饮发展得还是不错的,依然在中国体量大的餐饮服务企业依然很少,教育培训我们可以想一想,即使是我们线上还有线下,所有的生产、营销、服务的环节,有多少是标准化下来的?面对如此强劲的增长与需求,我们自己的技术水平也好,还是我们的管理理念意识也好,其实给中国的第三产业的规模化以巨大的空间。对比450亿美元的年收入规模跟150亿人民币的年收入规模,我相信教育这个领域面对如此大的机会,即使是相对来讲比铺ofo、铺摩拜慢一些。

  吴婷:谢谢各位嘉宾,“快”资本和“慢”教育之间怎么平衡?前两天我给VIPKID战略发布会,能够保证品质的良好,有这么好的美誉度是非常良好的,各位投资人能不能发自内心地跟各位坦诚地交流一下,我们跟一个教育企业在投资的过程当中,会怎么样跟他们提要求?我们是怎么用实际行动来理解这个慢的?

  张丽君:其实这个过程里面,我们在选项的时候是会去判断一个项目它的发展速度的。如果是我判断说这个项目的发展速度不会那么快,我会选择用更长周期的资金去投资,我不去判断这个项目的可能周期,所以我会用一个更长周期的资本去投资,比如说今年去投资博客,我们在基金的选择上会选择周期长的基金去做这件事。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我刚才说到迭代速度很快,未来会快起来,当下很慢,很重要的是大家在慢的时候,取决于说你的供给、获得,你怎么样真正意义上系统性地获得一些相对优质的供给,教师的供给。因为我们投资的逻辑里面还是比较注重所谓的开培训学校的逻辑,无论是在线下还是线上,现在我们判断整个教育行业的商业模式并没有本质的变化,可能发展上有一些变化,当下还没有。它的逻辑是谁能够获得真正好的供给,你获得的速度快,有可能长得快一点点,如果没有获得优质供给的能力,你没有培养优质供给的能力,你可能就慢,因为你的产品不可能那么快迭代,就得靠好老师撑着。VIPKID在这件事情上做对了一件事,它选到了一拨供给,在北美有一定教学经验,跟孩子有过接触的,自身的国际的,不一定要是北美的,这些人本身的素质,他自身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老师的素质比更多的其他的一些人群可能要素质高一些,使得这个群体在充分培训的成本要低一些,他可能获取的速度会快一些,这件事情其实是很重要的,在现在做所有的所谓的远程心目上都是很重要的。

  我们最初看在线教育也是有一个原因,你不是线下,所以你的老师跟学生的匹配不会那么难,存在性地去匹配效率会高一些。在项目的判断上和项目的投资逻辑上也都在去思考,这个项目有什么样的方式,使得它相比原来的方式有可能在不影响他的基本教学品质的前提之下,可能会快一些。

  吴婷:更进一步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丰叔你有没有用实际行动去理解这个教育的慢?

  李丰:刚才张丽君讲得挺好的,第一个事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有两件事情非常特殊,第一件事情,在任何一个行业很难找到在20年平均增长30%的企业,在任何一个行业,你找到一个这样的企业,最后一定是一个很大的、很好的企业。当然有的人能成长更长时间,比如说30年、或50年,核心的问题是你想不想和能不能找到这样的企业。

  就教育而言,有一个特殊的评判价值方法,最终这种好的企业在教育上它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财务指标,是它一定不是靠市场宣传推广,它的用户获取成本占它整个的收入规模一定是同行业中几乎最低的。新东方我在的时候有一个职位叫教学总监,做过一次学员调查,平均的重复购买率在那个时候是很低的,而学而思就高一些,即便是如此低的重复购买率,依然保持了如此低的市场投入成本来获取客户,还能持续扩张20年,你大概就知道说为什么这样的企业是好企业。

  刚才张丽君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再讲一个我们从外面看不到的这两个企业的投资,优秀教育企业的一个特点,她刚才讲供给,在所有的双边模式,你在中间居间左边有供给、右边有需求,不管是专车还是教育,所有的平台或者双边模式当中,居中的中间模式当中,最终最重要的永远是供给不是需求,只要有好的供给,一定会提供好的服务和需求。教育的问题、教育的供给的问题都是通过人来提供的,都是通过老师来上课的,所以很不容易把握。我当时还有教学总监,还有一个任务是要培训和招聘新东方所有的老师。我们也透露一个从里边看非常不同的,为什么是新东方,为什么是学而思呢?是因为学而思在那个时间点上,2006、2007、2008年这个时间点上,它所有的老师百分之百是自己的老师,新东方在那个节点上是70%多,但新东方大部分是签的劳务合同,虽然他们签的是劳务老同,但是他们并不有其他的工作,他们就以百分之百新东方的收入作为他们的收入。这两个特点为什么很重要的,大部分的培训机构不是这样的,基本上都是从外面请的老师,著名高效的著名英语老师,著名学校的著名口语老师,著名学校的著名词汇老师,原因是你在不停地复制你的学校和老师扩张的时候,你要想维持这个标准。刚才我自己讲了,最难的叫维持质量的最低标准,你要想维持质量的最低标准,你有一个管理和控制的方法和体系,你想要所有这些人来符合你的体系的主要前提是他们必须以你为生,换句话来说,他们必须靠你赚钱才能活下去,因为有这个前提条件在,所以你是自己的老师和你是雇的兼职老师在管理的时候有巨大的差别。

  这个话题的结尾讲一件事,教育培训行业经历过几拨看起来很美,没有做单体学校的生意,其中有一拨大概是2002、2003年初,到大概2005、2006年出现的轰轰烈烈的考研和四六级培训,大部分的培训机构都是从当地某著名外语高等院校请到了著名外语老师,不管教的是阅读词汇,还是口语、听力。如果我们数到今天来看,这种类型的质量管理方法对于供给这一侧,对于老师这一侧大概没有做得很大,或者最少没有持续保持30%的复合增长率。

  吴婷:我怎么觉得你今天是想回老东家了?从来演讲一直在说新东方,我不知道我的问题刚刚你理解了没有,作为投资人,你在投资你的青青家教、扇贝,你在投这些项目的时候,你会把5年报材料这样的条款拿掉吗?

  李丰:投资人的方法很多,你找到一个对的事非常难,如果它是一个好企业,简单来讲用基金接力就行,我的早期基金投进去如果过了5年,它持续成长,你觉得这个企业非常好,很难再达到,你用后期基金把早期基金接力,对于投资来讲最难的一件事情,是你真的找到了一个企业,它能成长很长的时间,如果成长了很长时间,你在哪一个阶段都能赚到足够多的钱,就像你说今天最著名的大PE高领,也是当时3000万美金持有到现在。

  吴婷:到底哪个企业是被你看好的?

  李丰:如果我知道我也可以募一个基金,当时新东方上市的时候,我投一个新东方,到现在也是20倍了。

  吴婷:两位投资人特别好,真的是用实际行动来表明对慢的理解。来自新浪的谢总?

  谢宁:还好,我们是慢资本,我们新浪是战略投资,我在新浪做投资,在我印象中上市的公司,我们一支股票都没有卖过,我们从天使投到E轮,也一直在领投、一直在跟投,新浪总重要的就是战略投资,我们不光提供资金,我们提供了很多流量,尤其在教育行业里,流量的获取成本特别特别高,比如说线下的新浪基本上都到一千多两千块钱了。在下如果有融资的可以找我们新浪,我们是战略投资,我们有流量、我们有钱。

  吴婷:战略投资可以一辈子,真格是一个早期基金,郑总,你们是怎么用实际行动来支持教育之慢的?

  郑朝予:支持它我们也专门弄了一个教育基金,中后期做起来。学而思跟新东方,我看到它的市值真正大规模出乎意料是过去12个月的时间,基本上都涨了3—4倍的样子。

  我倒觉得客观来讲这件事情,资本本质上还是逐利的,资本干的事情就是搬运工,社会上的盈余的资金搬到最有优势的行业、最好的企业里面的最好的CEO那儿去。我们就去找到这个市场上发展最好的行业、最好的企业。我觉得还是刚才那句话,大家现在为什么去看教育?不是说情怀到了,确实是这个时间点的一个特点。教育这个领域是如此强劲的需求,有如此好的改造的空间。大家资本涌入进去去做这样一件事情,我相信背后在表面的感性、冲动的背后是有经济的理性,大家看到了其中大量的机会。所以说快与慢只不过是说在这个时间点,这个时候我们继续想流量的生意、平台的生意是快,如果根据当下成功率得出来的回报,与我们投一个看起来慢一点,确定性更高的事情,某一个时间点,在当下这个时间和空间之下,我们把钱往难运,不仅决定了这个行业跟企业发展速度的问题,还有一个时间点跟空间的社会价值的需要,背后驱动它的本质上还是经济的理性。

  吴婷:谢谢,今天是科技赋能、未来教育,有了科技赋能之后,我们的教育企业上市IPO的速度是不是可以被打破一下?

  张丽君:今年IPO的速度就很快,今年上市了好多个公司。

  吴婷:未来有了科技赋能,再拿VIPKID举例子,因为有了新的模式、新的技术的嫁接、有了新的产品,过去是不可能存在的模式,有了这样的模式和技术之后,我们未来一批的新的教育写的上市周期会变得更短,速度会不会更快?

  张丽君:它的速度肯定会更快,它的背后的逻辑是整个教育市场为什么过去不能上市,有很多原因了,一方面原因是天花板低,每一家涨不了特别大,你上市利润营收达不到上市目标,你就上不了,是因为整个市场极度分散,大家每一个小市场都相对太小了,因为一些时空的限制和地域的限制。整个过去若干年,科技一直在改变教育,只是说科技对教育的影响比对其他的影响稍微慢一点,金融啊可能更快一点,其他的AI、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它的变化已经使得过去几年教育项目的成长变快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使得集中度有可能变高了。教育项目的市场集中度开始变得成可能更高的集中度,集中度变高了的一些细分市场上也能涨出来一些大的公司,一定体量的公司数量会增加,所以未来基本的量肯定优惠增加,刚才我知道技术在未来不断地发展的话,会使得迭代速度更快,发展速度更快,所以它整个的对于教师的技能会降低,他不一定非得需要那么厉害的老师,你能找到能够服务于这个行业的人,我不能说AI完全替代老师的身份的,但是对他的要求会降低一些。就像现在的滴滴上面对司机的要求就低一些,类似的逻辑,对人才的需求会降低,使得你老师的获取速度会更快,可以找到一拨素质高的人,未来可以找一拨也还可以态度潜质好,很快能够上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一定完全依赖老师教,无论是音视频的还有互动性的内容。这会使得这个市场本身企业成长速度会进一步加速,集中度的增加,速度会变得更快,都会使得更多的公司能够走到上市,国内能够走到上市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政策,尽管说需要多一点时间,这件事应该还是往正向方向走的,国内上市的路径也会打开,国内上市路径打开,就会使得有一批公司成长速度没那么快,但是它只要保持30%的年增长,利润达到5000万以上可能就是可上市标的,以前这个标准去美国上市可能是一个太小盘的股,没有人买,可上市的地点也开始有了更多样化的选择。在国内上市的要求可能也会有一定程度的调整,有了更多的上市的窗口。

  吴婷:科技和政策的赋能以后,谢总?

  谢宁:我觉得科技赋能之后,上市肯定会加快,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解决了这些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因为传统的教育机构获客成本太高了,随着租金不停地上涨,老师工资水平不断上涨,我们家孩子每年英语课新东方的学费每年都在涨,这是必然的。原来很多想获取优质资源的学生,他没有合适的渠道去获取,信息不对称了,因为地域的原因、地理位置的原因,所以说通过大数据、通过社交平台、通过互联网这些工具,能有效地解决这些供求关系的不匹配,会使社会的教育资源有效的分配加速,一些好的企业更好地实现品牌的优势、资本的优势,会加快他们的上市,我觉得是这样。

  郑朝予:我故意唱个反调吧,科技的赋能让公司不一定上市会加速。确实科技的发展会让跨地域扩张、规模化更容易。如果CAC控制不下来,一下子上去了,现在一二级市场是倒挂的,二级市场拿到的价格比一级市场还低,一切是透明的话,导致很多公司都不敢上市的,你在一级市场还能拿到更大的估值,偶然化地去讲这个话题,为了增加点趣味性,本质上来讲科技一定会让教育服务,或者培训服务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化会变得更加有优势,这是我们看到最大的一面。

  刚才回应一下谢总的观点,30年来物价的指数只有教育和医疗是跑赢了物价的指数,其他全部在降,其他行业都是在规模化,只有教育没有规模化,这恰恰是一个机会。我们希望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价廉物美的教育服务,我们也不希望好的教育服务真的是那么高的价值,能够用科技的力量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这样的服务。

  吴婷:谢谢郑总,丰兄,你是支持正方还是反方的观点?

  李丰:我各支持一半,我跟新东方俞敏洪也讲过这句话,学而思只是因为用了互联网这个事情作为品牌和内容传播的方法,因为它是从高数论坛开始做,他们有一大堆在线的宣传工具,只是用这个方法,他只用了互联网信息传递的效率做了他的品牌传播的手段,就用了七年上市。新东方都是靠线下做直销的,一般都是满世界做讲座,新东方用14年做到了同一个规模上,学而思用了7年时间,这是第一件事肯定有帮助。

  第二件事是这样,我们在投消费,用5整年做到53亿的收入,今年大概要做到80,这是很难想象的。在这个问题上讲一个特定的事例,6年以前我开始看互联网品牌,但是到今天2017年双11过完以后,我回过头去看,双11当中,单店营收排名前20名的品牌只有三只松鼠和小米有互联网基因的,剩下的全是传统品牌。现在跟5年以前的差别是什么呢?如果你只是用了互联网当成了一个手段,这个手段最终会被拥有这个产业链上资源最多的人掌握,而不是那个所谓叫模式创新的人本身。

  换句话来说,如果你只用互联网当一个工具,而不是用这件事情、这个新工具带来的所有产业链变革的效率,都利用到了,你只是拿它当个宣传工具,或者当个流量工具,或者当个模式创新的工具,这个工具最终会被这个产业链当中存在时间很长,且拥有足够多产业链资源的人掌握,没有任何一个巨头是学不会的。

  第三句话,我再举一个例子,是我投过的企业里面,也有拿它工具,不知道能不能转成全链条,最后这个例子是英语流利说,在2006年我花了很多时间跟他们一起讨论,用语音识别解决说英语当中的语音校正,我老说别老做工具,如果做一个教育企业一定要做服务,因为教育的本质是信息的转移和传播。你如果想做好一个教育企业,你一定要介入内容转移过程当中的效率和成本问题,而不只是个工具。后来他们最后还是去做了教育服务,真正意义上做了收费的雅思、雅思的陪练、雅思的模拟测试等等服务,但是他们有一个最大的不一样,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用他们的机器,刚才你讲到科技解决了绝大部分口语老师需要给你打分和校正的问题,或者说这个需求。这件事情可以保证很好的标准化,加上一些体验,你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它在知识的,或者讲信息的传递和传递过程当中,显著在过程里用到了技术,而不只是在传播手段上用到了技术,而是在如何传递内容上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这样的事情将来如果发生,第一会很多,第二会很厉害,是过程中的,而不是手段的。

  吴婷:谢谢各位的理解,教育不管是科技赋能,还是有政策红利,还是在消费升级的大风口下,战场都是精彩的,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到科技政策和我们的风口,其实就看教育的品牌,它的团队是否能够有足够的企业家精神,有足够抓住机遇,接触资源的机会,和投资人一起把这些教育品牌带上一个台阶,把个人的力量贡献出来。谢谢各位!

科技教育创投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评论排行

科学探索

苹果汇

众测

来电聊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