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大挪移还是增量“大跃进” 双11的消费经济学

存量大挪移还是增量“大跃进” 双11的消费经济学
2017年11月13日 00:45 北京商报

  韩哲

  “双11”再一次刷新数据。在第九次“双11”,天猫24小时卖出了1682亿元。

  又爱又恨。伴随着“双11”声誉日隆,对它的非议和反思也与日俱增。“双11”究竟是消费的存量大挪移还是增量“大跃进”,人们莫衷一是。还有“双11”对社会资源的挤占、浪费和透支,以及对社会文明的物化,都引发了如潮的辩论。

  起初,“双11”以5折和低价起家,首先撬动起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继而扩大至中等收入群体,一举建立江湖地位。坐大之后,跟所有经历野蛮生长从而脱颖而出的互联网新鲜事物一样,“双11”开始追求品质和服务,在今年尤为明显,新零售的概念大行其道,智能化和大数据首当其冲,显然是争做消费升级的代言人,而非消费降级的替罪羊。

  只不过,“双11”的低价印象过于深刻,消费者要的就是一个便宜,低价是硬道理。几家电商在累年的博弈中也熟谙消费心理,发展出越来越繁复的玩法,充分利用了经济学、心理学,以及两者的结晶行为经济学,让消费者“尽入彀中”。预售、定金、满减、秒杀以及红包等促销手段五花八门,逼得新华社撰文问道,“为什么不能痛痛快快来个‘全场五折’?”自古就是买的没有卖的精,何况“锚定效应”和价格歧视是登堂入室的科学理论,本来就不是研究如何流淌着道德血液的。

  总之,“双11”经济达到了旧零售的巅峰,这个旧零售既包括传统零售,也包括网络购物。全天交易额的数字即使在明年突破了2000亿元,也并不会令人太过兴奋。我们对消费型经济的追求,电商和“双11”是个杠杆,但不是全部。“双11”的成功,在于正好踩到了中国消费的短板上,即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消费意愿低,是因为剩余可支配收入不高,也是因为国内商品的税负不轻。在国民收入的蛋糕里,政府拿得多,企业和个人拿得就少。说到底,消费的高低,是一个政府如何让利的问题。我们的消费需要不断升级换代,而不是始终围绕着低价和折扣打转,在这一点上,“双11”不会是消费的救世主。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双11”开始尝试去低价化,加载消费升级的功能。

  年年都在说“双11”,因为它已经从一个商业现象上升为一个经济现象、社会现象乃至哲学现象。后工业化时期,消费至上和娱乐至死,欲望驱动我们来到“美丽新世界”。这是科技的胜利、物质的胜利,但总有人忧心忡忡。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双11”令人剁手。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但互联网+消费浩浩汤汤,岂是小国寡民时代的圣人能够想象出来的。毕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接地气。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评论排行

科学探索

苹果汇

众测

来电聊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