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借壳回归A股,又有其他公司蠢蠢欲动,本栏认为,借壳回归A股并非正常渠道,不值得鼓励,通过正常渠道IPO才是正路。考虑到新股审核趋严,如果过会率下降,那么在保持现有发行速度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更短时间完成排队企业的审核,中概股回归走正常渠道不会很慢。
周二新股发审6家上会仅一家通过,据传周三发审会还有4家被否,新股发行趋严已经成为新常态。但是这也引出了一个新问题,即假如未来新股上会数量不变,那么每周需要发行上市的股票数量将会大幅减少,而从目前的股市走势看,每周发行上市10家以内的新股并不会改变股市的慢牛走势。这就是说发审委有可能会增加每天上会的股票数量,以满足新股每周发行上市数量不会骤降。
假如未来平均每周发行上市10只新股,平均每天上会6家、过会2家、被否4家,那么每周可以上会30只新股,假如按照排队企业450家算,那么15周就能让所有排队企业上会一遍,也就是不超过4个月的时间。即想回归A股的中概股如果现在申请排队,那么到明年3月左右就能有机会上会,如果公司质量、盈利能力、财务数据等各项指标都没有问题的话,中概股回归也就需要大约半年左右的时间,这个周期肯定还是能等得起的。所以本栏说,中概股回归A股,最好还是走正常的IPO流程,不要去选择借壳上市。
借壳上市有什么不好?对上市企业来说,显然少了一次募集资金的机会。对于投资者来说,也会进入“不务正业”的状态。
投资者不去寻找那些业务很好、盈利能力很强的蓝筹股,整天研究哪些公司是壳资源,哪些公司很可能被回归的中概股相中,甚至还要雇佣私家侦探去跟踪大老板们经常去哪个城市,去哪家上市公司谈判。上市公司中的壳资源股票价格飞涨,散户投资者沉浸在打探消息与赌博下注之中。总之,一切都会变味儿,股市交易逻辑与价值投资渐行渐远。
360通过借壳上市回归A股可能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但投资者猜测最多的主要是排队时间问题。但如果新发审委从严审核之后,每周上会公司数量大幅提升,排队时间也将大幅缩短,又正规又快捷,还能募集资金,何乐而不为?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