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啸从百度到九合创投:逃不掉的使命与轮回

2017年07月01日 12:59 新浪综合

微博 微信 空间

添加喜爱
王啸王啸

  来源:FellowPlus 智库

  按:发展了 20 年的中国创投,一直都被具有金融系背景的投资人占据半壁江山。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拥有产业背景的创投人入局,这并不是偶然事件。面临时代赋予的机遇,资本的产业化,终究只是时间的问题。

  王啸就是这样一个具备产业背景的投资人。曾经的他是“百度七剑客”之一,参与了百度第一代搜索引擎研发,负责百度后台服务器系统架构,百度企业搜索事业部,组建百度客户端软件部以及百度无线事业部。后于 2010 年离开,转型成为一名天使投资人,成立‘九合创投’。5 年过去了,从百度到王啸,从王啸到九合,原本是想“轻松”一下的王啸愈发觉得,自己又进入到另一个轮回中去。

  文 | 闫旭

  本文为 FellowPlus 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做投资其实是‘偷懒’了

  初次见到王啸,是在他的办公室里,北京中关村丹棱 soho。

  他一身整洁的白衬衫坐在那里,面色冷峻,与我们想象中的一样,温文,内敛。他身后的墙上有一块巨大的裱字,上面写着‘啸风’。

  无论是媒体报道,还是曾经接触过他的人,会觉得他“闷闷的”,疏于表达,更是有媒体将其定义为‘内向投资人’。

  为了打开他的话匣子,我们还做了不少的前期工作。但随着访谈的深入,我们却发现了一个迥然不同的健谈形象。“话变多了”,是身边的人对王啸提及最多的一句评价。

  从“百度七剑客”到九合创始人,变的不仅仅是一个称呼,一些内在的东西正在逐渐变得鲜活。

  十七年前,在北大资源宾馆 1414 和 1417 房间,百度“七剑客”聚齐,七个人没有高谈阔论,当时话还不多的王啸也没多说什么,或许内心已经开始构思第一代搜索引擎的代码。

  十一年后,他成了除李彦宏外留任时间最长、更换部门最多的“剑客”。最终,这名“剑客”也选择了离开,仗剑走天涯,步入移动互联网大潮。

  离开的那天,他在微博上宣告:在恰当的时间进入恰当的地方。从此,他化身为一名天使投资人。

  “初入江湖”是百度用户头衔系统的其中一个初级头衔,王啸虽已身不在百度,但对于刚刚踏入创投江湖的他来讲,这个头衔名副其实。

  换了战场,打的却是同样目的的一场仗。在他看来,投资不过是“创业创新的另一种形式”,和初来百度时一样,做的都是创新的事情,只是角色不同。

  “从百度出来还是希望能参与到创业当中去,不管从时间点还是从做的事情来讲,可以帮到更多人去创业,让他们做好,这是我的初衷。”

  济贫扶弱,这是每个行走于江湖的侠客的标准说辞。多年以后,已经在江湖混迹多年的王啸坦言,当初选择投资其实也是“偷懒”了,在创投的武林“厮杀”只是有些轻车熟路。

  “人在切换跑道的时候要考虑机会成本,承受抉择的压力和痛苦,如果你选定一部分持续去做的话会比较容易一步步向前走,你的累积最后能越垒越高。不断切换跑道和公司对个人的成长不是特别有利,简单说,以后不用再去想换工作之类的,投资做的时间会比较长一些,做这个事能做个二三十年。”

  与那些初来乍到的小虾小将不同,此番闯江湖,王啸带足了银两,百度的退出早已让他实现了财务自由,他本不必趟创投这趟“浑水”,有同道中人甚至跟他开玩笑,劝他早日隐退,他不以为然。

  “我看了下,好像年轻就退休不是一个好的状态,特别是一个男的,三四十岁不干事肯定是不对的,他的社会价值不能体现,个人也得不到成长,人的状态会出现很大的问题。还是要持续做一些有价值的事,但又不要搞得太辛苦。”

  王啸一开始没有选择加入一个机构,一个门派,他认为如果单干,自己的“资金、经验更具有比较优势”,于是,他从天使做起。

  “因为天使这个阶段弥补了项目到 A 轮之间的鸿沟,对品牌的要求也没那么高,最适合我们这种产业出来的人去切入的一个阶段。我们能比一般的投资人更敏锐一些,对产品技术的理解更深刻一点,因为自己做过。这样你判断起项目来更有几率在早期获得优势,如果是后期的话模式什么的都出来了,可能比拼的是另外一种能力,看数据啊,或者资本体量的能力,品牌等等的东西。早期主要比拼的就是眼光,你对事物、人的判断,我觉得是最容易切入的,事实证明这块切入也是最简单的。”

  没多久,王啸决定自立门户,成立‘九合创投’,自此,‘九合’一派正式诞生。

  机构化之路

  大概两年前,王啸觉得是时候壮大帮派了。

  九合成立的前两年,因为人不多,甚至没有独立的办公室。没有山头的他们,所有的项目都在咖啡馆里聊,见一波又一波的人。他们的名片上,Title 统一印成了“天使投资人”。

  “一来九合当时刚成立,大家都没有头衔,二来天使的称谓听上去更亲切,没有距离感。”王啸这样解释道。

  但无论如何,王啸都必须要考虑帮派的未来走向了。之前的王啸尝到了天使易切入、启动快的甜头,也逐渐发觉了其“规模化效应不够”的问题。

  “好多项目出来就是 A 轮,没有天使阶段,所以可能会错失很多机会。还有从长期持续来看,A 轮是一个相对的稳态,天使阶段不是一个稳态,如果没有机构化,持续出资就会有问题,必须要要规模化、机构化,你才会有持续获取别人钱的能力。”

  于是王啸开始加快招兵买马,集结各路投资英豪。为了保持帮派风格的统一,他选择了和他一样具备产业背景的人才,辅以九合的方法论与团队文化建设,使所有人形成较为统一的作战方式。

  “以前整个投资人群体的产业背景是不够的,因为很多都是从美国回来的,有类似金融背景的人来做投资,但中国自己的互联网产业培养了很多的产业相关人才,这些人也有做投资人的诉求和需求,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其实是不错的。然后我们九合自己来培养,主要培养的是投资方法论,通过每个项目的探讨,不断去教育自己的人。这些人只有产业背景,可能以前没有太多投资经验,我们重新给他推一套投资的方法论和体系,所以我们的方法论会比较一致。”

  因为投早期,单个项目的投资额不多,九合的每个人可以“开很多枪”,凭借小额快速的打法,九合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如今,年满五周岁的九合交出了一张成绩单:募集三期基金,第一期从 7000 万涨至近 10 亿,为 LP 带来高达 13 倍的账面回报,年化复合增长率 90% 左右。二期到目前也已达 64 %。

  与王啸聊到九合的成绩时,即便小有成就,也从他身上感觉不出丝毫的轻飘。

  只是话的确比我们想象中要多,答起问题来滔滔不绝。他不由自主地向我们感叹:“机构化还是晚了一些。”说这话时,他望了一眼窗外的中关村丹棱街头,手中一直在摆弄的笔停了下来。

  “如果再早一年会更好一些,主要还是我不想搞得这么费劲,人多了,管理的成本自会上升,基金规模大了,压力也就大了,又变成一个大事了。刚开始干两三年觉得挺好的,简单说还是心理上有一种惰性。但后来想想这种是不进则退的事,你想做就得做大、做强。”

  “有些项目是不属于我的,看清楚再投”

  尽管坦诚自己转型晚了,但九合创投还是在 VC 林立的一级市场中打造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外界曾有人这样形容九合的投资风格:市场冷时,更容易出成绩,如果热时,会因为对节奏的不适应,错失一些项目。

  这样的评价不无几分道理,资本寒冬之际,九合继续在所关注领域里深度布局,投资总额与往年相比没有减小的迹象。“我是那种看清楚再投的人,有些项目是属于你的,有些不属于,我投那些属于我的。”

  “我们是找到那些还没有被发现的领域去投资,而不是已经比较热的领域跟别人抢份额或估值。” 这是王啸对九合投资风格的定义。

  在王啸看来,在大趋势上他从来没有看走眼过,只是因为运气的原因,没有赌对明星项目。

  “我们也投了像饿了么这样的公司,投了美餐网,也是外卖,团餐做的也不错,估值一两个亿美金,但比饿了么仍有不少差距,同一个时间它他可能跟饿了么做的事一模一样,我们对事的判断是没错的,我们当时基金的盘子也没那么大,能投的标的就是有限,但也没赌对。对方向趋势的判断我都不会有太大的偏差,但鉴于基金规模,你在选择上可能就会有不同的偏差。”

  王啸口中的‘运气’,在我们看来并非得不到解释。一方面,这说明王啸是个‘赛道型投资人’,更注重赛道;另一方面,在基金规模有限的情况下没有投中饿了么、陌陌这样的明星项目,某种意义上也不足为奇。而王啸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要“做大做强”,这样“选择的机会就多了。”

  “天使阶段我可以投 pre-A、A 轮,至少有机会在一个时间段内把行业赛道的公司扫到之后再去选。以前我没的选,碰上那个算哪个,这是天使最大的问题。”

  王啸自始至终都表现出工程师般的严谨思维与稳健风格,他甚至将九合的投资方法论总结成一个‘三角形模型’。

  “方法论的核心是在趋势和变化中找机会点,概括起来是这样。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变化和趋势是什么;团队和趋势的符合度;数据和背景的印证。

  首先我们看为什么这事你能成,什么东西变了,找到变化的点,再判断对错;

  第二是看团队,创始人以前做的事和这件事相关度有多高,因为只有在一个地方有累积,才能看得比别人更深,提前发现机会的可能性就比别人大,所以会看团队的背景和几个创始人的配合度,配合度最主要看创始人的领导能力,以前的人是不是还在跟他一起干,格局、学习能力、成熟度的考察,看他可能不清楚,看他周围的人就能看出来;

  第三,也许这个事他以前做了个 demo,有一些数据,那就看看数据。我们倒不是看绝对的量,会看趋势,用户留存好不好,粘性强不强,通过数据去观察。

  如果这三个方向都还是有些表现的,我们可能就倾向于去投一些。”

  理智的人,高兴的时候也很少

  转眼间,王啸在创投的江湖行走已有 6 年之久,凭借其扎实稳健的态度,为其赢得了还不错的口碑。九合虽然还未成长为‘名门’,却也是‘正派’。

  “做技术的,能做多少说多少,含蓄一点,少说一点,大家会觉得你这人还比较实在。名和实的匹配很重要,人最怕名不副实嘛,特别在中国,名气大实力没跟上是很不好的,我们不过分宣传自己。另外我还是希望突出机构品牌,让个人品牌给机构品牌背书,而不是反过来。”

  我们都认为,理智的王啸,他身上痛苦和焦虑的时候一定很少。“但是理智的人,高兴的时候也很少。”王啸一针见血,“有的人波动特别大的,痛苦和高兴的时候都很多,理智的人是在中间的,两边是缩小的,振幅是小的,我觉得人的痛苦和焦虑是差不多的,只是控制在一个范围,表现出来的不同。

  如果你清楚那是确定性的事,要付出很多东西,你就不会感到痛苦。每次决策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压力,投还是不投,总是很痛苦的事情,不投吧,担心失去,投吧,担心投错,永远在焦虑,但这是确定性的事,如果理性的话应对起来显得更从容。”

  有些人会有一种疑问,就是他们原本想象中的技术大咖王啸,一定也投的尽是技术流项目,然而他的 portfolio 中却也不乏下厨房、日食记这类的生活类项目,最神奇的是,他本人其实只会做土豆丝。以此为切入口,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活化的、不一样的王啸。

  “我其实也搞不太清楚(怎么会投这类项目),可能我对生活方式的理解还行。我觉得人除了物质上的自由之外,慢慢还会向上游区域演进,这个演进的过程很多是带情感的部分,这主要还是我对趋势的判断,并不在于我是不是那样的人。我其实不会做菜,只会做土豆丝,但不妨碍我去理解它,不妨碍我觉得这日食记好看。我不是特别文艺的一个人,骨子里有没有我不清楚,但表现出来不是一个很文艺的人,但是我能理解他们,能理解这个社会,这也是我们比较特色的地方吧,哈哈哈。”

  我们第二次见到王啸,是在丹棱 soho 的后门。他仍旧穿着那件朴素的白衬衫,外面套一件皮夹克。我们见到他时,他在用手机打《王者荣耀》。

王啸在用手机打《王者荣耀》王啸在用手机打《王者荣耀》

  在问到王啸平时的娱乐活动时,他身边的同事都在第一时间不约而同地回答:唱歌。

  华茜是九合的投后管理负责人,她评价王啸虽然“对外看上去冷静客观”,接触下来其实也有“感性人文”的一面:“他很爱唱民谣歌曲,有次我们同事去 KTV,唱好妹妹乐队的《青城山下白素贞》,他听下来觉得很有意思,后一次 K 歌他竟然主动点了这首歌,自己唱了一遍。还有前两天的《成都》不是挺火吗,上个月工作中跟他聊天时他就说最近练了这首歌,下次 K 歌时他可以去唱。总之他是有点人文或者小清新,紧跟时尚潮流,什么歌新学什么。”

  王啸不喜欢别人把他想象成一般理工男那样“有点死板有点宅”,他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还是比较“多样化”的,无论吃饭喝酒还是唱歌。平时运动也比较多,踢球、羽毛球等样样在行,平时每周三还会相约去打高尔夫。

  “可能跟我上学时期也有关系,我上学不是特别死学知识,看的书也是社会学更多一些,心理学、哲学都有涉及,摄取面比较广。中国大学教育有个问题,就是把你细化到一个领域,但是人其实是更全面的,我感觉我不算一个特别典型的理工男,性格上可能是偏稳重一些,但思考模式还有比较大的区别。而且我还挺喜欢玩的。”

  又是一个轮回

  做投资 5 年,就连王啸本人也承认,自己最大的变化就是“说话特别多”,由思考转向表达。

  “你要去影响别人,你得把你的价值观、对人事物的看法告诉他们,要不别人不知道你怎么想的,如果不去沟通,只是做事,大家觉得你做这事都没把着的,就不可能吸引能力强的人进到这个体系中来。”

  为了带领九合走向更光明的未来,王啸正在不断推动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开放。刚刚年过 40 的他,依然在不断尝试年轻人喜欢的东西,“《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要看一下,或者“用友唱,唱个 15 分钟。”

  5 年下来,王啸在着实做出改变。他努力发挥自己的长项,再把短板补起来,不断推着自己往前走。在他看来,这些年来精力消耗最大的就是改变自己,而不是判断项目和团队建设。“以前偷懒不想做的一些东西,现在必须好好去做了。”

  王啸还向我们透露,最早做投资也是因为看到很多先驱者的铺路,也激励了自己迈出这一步,他开起玩笑说:“薛老师(薛蛮子)能干,徐老师(徐小平)也能干,我觉得我也能干。”一席话引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当初的王啸对标的是一个人,而如今他的九合已经做起来,他的想法也改变了,就是“要做中国最好的早期投资机构,更加全面一些。”

  对于门派的未来,王啸已经有了清晰的发展规划:“3 年之后,盘子要比现在大 5 倍左右,合伙人有 5-6 个。阶段轮次有 A 轮,甚至偏 B 轮也会有一些,有些项目也有运作 IPO 的能力,若能实现,3 年后的九合也会是相对成熟的早期机构了。”

  谈话末了,王啸顿了顿,也许是说的有点累了。他再次望向窗外的丹棱街,似乎不只是单纯地看看风景,他的眼中有一片光,或许是在展望九合的未来。

  “听起来使命感更重了。”我问他。

  “对,走到现在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了。”

  从百度出来的王啸,原本只想过得更舒服、潇洒一些,开始的两三年也的确如此,但最终,他还是避免不了要去壮大自己的事业,似乎又进入了这么一个轮回。

  “对,这就是轮回,我也能理解。你想的是这样,实际上总是那样。所以后来机构化了,我认可,这是不可避免的轮回,螺旋式上升,再过几年我可能会更洒脱,等我的合伙人进来我也可以去玩,但这个轮回必须要经历。没办法,哈哈,不可能轻松地把钱赚了,还做得特别好,要付出,我很清楚这一点,不觉得多痛苦。”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