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大战7月份分胜负?华兴资本董事周亮这么说

2017年05月17日 14:08 中国企业家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共享单车行业迅速升温,成为炙手可热的“风口”,资本和玩家争相涌入。

  摩拜单车去年一年融了五轮资,CEO王晓峰仍然觉得不够多,放言说摩拜应该融六七轮。进入2017年以来,随着华兴资本成为摩拜独家财务顾问,摩拜明显加快了融资步伐:1月4日,摩拜宣布获得腾讯、华平领投的D轮融资,其投资者还包括携程、华住、TPG等;1月23日,摩拜拿到了富士康的投资并达成了独家的战略合作;2月20日,摩拜宣布再次获得D轮后的新融资,新引入新加坡投资公司淡马锡的股权投资,C轮领投高瓴资本追加投资。

  自今年1月初至今,摩拜单车累计融资额已超过3亿美元,估值超过10亿美元,正式步入独角兽行列。

  在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投资领域,作为一家创立时间超过12年的投行,你能想到的大半融资、并购,从腾讯入股京东阿里入股佰程旅行网到赶集网E轮2亿美金融资……背后都闪现着华兴资本的身影。

  而此次摩拜单车财务顾问的直接负责人,华兴资本董事、私募股权融资团队负责人周亮接受了《中国企业家》杂志的采访,跟我们聊了聊他对摩拜单车和整个共享单车行业的理解。

  以下为周亮口述:

  华兴资本跟摩拜的合作,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我们觉得他们是行业里面综合实力各方面做得最好的,而摩拜也觉得华兴在资源等方面是比较匹配的。

  没有选择ofo,是因为在那个时间点上综合评价起来,我们还是希望选择行业的老大。或者说在判断的视角上,我们觉得应该选择实力更强的公司。但这个判断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们把这次跟摩拜的合作,看作是长期合作,并不像过去所谓的脉冲式融资,而是一个持续性的融资。我们帮助摩拜不断地对接,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有很多投资人慕名而来,希望了解摩拜的情况、业绩和对资本的诉求,很多投资人也希望在未来能够有机会投。

  因此,现在想要进入摩拜的机构还是非常多的,作为FA,华兴为摩拜选择投资机构,第一个考虑的因素当然还是钱,包括估值和商业上的条款。

  另一方面,我们还是希望选择有价值的,比如说能够帮我们建立更为良好的政府沟通渠道,能够帮我们更好地跟上游的供应商建立联系,能够帮助摩拜更好地进行海外的业务拓展。还有一些像银行系的,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做资金的托管或者是一些资金的安排,这样的一些机构。

  比如说,前一阵有一些关于共享单车盗用押金的报道,但是很快我们就有合作伙伴能够对押金进行托管。其实在每一个小点上都有合作,包括在O2O层面的合作,包括在物联网层面的合作,等等。

  共享单车拼的就是效率

  而对于未来共享单车行业的走向,会不会有并购,会不会形成像滴滴那样一家独大的格局,我觉得很难回答,因为这里涉及到太多不可控的因素。有摩拜自身的因素,有行业的因素,也有竞争对手的因素,但我也可以顺便分享一下我对网约车的看法。

  网约车和共享单车最大的不同在于什么呢?

  网约车其实是一个双边市场,所谓的双边市场就是说网约车连接的一端是用户,一端是司机;或者说供给端和需求端都是由人所控制和掌握的,这个叫做双边市场。双边市场会有很强的买卖效应,因为它的供给不是平台级的企业自己产生的,而是由市场上现存的供给。作为一个平台,只是把供给端和需求端进行了更有效的连接。

  单边市场是什么概念呢?是说所有的供给都是我自己创造的,我只跟需求端发生关系,供给端是我自己解决的。所以你会看到,典型的租赁市场和租赁生意,其实就是一个单边市场,不管你是租自行车、汽车,还是明天整个市政交通,或者是由政府主导的巴士、地铁公司提供的服务,某种程度上是一样的,它是一个单边市场。

  所以我认为,双边市场的马太效应会更强。体现在有供给才有需求,有需求才有更多的供给。但单边市场不是,哪怕你今天没有一个用户,也可以丢100万辆车在市场上,这个没有人去拦着你的,这100万辆车不会因为你今天没有单就罢工了,这个跟滴滴的生意是有区别的。

  单边市场大家拼什么呢?其实核心拼的是效率,而效率有一部分其实是因为规模而产生的。

  所以对于共享单车来说,如果说规模有价值,或者说砸钱有价值,是因为这样能够把规模扩大,把规模做大以后是能够提升效率的。

  摩拜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能把效率再提高一点。不管是找车的效率、调度的效率,还是所有生产成本、供应链的效率,物流运输的效率,维护的效率,每个环节点都是为了把效率提升到极致。

  单车大战

  而对于像“单车大战7月份就会分出胜负”,或者“90天结束战斗”这样的话,我们不太敢随便说。在商业上面,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是会影响整个竞争环境和格局的。

  我们会相对谨慎地去评价这种论调,说实话我也不知道7月份能不能结束。也许天时地利人和赶到那个点儿了就能,也许不能。

  所以我觉得今天去看7月份能不能结束是没有意义的,像摩拜这样的公司,能把事情做好,把用户服务好,把自己的车建造得比较好,或者说把坏的车多修一修,我觉得这个比去想这场仗什么时候能结束要强很多。

  王晓峰之前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现在摩拜肯定也很难盈利,但对于整个单车行业盈利的问题,还是要算最终的经济模型,不同的时间点经济模型差别挺大的。

  比如说规模小的时候,生产一辆车可能要几万块钱,手工打造的。到了一定的规模以后,可能生产一辆车要几千块钱,但当你规模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生产成系统、体系、标准化,可能就是几百块钱一辆车。

  还有一个是竞争环境,如果竞争对手说我就免费了,大家都免费,单纯靠租车就很难挣钱了。免费这个事情肯定也是很难一直持续下去,无非就是看大家的竞争格局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大家的收益。

  我觉得长期来讲收益是算得过来的,这个其实挺简单的,一辆车大概是多少钱,它一天成本占的比例。这样算一算,就知道这个车几年能把成本回收回来,能不能赚到钱。

  对于现在资本一窝蜂都扎堆风口的这个现象,我觉得无可厚非,但大家要学会辨别几个点:

  第一,风口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个事情是靠谱的还是不靠谱的。

  第二,过度的资本有时候会带来副作用,它体现在有时候估值太高,有时候会让创始人过于膨胀,或者是让团队找不到方向,或者说大家觉得融资太容易,在成本控制这些事情上会做得不够到位。

  政府监管不是风险

  对于所谓的共享单车行业受到政府监管的风险,首先我要声明,我不认为它是一个风险。

  共享单车第一会涉及到公共安全,第二会涉及到公共资源的占用,比如说停放。媒体报道中提到的一些安全问题,包括有12岁的小孩骑着某厂商的自行车,满大街骑造成交通事故,或者说一些悲剧的案例报道,这个是有的。

  但我认为共享单车这个生意,在政府的规范和指导下有序地发展,其实于公于民于整个行业都是有利的一个事情。所以从摩拜的角度来讲,我们从来不认为政府的监管对公司是个风险,我们反而从各方面欢迎政府去规范、引导相关的企业、行业向正确的路走。

  其实摩拜跟很多地方政府在进行各种层面的合作尝试,都是希望尽最大的努力规范整个市场,去把这个事情做起来,做得更好。

  因为政府也希望共享单车的利大于弊,没有一个政府会为了监管而监管。政府监管一定是有监管的必要性,我想这是任何一个政府监管的逻辑和初衷。从这个角度讲,投资人肯定也会关注地方的,关注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出台的政府政策。

  而任何一个投资机构在投资的时候,一定会去评估风险,在评估风险里一定有一大项是政府政策。但是有时候,政府的政策在这个行业蓬勃发展的时候是落后于市场的,所以在这种时候,不同的机构需要对政府的政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一个恰当的评估。

  而对于风险的评估,是政府可能会一刀切,把这个行业直接灭掉;还是说政府会有序管理、有序经营;还是说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会相对采取让市场自行消化、自行调节的做法,这个判断就是见仁见智了。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