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大年逢政策利好:IPO审核提速背后的PE格局

2017年03月27日 00:04 新浪综合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本文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申俊涵 北京报道

  全民PE热时,有些机构盲目地抢Pre-IPO项目,却忽略了企业本身的价值。其中有相当部分机构没有熬到现在IPO提速,倒在了IPO暂停或关闸时。

  今年以来IPO审核速度正持续加快。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IPO审核企业数量已达到约百家,通过率近90%。3月7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回答记者提出的“IPO会一直保持目前节奏吗”的问题时表示,“你猜的差不多”。

  从2009至2011年前后,中国市场曾掀起全民PE热潮。按照一般情况下“5+2”的期限来算,很多当时成立的机构如今已经进入退出潮。退出大年赶上政策“放水”,给各家投资机构带来利好。

  “基石资本去年有很多项目进行了IPO,整体周转比以前快。但其实扣掉中间两次IPO暂停的时间,我们的项目退出时间也没那么长。现在企业从向证监会提起申请到审批过会,大概要18个月左右的时间甚至更短。如果说有些企业审核没那么快,可能是跟自身的规范性有关。”基石资本管理合伙人林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IPO审核加速对机构的投资策略产生了什么影响,机构在IPO退出和并购退出间如何权衡?Pre-IPO基金会否在上市加快情况下重新火热?母基金在考察基金管理团队时,又主要看重哪些标准?

  机构投项目更看重盈利性

  “金融产品最重要的就是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IPO审核加快给机构提供了良好的流动性退出渠道,产生了正面的影响。”盛世投资总裁张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他表示,原来很多机构更多追求的是财富效应,主观认为在制度限制下,IPO的发行溢价更高,并购退出的速度更快。但将来这个前提假设可能就不存在了,机构应该回归商业逻辑的本质。如果项目能够独立发展,就走IPO的道路。如果项目的业务、品牌、渠道等和其它业务团队更能够协同,就走并购的道路。

  宜信财富私募股权母基金管理合伙人廖俊霞也认为,现有政策对投资机构带来利好。但她还补充道,在全民PE热的时候,有些机构盲目地抢Pre-IPO项目,却忽略了企业本身的价值。其中有相当部分机构没有熬到现在IPO提速,倒在了IPO暂停或关闸的时候。

  而坚持到现在的机构项目退出在加快,看项目的标准也在变化。林凌表示,原来大家对战略新兴板的推出有期望,所以对非盈利性企业的投资在过往两年很多,尤其是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烧钱比较重的领域。但后来战略新兴板的推出信号并不明显,所以非盈利企业的资本退出路径就不那么明朗,这类资金受到了影响。

  “现在从IPO的角度来说,资本相比原来会更多关注制造业、医疗健康和文化内容领域。因为证监会对企业上市还是有盈利要求的,这些领域离变现的门槛更近。尤其是对于PE机构来说,在进行投资的时候,会对企业的盈利性有比较明确的要求。不是说不能容忍非盈利,而是说要看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能不能实现盈利。”他说。

  廖俊霞表示,IPO审核加速之后不排除又掀起Pre-IPO业务热潮的可能性,但更多机构和高净值人士会吸取上一轮的教训,在投资的时候会更加注重企业的成长性和价值。另一方面,现在一二级市场的价差也没有原来大,Pre-IPO没有原来那么赚钱。

  “一二级市场价差减小,甚至估值倒挂的情形都可能出现。因为可能你投资的时候项目已经比较贵了,国家对新股发行的市盈率又有一定要求。但项目上市以后通常都会有几个甚至十几个涨停板,所以应该通过这个定位判断一二级市场是否形成价格倒挂。”林凌说,目前从了解的情况来说,并没有出现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倒挂情况。

  林凌认为,纯粹做Pre-IPO业务的基金有可能会踩到一些陷阱。比如项目的规范性不好,财务本身有不真实的地方,上市被驳回。还有就是证监会要求的盈利门槛其实没有那么高,如果项目上市后的盈利能力发展空间没那么大,估值也不会太高。

  “从我们母基金投资逻辑来看,我们还是要投优质的资产,而不是奔着一二级市场套利和Pre-IPO基金去的。所以母基金里面有天使基金、VC基金、PE基金和并购基金,各种类型的基金都会根据当时的情况去做一定比例的配置,我们的主要比例并不在Pre-IPO阶段。同时我们会根据不同阶段的基金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看基金是不是有投资那个阶段企业的能力。”廖俊霞说。

  张洋表示,盛世投资在选择子基金的时候,更重要的还是看有行业特色、制度管理完善、人员具有前瞻性的团队,而不会仅仅在意团队的过往业绩和找项目的渠道。“Pre-IPO作为一种策略会永远存在,只不过大家阶段性地会觉得Pre-IPO是一个好策略。但是长远来说,任何一种策略都有生存的空间。”他说。

  人民币基金持续走强

  “原来好摘的红苹果摘得差不多了,所以许多人民币基金开始往早期走,从青苹果甚至种苹果树开始了。但早期投资和Pre-IPO投资所需的能力不同,这也对基金转型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廖俊霞说。

  首先,原来Pre-IPO投资有很强的财务指标作为投资标准之一,通常什么行业都会看。但早期投资需要越来越专业化,在专业化领域进行布局,比如很多医疗基金中有医学背景的博士。第二,早期投资和Pre-IPO的投资逻辑也不一样,Pre-IPO投资会非常关注财务指标,早期投资可能更多是去看行业发展的方向,然后是创业团队的情况,对人的判断很重要。

  林凌认为,人民币基金向早期转型的原因在于,前两年机构手上正好有钱,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让人看到了快速增长的机会,另外当时也有战略新兴板退出的期望。但想做好早期投资还是要对行业有一定认知,或者对未来的概念主题有前瞻性思考的。对于后期并购市场来说,目前活跃的主要玩家还是大型集团和上市公司,单纯财务投资人如果做并购,运营管控资产的能力其实很受考验。

  “基石资本主要关注成长期投资和Pre-IPO投资,最近两年加大并购领域的投资,对一些行业进行整合,如汽车后市场等。早期投资的思路跟我们过去的成长期投资和PE投资还是有些差别,我们在这方面能力也还有待提升。”他说。

  中国市场退出通道的打通,带来的另一利好是人民币基金的走强。谱润投资董事长周林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在中国市场的格局是人民币基金更容易募资,数量也更多一些,逐渐成为主流。美元基金对管理团队的要求更高,具体体现在团队稳定性、与国际上投资机构的沟通能力等方面,所以在中国能够拿到美元基金的机构并不多。

  美元基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货币的稳定性更好。第二,基金期限更长,容易实现行业整合并购方面的操作。第三,用美元做金融杠杆比用人民币做金融杠杆的成本要低。第四,美元出资人的稳定性更好。

  林凌认为,美元基金在中国更偏向于投资消费领域,包括消费品、消费互联网等。可能是因为美元基金看好消费领域,觉得这块的市场足够大,毕竟中国的个人人均消费跟全球相比还是比较低的。而国外是消费型驱动的社会,他们认为中国也应该是这样。人民币基金在互联网领域的投资没有美元基金表现抢眼,但在制造化工、文化内容、健康医疗领域的活跃度更高。(编辑 林坤)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