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累计交易量突破6万亿夯实风控带来的流量大爆炸

2017年02月26日 07:22 经济观察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在2016年,行业环境错综复杂之下,陆金所交出了一份逆流而上的成绩单。根据陆金所公布的信息显示,陆金所控股(下文简称“大陆金所”)实现了全年6万亿元累计交易量的突破。而根据此前陆金所公开披露信息,截至2016年上半年,陆金所总交易量32,019亿元,这意味着仅仅下半年,陆金所交易量经历了几乎翻番的增长。除此以外,截至记者发稿,陆金所lu.com平台注册用户量已突破2900万,为用户累计赚取超300亿元。

  这部分增长当然有财富管理和消费金融行业正临风口的原因,但“三所一惠”战略整合带来的影响一样功不可没,2016年8月,在重金所(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被正式纳入“大陆金所”体系之后,陆金所、前交所(前海金融资产交易)、重金所、平安普惠“三所一惠”的互金矩阵终于落定。

  而在行业内人士看来,近半年来陆金所业务的高速增长更重要的原因是近几年陆金所在风控端的持续投入和探索正在为其业务带来一种“具有加速度”的正向回馈。

  风控驱策交易前行

  2016年11月,陆金所全面上线了投资者与产品风险适配系统KYC 2.0(Know your customer),据陆金所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执行官杨峻介绍,相较于2015年建立的“风险适配系统”(KYC 1.0),升级之后,依托平安集团强大的数据库资源,通过引进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对投资者的客观实力和风险偏好两个维度出发,以“问卷+大数据”相结合的模式,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描摹出受众客群的“精准画像”从而对资产和资金进行更高效而精确的匹配。而除此以外,Fintech手段对资产端风险的动态评估在更大程度上加强了信息披露透明有效。

  上述负责人介绍,该体系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客观实力和主观风险偏好两个维度对投资者进行网上投资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更精准地评估,结果以分数形式呈现,并将风险承受能力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保守型、稳健型、平衡性、成长型、进取型5种类别。其中,客观实力着重考察投资人的基本信息、资产信息、投资行为、消费行为等;主观风险偏好则着重考察投资人的投资规划、投资经验、风险认知水平、风险敏感度等。“风险测评的方式,从过去单一依赖主管作答的问卷形式,变为‘问卷+大数据’相结合的模式,且更加注重投资人的主观风险偏好。对平台用户和产品分别按照风险偏好进行分级,并将两者按照等阶原则进行‘适当性匹配’,这与各种新规中都要求的‘投资人适当性管理’完全吻合,再次走在行业前列。”杨峻表示。

  而据陆金所披露,在其完整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中,除了投资者评估 (KYC,Know Your Custom),还有包括产品风险评估(KYP,Know Your Product)、信息披露、产品与投资者的匹配、投资者教育、资产管理机构或中介机构的责任义务等一系列环节工作,力求实现资产、产品端与资金、投资者端的精确匹配。

  而因其建立了包括客户风险识别标准(KYC)和资产风险识别标准(KYP)等全球领先的风控体系,荣膺《亚洲银行家》“年度最佳交易平台”。

  在陆金所联席董事长兼CEO计葵生看来,互联网金融创新决不是钻监管的空子进行政策套利甚至欺诈投资者,真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数据优势,最大程度地优化现有金融服务,创造过往无法实现的服务方式,最终服务到传统金融之前难以覆盖到的广大小微企业以及普通投资者,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服务可达性。换句话说,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最重要价值应是助力“普惠金融”。

  在各路资本的推波助澜下,互联网金融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以蛮荒之势迅速成长,不但为普罗大众提供了理财的另一种可能,也在某种程度上撼动了传统金融高不可攀的姿态。然而,伴随行业过快地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乱象,一些平台或机构利用监管的空子进行政策套利甚至欺诈投资者,由此导致社会舆论一度对于互联网金融存在着“爱恨交织”的矛盾情绪,挫伤了众多投资者的积极性,也对行业地健康发展造成了障碍。

  “风控层面的持续夯实有利于业务结构本身的优化,为陆金所未来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计葵生表示,“从眼下来看,这种正向的回馈已经从我们的业务数据中体现出来,我们扎扎实实地为客户带来了持续、安全、稳定的收益,而客户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无论是交易规模还是客户数量的增长都说明我们的业务已经进入了这种良性循环的体系。”

  监管引领行业合规发展

  2016年可谓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元年。随着风险事件的不断暴露,行业监管不断收紧,政策出台的步调也进一步加快。

  而早在2015年7月,围绕鼓励金融创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启了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发展的起点;2016年,银监会等部门再发《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互联网金融平台规范发展的路径更加明晰;10月13日下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又一次引起业界众议。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委员吴晓灵曾分析行业乱象的形成原因:“一是许多人还没有认识到,互联网技术运用于金融业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对各类金融产品的本质属性缺乏准确的了解,对金融的法律红线缺乏敬畏之心。二是现有的金融产品设计没能满足不同风险承受能力投资人的需求,因而出现了一些有市场但不合规的产品,运作不当给市场带来风险。三是金融监管跟不上市场发展,缺乏应有的引导和警示。”

  在陆续出台的政策中,明确互金平台的信息中介身份几乎成为所有政令强调的核心,而基于这点,相应的资金存管、信息披露、投资人保护、债权转让等层面监管条例也进行了一系列明确规定。《暂行办法》第四章第二十六条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向出借人以醒目方式提示网络借贷风险和禁止性行为,并经出借人确认。”且要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对出借人的年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等进行尽职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出借人实行分级管理,设置可动态调整的出借限额和出借标的限制。

  在业内人士看来,陆金所在风控上的尝试既是对监管政策的一种响应,也是对行业环境的主动净化。计葵生曾表示,“监管的明确和行业的整肃有助于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并进一步明确业务边界,指明规范发展方向,综合整治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让互联网金融真正成为普惠金融最大主力力量,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2月13日陆金所又发布公告,今后将由旗下平台陆金服方面负责网贷业务。此举不仅标志着陆金所引领P2P行业合规发展,也意味着陆金所将继续践行综合性财富管理平台的战略。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