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滴滴传:和优步从相杀到相爱的婚姻历程

2016年08月06日 03:17 新浪财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近日滴滴出行与优步达成战略合作,滴滴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全部业务,携手后两者市场份额相加将占93.1%。身为共享出行界的老将,优步的市场遍布世界六十多个国家,而滴滴经过2013、2014年共享出行市场的激烈厮杀后,以绝对强者的姿态存在于中国市场。此次联姻是两个巨鳄在经过激烈的补贴大战后,结束价格战并将市场竞争机制恢复理性的必然选择。

  联姻前传——疯狂烧钱模式下的惨烈厮杀

  摇摇招车、大黄蜂打车、打车小秘、易到用车……鼎盛时期中国市场曾有30多种打车软件。起初的各打车软件模式相似、特点匮乏,彼此之间难分伯仲。在难以通过产品特点区分吸引顾客的时候,各打车软件开始推出补贴策略,用烧钱模式吸引顾客。在这一点上滴滴表现出了优于对手的执行力: 疯狂砸钱推出线下广告,以及更高的补贴力度。于是2013年第二季度后北京市场几乎被滴滴全数吃下,两个月后滴滴在上海也宣布订单过万。而为了抢夺市场,快的、大黄蜂等只能进一步加大补贴,市场陷入“囚徒困境”,战况惨烈。

  这种疯狂的烧钱模式必然难以持久,到2013年后半年,这样的耗钱速度已经开始令很多打车软件难以吃得消。这个时候BAT的加入为最后战局的定格起了关键作用。2013年4月阿里投资快的,2014年1月腾讯注资滴滴,2014年12月百度投资优步。BAT的正式入局加大了烧钱力度的比拼,仅滴滴在2014年就发给司机及客户几十亿红包。这样的竞争力使得其他融资速度难以跟上的软件迅速边缘化,打车市场变成了寡头竞争。2015年滴滴并购了快的,战争由寡头之战晋升为优步与滴滴的双雄对决。

  滴滴快的合并后,优步曾找滴滴商量合作 —— 实则是进行谈判,滴滴接受优步40%的投资入股,或者优步继续向中国市场投资10亿美元与滴滴PK。对于交易条件无法接受的滴滴,选择与优步正式开战。2015年3月优步首先宣布其人民优步服务降价30%,5月滴滴就上线了与优步模式极其相近的滴滴快车,而为了争夺司机优步又给北京每个跑满70单的司机7000元的保底工资。同年11月优步开始了另一轮补贴活动,类似“感恩节前乘车满3程,第二周免2程车费”的活动接踵而至,而滴滴方面则开始派发优惠券,大量的5折优惠券被发放到客户手中。

  握手言和——停止内耗实现双赢的最佳选择

  热闹的战场背后是双方一轮又一轮的融资以及难以实现盈利的账目。仅今年上半年滴滴就已融资超过70亿美元,而优步中国也从去年后半年开始接受了逾21亿美元的投资。飞快的烧钱速度下是跟不上的盈利水平。据36kr报道显示,2015年滴滴年亏损20亿美元,若取消补贴则至2017年利润可达10亿美元。而优步中国2015年的亏损也达10亿美元。虽然双方都尝试多元化发展,试图开拓广告等领域,但与亏损数额相比杯水车薪。若合并则意味着烧钱模式的终止,双方一年可节省至少30亿美元。更不用提双方背后有四家共同投资者——贝莱德、高瓴资本、老虎环球基金以及中国人寿保险,四个出钱人每天看着自己左手打右手花钱花得肝疼。其实不止共享出行市场,此前携程与去哪、大众点评与美团以及珍爱网和百合网的合并,都证明中国经济在经过资本狂欢后,停止烧钱模式走入平台、资源整合阶段,同时进行市场的重新洗牌—由价格竞争转移至产品提升是必然趋势。

  驱动两家公司合作的除了经济利益的考虑还有应对政策的改变。前几天国务院出台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宣布网约车合法化。这一看似喜讯的消息却也隐含着对未来出行市场的限制。这一管理办法的宣布除了给予网约车合法“名分”外,还表明政府正式对网约车领域实施监管。管理办法中对车的紧急装置、里程数、行驶记录仪的安装等都有明确规定,同时要求司机必须有3年以上驾龄、无犯罪记录,并规定网约车平台要按照符合国家规定的方式计价收费,开具发票等。

  目前滴滴与优步的专车司机中私家车主占很大部分,而新的规则要求所有司机考取《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将“非营运车辆”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司机的保险种类不符合规定的也需重新购买,同时网约车数量和价格也由官方制定。更加严格的监管不止意味着运营成本的增加,也意味着优步及滴滴等行业巨头将不再是行业的规则制定者,游戏规则即将改变。此前网约车C2C的模式重点就在于利用市场限制车力,根据市场平衡最大化供需配对效率。在新的规则下C2C向B2C模式转变,这对于滴滴与优步都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与适应,而在这种模式下一直使用B2C模式的神州专车反而拥有优势。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优步与滴滴的合作也是其在各国经历了一系列水土不服后,融入当地市场的一项良策。优步在早期就已经意识到国际市场的重要性,在2011年底就以巴黎为起点开始了它的海外扩张之旅,之后又将触角伸至日本、英国、韩国、新加坡、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然而对传统出行业带来的巨大挑战使其遭到了来自出租车行业的强力抗议,并引起了与当地监管部门的屡次摩擦。今年匈牙利曾发生出租车司机大罢工事件,出租车司机们严重抗议优步的快速扩张,并封堵了布达佩斯的一条主干道。近日匈牙利政府要求优步司机必须拥有出租车司机执照,这与优步的整体运营模式相违背,因而优步暂停在匈牙利的一切业务。在此之前,英国、法国、中国、美国等地都曾出现罢工活动,优步的海外扩张之路充满坎坷。与滴滴合并后利用滴滴已有的关系资源,更有利于优步在中国市场客服水土不服。

  

法国出租车司机巴黎主干道纵火抗议优步法国出租车司机巴黎主干道纵火抗议优步

  执你之手——这场联姻或许没那么可怕

  8月1日,滴滴宣布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数据等全部资产,优步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2.3%的经济权益,滴滴出行也成为优步全球的少数股东。滴滴优步合并市场最大的担心就是垄断问题,以两者第一第二的市场份额几乎难有公司有实力匹敌。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将失去议价能力 ,价格可能因此上调,同时因为缺乏有力竞争而导致服务下降。类似的例子不是没有,在谷歌退出大陆、雅虎逐渐衰落后,百度成了中国大陆一家独大的搜索引擎。而这种缺乏竞争的后果就是由客户导向转为资本导向,无原则地接广告等情形不断发生,最后酿成魏则西事件及贴吧转卖风波。

  滴滴优步会否形成垄断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是能否通过监管部门的审批。目前商务部回应称仍未收到滴滴和优步针对合并上交的经营者集中申报,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表示,滴滴和优步还是需要申报,若不申报“往下走不了”。此前滴滴与快的的合并也未进行申报,对此滴滴回应称目前滴滴与优步中国均未实现盈利,优步的上一个会计年度营业额也未达申报标准。滴滴与优步的合并最终目的仍是减小开支、实现资源整合并达到最终盈利,届时滴滴将需要面对来自监管部门的审查问题。

  在欧美国家谷歌、微软苹果等行业巨鳄均多次受到来自监管部门的反垄断调查并受到巨额罚款。在我国因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状况及当前阶段国民需求的不同,对垄断的界定有着不太一样的标准。我国反垄断法在出台时也曾说明,反垄断法既要保护市场竞争,也要与国家现行政策相协调,要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促进规模经济的发展。前几天国家使网约车平台合法化就是国家政策目前的趋势之一,表明国家现在有意发展网约车市场,如若阻止滴滴优步合并、放任其继续烧钱竞争也不利于该市场的健康发展。

  不过未来市场走向并未形成定局。 根据《2016年Q1中国专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一季度滴滴专车占据85.3%的市场份额,优步占据7.8%,合并以后市场份额将达到93.1%, 至少在专车市场已经坐稳了老大的地位。但是移动出行业不止有出租车、专车,还有大巴、火车、飞机等不同领域,根据《中国移动互联网数据盘点&预测专题研究报告2016》,2015年移动出行市场规模达到681.6亿人民币,2018年将达1675.7亿人民币,规模如此大的市场滴滴很难全部吃下。目测日后出行业的行业将会继续细分,市场也将在各分支领域进行以产品差异化为核心、以提高产品服务及用户体验为目的的竞争模式。

  即使将出行市场范围缩小,虽然网约车市场滴滴与优步的携手占据市场份额很大,但从车辆出行市场的占比来说他们并未形成一家垄断的局面。不同于门户类网站是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客户选择有限,其他行业竞争者起初难以对抗行业巨头的情况,网约车平台作为中间平台并不是服务的供应商,决定其市场份额的是司机与顾客的双向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出租车以及神州、易到等公司的存在仍是他们需要保持警惕的对手。如若价格过高、服务变差,消费者和司机可以选择同时转移。这种情况其竞争对手将有机可乘,用优质低价的服务争夺客户,这时新一轮的低价竞争又将展开。从理性角度分析滴滴花大手笔并购优步应该并不想回到之前的烧钱模式,理性竞争是市场的最优状态。因此合理的定价、不断提升的产品和服务是对其自身发展、市场稳定、及客户需求三赢的局面。

 

滴滴海外界面滴滴海外界面

  婚后烦恼——滴滴也许面临后宫“失火 ”

  此次并购对双方也不全是益处,未来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例如双方企业文化的磨合问题、人员构架问题,以及各自市场的侧重等问题。滴滴和快的合并后虽然双方联合市场份额变大,但快的的形象被逐渐弱化,市场使用率也在不断下降。目前应用商店里最新版本的快的打车还是2015年11月更新的,功能也与之前没有太大区别,最近更是鲜少听到新的动态。与此相反的是自快的与滴滴合并后,滴滴的发展更加迅速。原先杭州快的团队目前专攻新业务,滴滴新上线的代驾及顺风车业务均由其团队负责。优步滴滴合并后是继续快的滴滴的老路,弱化一个品牌综合资源做强滴滴,还是双方各有侧重进行均衡的市场资源分配,是接下来双方战略合作上的一个衡量重点。

  另外滴滴在海外市场的合作关系也是一大问题。过去很多中国互联网公司以在当地建立团队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也因此吃了不少水土不服的亏。采取前车之鉴滴滴选择不亲自进入,转而以参股的方式投资当地已有品牌。2015年8月,滴滴与寇图资本及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为Grabtaxi投资3.5亿美元。Grabtaxi在东南亚出行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于2012年推出,目前业务覆盖6个东南亚国家。Grabtaxi在这些国家市场覆盖率极高,2015年底时在这六个国家每日就有近150万的订单出行量。2015年9月,滴滴又向Lyft投资1亿美元。Lyft创办于2012年,目前服务城市超过190个,是美国当地优步最大的竞争对手。稍后滴滴又参与对印度最大的打车服务商Ola的投资,Ola创立于2011年,在印度占有超过80%的市场份额。今年4月,Lyft与滴滴联合推出“滴滴海外”,方便中国用户在海外使用滴滴。滴滴海外的计价与Lyft保持一致,在使用Lyft的车力资源的同时提供全天人工在线服务。从滴滴的海外布局不难发现,Grabtaxi、Lyft和Ola都是Uber在当地市场的最大竞争者。通过投资当地市场的龙头企业,滴滴此前间接参与了与优步的国际市场竞争。

  现在和优步的合作关系将使滴滴在海外处于尴尬的境地。滴滴已向Lyft投资1亿美元,向Ola投资3000万美元,向Grab投资3.5亿美元,而这次与优步中国的交易包括10亿美元的投资,投资额是另外三家之和的两倍还多。滴滴在Ola占据的股份很少影响不大,而Grab在本土市场占据绝对优势,针对滴滴与优步的合作其CEO陈炳耀认为这是本土品牌可以取得胜利的讯号。相对而言最为尴尬的就是Lyft,其与优步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双方在功能和产品设计上极其相似,同时两家公司都已投入上百万美元支持低价出行并给新司机现金补贴。烧钱阶段背后的资本支持何其重要,滴滴这个时候与优步的合作可以说让Lyft腹背受敌,更不用提双方四月才刚就滴滴在美国市场的拓展打通平台合作。目前Lyft发言人称未来几周将会重新评估与滴滴的合作。不论在中美市场,不以服务体验为核心,以价格战为主要竞争方式的模式都很难持久,此前曾有消息传出Lyft聘请了Qatalyst Partners投行寻求与优步的合作,也许未来Lyft与优步在美国市场也将走上滴滴与优步中国的道路也未可知。(苏崇颖 发自纽约)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新闻早知道

Facebook将严打标题党

Facebook将严打标题党

Facebook将建立专门识别系统,识别哪些网站含有大量标题党新闻,降低其权重。 [详细]

热门新闻

百度想从贴吧开始壮士断腕

百度想从贴吧开始壮士断腕

在百度贴吧决定取消商业化运营后,贴吧代理运营商于从各地赶来向百度讨要说法。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