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在中国发展史:在政府监管与刷单欺诈中突出重围

Uber在中国发展史:在政府监管与刷单欺诈中突出重围
2016年08月01日 17:45 新浪科技

  导语:《金融时报》网站今年6月刊文称,Uber颠覆了全球的出租车和交通行业。然而在中国,在争夺市场份额的过程中,Uber一年的亏损达到10亿美元。

  以下为文章全文:

  在Uber的广州办公室里,员工们笑着逗小猫。这是只害羞的小家伙,经常躲在家具下面。她的名字叫作“千万辆”。对这个小家伙来说,这个名字显得很霸气。不过,这里是Uber。即使是办公室里的宠物,理想也不可或缺。

  30多岁的克丽奥·沈(Cleo Sham)表示:“这代表了我们的部分目标。”在她的帮助下,拥有1200万人口的广州已成为Uber全球最繁忙的城市。在她1年半加入之前,广州办公室还只有180平方英尺(约合16.7平方米)。

  克丽奥·沈表示:“我们3个人不分日夜挤在这个房间里。”她参与过发传单,电话营销,以及布置展台。在广州,当时没有人听说过Uber。她接触到的许多人常常把Uber的中文名优步与视频网站优酷弄混。根据她的回忆:“许多人对此持怀疑和抗拒的态度。”

Uber广州总经理克丽奥·沈Uber广州总经理克丽奥·沈

  品牌认知已经不再是个问题。目前中国已成为Uber最大的市场,以周订单量来看占Uber整体业务的超过1/3。中国是Uber最重要的赌博,也是Uber最困难的市场:Uber在这里的亏损比全球任何其他市场都要多。去年,Uber在中国市场的亏损超过10亿美元,而今年的亏损预计将同样高。在中国,Uber需要与本土竞争对手滴滴出行抢夺市场份额。

  征服中国市场的意愿直接来自Uber现年39岁的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他的个人风格定义了Uber的崛起。6年前,卡兰尼克与好友加莱特·坎普(Garrett Camp)在旧金山共同创立了Uber,他们设想了一款能打来高端轿车的手机应用,而用户只需在手机上按下一颗按钮即可叫车。自那时以来,Uber已成长为个人用车服务,变革了全球的出租车和交通出行行业。

  Uber目前在全球68个国家开展业务运营,但中国的情况很特别。32岁的Uber亚洲运营总监艾伦·佩恩(Allen Penn)表示:“卡兰尼克个人为了Uber在中国的成功所做的投入要远大于其他国家。”去年,卡兰尼克在中国度过了近5天时间。在其他国家,Uber聘请了来自本地的CEO,而在中国,卡兰尼克亲自扮演了CEO的角色。

Uber 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Uber 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

  Uber在中国的冒险从3年前开始。当时,卡兰尼克、佩恩,以及其他几名高管坐在一起,试图研究,Uber如何避免犯下其他外国科技公司在中国的失误。大部分硅谷科技巨头,无论是Facebook、谷歌还是亚马逊,在中国都未能成功。有些公司的原因是不适应监管,而另一些公司则是因为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不过,Uber一直认为,该公司有着独特的地位。卡兰尼克表示:“我们喜欢追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这方面的尝试难度很大,但这件事也令人非常兴奋。”

  在Uber看来,中国市场的战略与其他地区都有所不同。Uber成立了一家独立的中国实体Uber中国。这家实体既可以吸引本地投资者,也可以获得Uber全球的支持。Uber全球持有Uber中国的很大一部分,但数量未知的股份。Uber希望,成立一家独立的中国公司将有助于避免外资公司可能遭遇的问题。

  在起步之初,Uber的规模不大。Uber的员工只有100多人,在10个国家开展经营,仅仅只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投资。当时无人料到,Uber会成为一家全球规模的打车应用巨头。目前,Uber已成为有史以来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在非公开市场的估值已达到625亿美元。本月早些时候,Uber宣布获得了沙特主权财富基金的35亿美元投资。此外,Uber还在研究进行最多20亿美元的债务融资。这将使该公司的融资额超过130亿美元。

  卡兰尼克今年1月在北京表示:“我们想进军中国,而人们认为我疯了。或许我们仍是如此。”

  避免重蹈覆辙

  Uber试图避免重蹈其他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的覆辙。Uber在中国的竞争对手最初只提供传统的出租车应用。2013年,中国两大出租车应用滴滴和快的的规模还很小,商业模式与Uber并不相同。

  不过,随着滴滴和快的的发展,两家公司爆发了激烈的竞争,向出租车司机和乘客提供了巨额补贴,以争夺市场份额。当时的补贴额度很高,因此催生了所谓的刷单现象。在滴滴和快的的推动下,中国随后成为了全球最不理性的打车应用市场。而在Uber加入之后,游戏规则开始逐步确定。

  从交通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中国市场有着很大的变革空间。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数亿人口在过去20年中流入新的城市,但交通出行的发展并未跟上这一步伐。出租车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经济增长,因此在很多城市里出租车一车难求。交通堵塞和污染随之而来,而Uber表示该公司可以协助解决这些问题。

  Uber于2014年2月在中国正式推出服务,最初在3座城市,包括上海、广州和深圳推出了豪华轿车服务。然而,Uber遇到了许多困难,例如Uber使用谷歌地图去定位司机和乘客,但谷歌地图在中国无法访问。因此,Uber被迫重新设计了软件。2014年秋季,Uber推出了低价服务人民优步,任何人只要通过了司机背景调查即可在Uber平台上出车。到2014年底,Uber在中国分享出行市场的份额为1%。

  与此同时,滴滴和快的在补贴大战中逐渐走到了一起。2015年2月,两家公司宣布了合并。

  目前,滴滴是中国规模最大、资金最充足的分享出行公司。去年,滴滴完成了20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阿里巴巴,以及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近期滴滴又完成了一轮45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苹果。此外,滴滴还完成了28亿美元的债务融资。

  滴滴已在中国的400多座城市开展业务运营,并在其中的一半城市取得盈利。Uber最初专注于中国的大城市,而目前已经覆盖了50座城市。该公司的计划是到今年9月覆盖120座城市。

  2015年的并购带来的直接结果之一是,滴滴和快的减少了对出租车的补贴,转而专注于专车市场。新公司对专车的补贴开始增长。今年前5个月,合并后公司这方面的成本达到2.7亿美元。

  对补贴的利用冲击了Uber的商业模式。通常情况下,Uber会在乘客支付的车费中提取25%的分成,并将剩余部分支付给司机。由于Uber并不直接雇佣司机,也不拥有汽车,因此成本很低。然而在中国,Uber向司机支付的费用达到乘客车费的数倍。这意味着,对于大部分出行订单,Uber都在亏钱。中国其他打车应用也在采取这样的策略。

  滴滴和Uber相互谴责对方推动了补贴大战。实际上,补贴已成为中国打车应用市场的一大特色。卡兰尼克表示:“Uber并不希望做这件事,但我们在中国排名第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得不做,以跟上市场第一。”

  与此同时,滴滴则表示,该公司的补贴完全是防御性的。滴滴副总裁朱景士表示,在竞争对手补贴较少的城市,滴滴“盈利情况不错”。“事实情况是,补贴被提供给了低质量的用户和司机体验。”他并未指名道姓地提到Uber。

  实际上,补贴是有害的。这不仅导致公司的现金不断消耗,也掩盖了市场真正的供需情况。Uber亚洲的佩恩表示:“你可以在某一城市投入巨资并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但这是不真实的。你想要买市场份额,但实际上这只是租,而不是买。”

相关专题: 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