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SaaS公司经验:如何组建管理敏捷移动团队

2015年10月27日09:23   新浪科技 微博    收藏本文     

  新浪科技 李根

  10月27日上午,深圳消息,第四届安卓全球开发者大会暨2015全球移动互联网高层论坛在深圳召开。IDG全球常务副总裁、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新浪网副总裁邓庆旭等重量级嘉宾出席。

  AndroidWorld全球开发者大会由IDG集团旗下IDG World Expo发起并承办。大会基于Android平台,促进国内外信息技术厂商、专业人士和企业用户进行商业模式探讨、技术交流、移动应用推广的交流盛会,为更多业内人士提供探索和寻求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契机。推动各种移动应用软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内的广泛使用,推进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会上,协作SaasS公司Teambition在正式宣布完成1200万美元B轮融资,北极光领投,IDG、盘古创富和戈壁资本跟投。

  据创始人齐俊元介绍,完成B轮融资后,Teambition团队从20人迅速扩张到100人。作为主打协作的SaasS团队,团队急速扩张也让Teambition经历了一系列考验,不过,在经历这样“类似给高速行驶的汽车换引擎”的扩张时,团队也总结出了“架构+MVP双线索矩阵管理方式”,Teambition 的Growth Officer钱卓群也分享了组建和管理敏捷开发团队的经验:

  以下为分享实录:

  常规的开发团队进展的方式是线性的,交互、视觉、编码、代码评审、内测、发布,唯一能够并行的环节是在设计完成后国际化和编码同步,内测和发布内容准备同步。

  借用严谨流程来尽可能包含各方的输入,好处是流程与预期稳固,容易有分工优势。但另一方面,每个链条环节都会带来一次协调、交接。协调意味着等待,交接则意味着信息丢失的风险。现实中也常常会出现前端开发过程中对交互提出意见(敏捷方式的团队不可能出现真正的 freeze ),进而重走视觉这样的严重扰动。同时一些相对常规的任务,比如稳固功能的性能优化迭代,也上同样的流程,降低的风险对创业团队来说不足以交换损失的效率。

  对于产品跨平台的团队来说,多条线性流程同时进展的模式,也意味着各平台功能统一节奏发布的难度变大,功能和使用场景的讨论,也本有许多可以叠加的地方。

  一个潜在解决方式是把不同的任务进行区分,常规优化迭代类的任务可以更更快更早地进入开发流程。而跨平台、探索性的任务——通常来自于新功能的引入,尤其是要与现存系统有比较复杂的交互调整的——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设计的讨论上。

  Teambition尝试融合两种不同的组织结构来落实这种思路。目前进行中的制度里,所有工程师都会有两个职责维度,分别归属一个架构组,和一个 MVP 组。

  架构组的工作方式跟传统的理解很接近,有后端、Web、安卓、iOS 四种类型,各有一位架构师带领,负责系统的稳定、Bug 清理,和偏性能的迭代优化。

  MVP(minimal viable product) 组则会主要负责包含跨平台,新功能,有探索性质的任务。一个 MVP 小组不仅具备后端、前端和移动端的全部开发能力,还会向前包含交互与视觉职能设计师,向后包含市场团队成员。MVP 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在1~2周内,制作新方向的最小可用产品,并推向用户,以此来迅速获得反馈,准备下一轮次的迭代。MVP 小组全员会在新产品交互提议稿的时候介入,从不同平台的技术实现、用户关注的方面,以及自身使用经历等不同个角度,深度参与产品的设计和实施过程。MVP 在初期就汇聚更多信息,也保证了分工线上的个职能都充分掌握必要的信息。

  在花费一定的精力让各平台功能开发一致后,Teambition 团队就开始转向用 MVP 的方式开发后续的所有跨平台功能。经历了初期的磨合之后,最新的全平台功能迭代可以在两周内到位。

  目前大部分工程师按照 架构 > MVP 的优先级安排工作,两个维度的工作量大致平分。架构组工作按传统方式评估,MVP 则更有弹性,基于完成度和 peer review ,对应额外的项目奖金,更有利于激发类似内部创业的 Owning 感。

  目前在进行的更多实验还包括让 MVP 小组承担更多的团队建设功能,包括作为跨职能团队建设的最小单位,以及小组成员“转会”和组长晋升机制,如果一切顺利,之后可以和大家分享第二季。

  梦想不可等,扫一扫,让新浪路演与你一起创业。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路演中心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新浪路演中心)。

文章关键词: SaaS移动经验功能团队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