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网络约车该堵还是该疏

2015年10月12日10:35   法制网-法制日报 微博    收藏本文     

  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出台关于网络约车的征求意见稿,以专车为代表的网络约车有望摆脱“身份尴尬”。

  在过去的几年中,滴滴、易到等多个网络约车平台凭借价格低、叫车易、服务好等优势受到消费者追捧。在“互联网+”时代,市场创新层出不穷,既带来活力,也带来挑战。面对专车等新生事物,如何接纳和适应,已是摆在各方面前必须作答的问题。

  承认专车身份只是改革破冰的第一步,如何加强监管、建立市场标准和规则、合理保障各方利益,是难以回避的后续考题。网络约车是新兴事物,目前相关管理细则准备不足、标准缺失的问题亟待解决。各地相关部门需加快细化市场管理规则,充分借助专车这条鲶鱼的力量,进一步提高全行业的服务水准,特别是促进传统出租车行业尽快提升服务质量。

  本报记者 廉颖婷

  本报实习生 谷 朋

  专车“上海模式”释放何种信号

  作为传统出租车行业的闯入者,互联网专车服务自出现的那天起就备受争议。身份是否合法,始终是专车运营无法绕开的话题,个别地方甚至将专车列入“黑车”行列。不过,这种局面正在打破。10月8日下午,上海市交通委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颁发了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这是国内第一张专车平台许可资质,滴滴快的也成为全国第一家获得网络约租车平台资质的公司。

  上海的这一举措,被认为是顺应“互联网+”的大势所趋,亦被看作是拥抱变化的一次尝试。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专车合法化后对旧有的监管模式提出了怎样的挑战?如何有效对专车运营进行监管?

  “上海模式”的试点意义

  打车应用的出现,是为了将闲散空闲车辆重新投入社会交通中创造市场增量。通俗一点说,即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共享。

  对于网络约租车,今年1月上旬交通运输部的正式表态可视为风向标——“网络约租车运营模式是新时期现代信息技术在出租汽车行业的创新应用,对提高出行效率、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和满足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出行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海市对于网络约租车平台的相关配套政策,被称作是专车“上海模式”。“上海模式”对平台方、专车司机以及专车车辆都作出了相关要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讲师、北京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专家委员田飞龙博士认为,“上海模式”为全国出租车行业新发展探索经验,具有试点意义。如果进展顺利,对于各地甚至国家整个行业政策管制层面的发展和调整都会有着直接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永生则认为,这种尝试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传递出了政府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的信号,发掘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至少目前在交通运输,特别是出租车领域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度。

  在林永生眼里,专车服务就是一种典型的依托信息互联网技术,让那些有意打车出行的消费者以及希望高效利用其汽车资源并能产生一定盈利的供应者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机会的一种新型业态,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潮流。

  这种所谓的共享经济,有时也被称为分享经济,通常指民众公平、有偿的共享一切社会资源,彼此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享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在发展中会更多的使用到移动互联网作为媒介。

  “近年来,在李克强总理倡导‘互联网+’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共享经济的概念与功能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林永生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专车“上海模式”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尽管上海机动车保有量不高,但交通拥堵的情况依然存在,每天上下班的车还是处于一辆车一个人的状态。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说,通过“专车”能够更好地资源共享,来缓解路面交通拥挤的程度。

  田飞龙认为,上海的举措是一个实验性事物,政府管理、市场竞争都会有一个磨合的过程,亦会出现一些竞争的公平性、管理政策的严厉性还有税费等问题。既然已经迈出改革这一步,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倒退。

  不要把专车当作“黑车”

  中国的移动打车市场始自2011年。当年年底,摇摇招车上线,基于LBS(定位服务)的移动打车应用开始发展。

  此后的2012年,快的打车、滴滴打车、打车小秘、大黄蜂等数十款打车应用相继出现,这一年成为移动打车应用的快速发展期。

  到2013年,因投资公司和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移动打车行业,这些约租车平台开始了争夺用户的大战。

  2014年8月,滴滴推出了针对中高端消费群体的商务专车业务。同年12月,官方表示,滴滴专车业务目前已经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6个大型城市,日订单已经突破15万单。

  此时的移动打车应用,经历了高速发展期和激战期,形成滴滴打车、快的打车两家独大的市场局面。

  为了争取客户,两家公司展开了“补贴大战”。有资料显示,滴滴、快的为争取客户而投入的用户补贴各达到几十亿元之巨。两家公司通过大规模的补贴迅速开拓了市场,获得了海量的用户数。

  补贴的结果是,市场占有率越高,公司的亏损则越大。

  在2014年“补贴大战”之后,移动打车市场开始回归理性,用户覆盖量和活跃量都有所下降。

  2015年2月14日,滴滴、快的这两个占据国内打车软件市场95%以上份额的公司宣布合并。快的公司CEO吕传伟在公司内部邮件中说,两家公司合并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恶性的大规模持续烧钱的竞争不可持续”。

  就在打车软件激烈竞争的同时,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上海、北京、南京等各大城市陆续出现了滴滴专车被查处案件。查处的原因无外是专车及司机没有运营资质,被认定为“黑车”。

  自专车服务出现以来,其身份就备受质疑。

  在同济大学汽车后市场研究所所长陈荣章看来,传统出租车行业与专车的矛盾集中点并不在于专车的运营资质问题,而是专车市场一旦放开,必然对传统出租车行业一直以来的垄断地位产生冲击。

  也正由于此,政府处于市场公平和监管的考虑,并没有放开这块市场。

  在采访中田飞龙对《法制日报》记者强调,应当谨慎使用“黑车”这个概念。“黑车”是之前的执法实践中对一些没有营运许可进行有偿载客的一种概括,是按照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随着汽车私人拥有量的增加,在城市空间里出现了一种合理需求,即以往的出租车不能满足人们约车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需求的空间,于是专车或者私家车就填充其中。

  “我认为这不能叫‘黑车’,而是私人车辆市场准入的问题,是公共政策问题,需要在公共政策的层面上考虑。是不是要准入,如何管理,如何维持竞争的公平性和市场秩序的问题。”田飞龙说,专车合法化并不是黑车“洗白”,而是一个市场的积极调整,把市场先行反映出来并接纳的一部分新型的经济现象,纳入法律规范的范畴。

  田飞龙告诉记者,传统出租车管制存在很多问题,数量管制、利益垄断、单位代理制,还有出租车的“份子钱”,车辆区域分布不均,与市场需求的不对位,一些不太繁华相对偏僻的地方打车比较难等。专车使得上述情况有所缓解,绕开了单位代理制带来的种种弊端,能够更好地回应互联网时代乘客的需求,能够更加平等地接收租车预约的信号,并且及时回应这种需求。

  支付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在实践中,作为服务性行业的专车,有着良好的用户体验,因此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为什么租车业务经过互联网公司包装后就成为了香饽饽?

  傅蔚冈认为,最大的原因可能在于这个行业的支付手段发生了变化,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支付手段,车费不再直接支付给司机,而是进入公司账户,出租车公司第一次直接掌握了现金流,员工和现金隔绝——这是其他行业的通例,但在出租车行业却是第一次。掌握了现金就掌握了主动权,司机更像是公司员工,而不再是各自为战的个体户。

  也就是说,因为服务所得都在公司那里,而不是直接进入司机口袋,这样公司就有能力对每个司机进行业绩考核;同时乘客的反馈也会变得重要,困扰公众已久的服务问题突然也得以改变——即便这个司机可能是私家车主。这个行业第一次出现了按绩效发放工资,而不是司机按月向公司缴纳份子钱。

  “别看事先缴纳份子钱和事后发工资只是时间先后的区别,但意义却很重大,这意味着公司和司机之间的谈判能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司机成了公司的员工,而不再是个体户。”傅蔚冈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对于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式微,傅蔚冈认为,并不是像很多人说的份子钱等因素,而是传统服务里无法控制服务水准,但是这个弊病却在专车平台上得到了彻底改变。

  此外,长期以来,“黑车”问题在市场上一直难以被彻底杜绝,很大的原因是由于“黑车”信息不透明,难以统计。移动打车应用的出现,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使消费者和司机的姓名、手机号、车牌号和乘车起终点位置等互相公开,并且能够得到第三方实时监控。因此,如果市场管理者能够对此有效利用,实际上对于规范出租车市场管理、消除“黑车”造成的乘客安全隐患是很有用的。

  傅蔚冈认为,专车合法化,对责任的分担,如平台要承担什么责任,司机要承担什么责任,比传统出租车行业前进了一大步。

  调整的阵痛在所难免

  毫无疑问,专车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冲击在所难免。

  田飞龙认为,这等于重新开辟了另外市场轨道,处于竞争状态,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即传统出租车改革的问题,应朝着更加有利于出租车跟个体乘客之间的达成自由契约以及安全服务的方式的方向发展,降低出租车的管理成本和程序,通过传统出租车行业本身的改革,尤其是与专车服务的相关环节可比照、可参照的改革的话,出租车完全可以与专车进行公开竞争。

  现在所要做的就是,传统出租车行业如何降低管理营运成本,灵活调整管理机制,只要改革到位,甚至以专车服务标准作为将来的改革方向的话,出租车完全可以实现自身的进步和完善。

  林永生亦表示,专业合法化增加行业的竞争性必然会冲击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利益。客源流失、利润下降等是料想中的结果。

  他认为,原有的出租车公司必须研究如何应对新的业态和竞争形式,不要在游说相关部门阻挠专车发展方面下功夫,接受这个事实,降低“份子钱”,并逐渐提高互联网利用和信息化水平,拓展自身优势,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当然,这个调整过程必然伴随着阵痛。

  监管体系将会发生变化

  滴滴打车曾表示,企业期待政府在专车监管上,能本着解决老百姓出行难的目的,推出能推动整个专车行业良性发展的新的监管方式。

  傅蔚冈认为,传统的出租车行业最大的特点是“无固定地址的工作方式”,同时,所有乘客基本上属于“锤子买卖”,一次性的消费。这种情况下监管司机的服务很难,而且由于出租车的数量限制,能坐上出租车就不错了,根本不要指望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但是在专车的模式下,情况就不一样了。所有的钱先进入公司账户,乘客可以进行评价,司机的工资是跟评价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情况下,服务态度各方面发生变化。这种微观的变化会影响整个出租车行业的监管体系。

  “我们没有必要还用以前由运管处进行管理的方式,应该转移到以公司为主,对平台的监管,平台可以设立一系列标准,而且不同的平台相互之间还会有竞争。监管体系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傅蔚冈说。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薛兆丰撰文称,要让这种模式健康发展,监管部门首先应该给网约车辆一个恰如其分的身份。我们既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在传统的二分法——“营运”与“非营运”之间作非此即彼的选择。网约车辆既不是普通私车,也不是普通营运车;它既要接受监管,又不能像营运车那样承担全额的税费;约车平台与网约车辆之间虽然有责权关系,但也并非传统的雇佣关系。监管部门完全可以实事求是地确认这种新型的车辆身份。

  在傅蔚冈眼里,网络约租车这种平台经济的监管点应立足于平台,而不是针对个体。通过专车平台,可以使得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得以缓解。消费者受损的利益会减少,可以通过打分、GPS定位等多种方式进行监管。这种做法是从管车辆向管平台转变,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如果保护消费者利益,市场能够做到的,政府就没有必要‘上到一线’过多干预,现在可以通过乘客评价打分机制与司机收入挂钩的方式进行市场调节。”傅蔚冈说。

  谈到安全问题,傅蔚冈认为,专车一定会比传统的出租车更加安全。专车有GPS定位系统,而且还有后台数据,这跟传统的出租车不一样。专车一旦出现问题,查找起来也会比较方便,因为都是和信用卡、手机号绑定,多重确认,可以解决“你是谁”的问题。而且,要成为专车司机,需要提供各种证件,这也为专车安全问题加了一把锁。

  不过,田飞龙认为,在全国层面还应比较慎重对待这种传统出租车与专车的市场管制的调整。在上海层面,管理者要注意,对专车作为新型出租车要参照原来的出租车管理的规定,对公共服务质量、安全性、有序竞争进行调控;通过一定时期的管理认识到专车公共服务自身的特点,尝试出台专门的规章和法规进行调整;上升到更高层面,在专车公共服务市场和规章调控逐渐成熟的情况下,考虑全面修订出租车类市场管理的规定,更好实现传统出租车业自身的改革促进市场的大整合和公平竞争。

  “我们无法预知‘共享经济’能走多远,但是地方政府的尝试是值得赞扬的,因为整个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上海此次属于拥抱变化的一个举措。”傅蔚冈说。

  专车运营亟需纳入制度框架

  长期以来,网络约车处于“灰色”地带。是取缔还是“漂白”,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租车行业管制的基础已被完全颠覆。”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说,传统的管制模式应顺应时代发展,逐步放宽。

  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教授黄少卿研究发现,到2014年底,我国手机打车软件APP累计账户规模达到了1.7亿个。

  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出台关于网络约车的征求意见稿。按照监管部门的思路,此次改革原则是“鼓励创新”。改革明确,将新业态纳入出租车管理范畴,构建新老业态共存的多样化服务体系。

  “鼓励专车发展是方向,但是专车必须接入行业城市的出租车管理平台。企业要逐步接受政府的规则,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通道。”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虞明远说。

  “有些约车平台只需要司机通过网络上传行驶证照片,通过视频进行培训就可以成为专车司机。司机有无违法犯罪记录、驾驶水平如何等管理不严,这里面就有安全隐患。”上海市民蔡梅梅说。

  在意见稿中,监管部门提出要规范新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发展。对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的经营者、车辆和驾驶员依法实施许可管理,市场运力规模调整主要通过设置不同的车辆准入条件实现。

  “专车”享受补贴,“轻装上阵”也是传统出租车“羡慕嫉妒”的地方。郑州一位张姓出租车司机说,郑州出租车8年就报废,私家车干“专车”却可以开10年;“专车”也不需要买出租车专业险种等。

  杭州市出租车行业协会秘书长许增期表示,改革政策要以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为出发点。“专车”的运营必须在制度的框架下,“烧钱”补贴有待规范。

  交通运输部法制司副司长魏东表示,对于网络约车经营者,监管部门要求有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保障制度。此外,为保障乘客合法权益,网络约车经营者还应为乘客购买保险,并建立服务评价体系和乘客投诉处理制度。

  新华社记者  

  据新华社电  

  扫一扫,一起坐看风云变幻。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科技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techsina或新浪科技)。

文章关键词: 专车互联网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