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写稿机器人背后:真正智能机器人10年后出现

2015年09月15日02:20   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本文     

  见习记者杨清清北京报道

  近日,互联网巨头们的智能机器人频频现身,夺人眼球。

  9月10日,在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CPI数据的第一时间,腾讯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梦幻写手)便写出新闻稿,成为业界议论焦点。而就在9月8日的“2015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宣布推出百度智能机器人助手“度秘”,亦迅速刷爆朋友圈。日前,微软第三代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也杀回微信,自称17岁陪人聊天是其强项。

  国际机器人联盟(IFR)公开预测,到2020年,智能机器人保有量将超过1500万台,产业规模达1.5万亿美元。

  “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可从前后两端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北京赛迪方略城市经济顾问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王高翔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未来随着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智能机器人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快增长。”

  科技巨头抢夺万亿市场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新材料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正进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而种种迹象表明,智能机器人井喷时代即将到来。

  目前,除谷歌之外,IBM、微软、脸书雅虎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也纷纷投入巨资,抢占智能机器人的战略制高点。而国内互联网巨头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亦加速布局智能机器人,以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根据Gartner今年8月发布的《2015年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显示,智能机器人(Smart Robots)尚处于技术上升期,但预计将在5-10年内迎来稳定应用期。这也就意味着,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成熟度的增加,5-10年后,智能机器人或将步入实质生产高峰。

  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正成为未来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而在发达国家推动新工业革命、制造业回归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欧美发达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推动制造业升级是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的重要途径。

  在这场工业4.0的全球竞赛中,中国亦不断加码智能机器人领域。《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提出:“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

  真正智能机器人10年后出现

  腾讯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甫一出现,互联网上便有了关于“记者下岗”的各种猜测。

  据报道,写稿机器人不仅可对核心数据进行梳理,还可根据算法在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瞬时输出分析和研判。尽管目前该机器人只能撰写消息类稿件,诸如深度、人物类题材还无法胜任,但因其属于批量生产类型,每天可完成百篇稿件,在稿件数量上“完胜”单兵作战的记者。

  “这体现了知识工作自动化发展的趋势。”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他看来,未来如会计报表、法律司法文书等大量格式化文书化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机器人来操作。

  而王高翔则表示,智能机器人的运用可以从前后两端推动制造业的发展。从制造环节而言,智能机器人可提升工业生产效率,促进制造过程向智能化、柔性化发展。从产品类型而言,随着智能机器人的普及提升,产品种类也将逐日更加丰富。

  “延伸到腾讯的写稿机器人、度秘等这类具有自动学习能力、自动产出能力的智能机器人而言,它们在中国制造业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协调企业与企业、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系。”王高翔指出,“从而可以促进以工业4.0为核心的产业网络的形成。”

  不仅数量能够取胜,在写稿基本功之一的找资料方面,智能机器人也是一把好手。企业网D1Net数据部经理赵晓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写稿机器人运作的基础是UGC(用户生产内容),而机器人撰稿的过程是连接无数用户“大脑”的体现。快速收集信息并输出分析的优势,使其得以站在“巨”人肩膀上“思考”。

  “微信活跃用户超过6亿,脸书的用户超过15亿,这些平台上产生的信息,人是无法全部扫描的,但机器可以。”赵晓勤说。

  除令人咋舌的写稿机器人之外,目前还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如聊天机器人、烹饪机器人、清洁机器人、迎宾机器人、送货机器人、娱乐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军事机器人等也均开始出现在不同领域。

  尽管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早前公开表示,机器人要做到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决策问题,非常不易,目前的机器人尚未达到该水平。但同时,罗军也指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机器人将在10年左右出现。也就是说,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更多智能机器人“上岗”将不再遥远。

  而在宁家骏看来,未来人类与智能机器人的劳动分工是必然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因其工作原理是基于规则进行逻辑推理,所以适用于程序化劳作,可以处理数据量较大、时效性要求高的工作。而人类的思维特点在于不受限于规则,可从事更具创新性的工作。“人类的跨界思维转换,是机器无法代替的。”

  (编辑:张伟贤,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zhangwx@@21jingji.com)

  扫一扫,一起坐看风云变幻。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科技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techsina或新浪科技)。

文章关键词: 机器人智能制造业巨头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