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IC第36次调查报告:商务交易类应用发展

2015年07月23日14:00   新浪科技 微博    收藏本文     

  (二)商务交易类应用发展

  2.1 网络购物

  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74亿,较2014年底增加1249万人,半年度增长率为3.5%;2014年上、下半年,这一增长率分别为9.8%和9.0%,数字表明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速继续放缓。与整体市场不同,我国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2.70亿,半年度增长率为14.5%,手机购物市场用户规模增速是整体网络购物市场的4.1倍,手机网络购物的使用比例由42.4%提升至45.6%。

图20 2014.12-2015.6网络购物/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图20 2014.12-2015.6网络购物/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近年来,网络购物市场的繁荣与宏观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环境良好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

  “互联网+”相关政策的支持,促进网络购物快速发展,带动其他行业升级转型。2015年3月,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概念,旨在通过互联网带动传统产业发展,而网络购物作为“互联网+”切入口,能够带动传统零售、物流快递、交通、生产制造等其他行业升级转型。随后,商务部发布的《“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网络购物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转型升级的任务部署。

  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为网络购物市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保障。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正在由外需驱动向内需驱动转变,网络购物在实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移动网购、跨境网购和农村网购等发展潜力逐步凸显,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网络交易环境逐步改善,实名制的推进提升诚信水平。近两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即时通信、网络购物等企业积极贯彻落实政府的实名制要求,推出包括实名制相关的行业自律公约、用户实名制认证等诚信举措,提升行业信任水平,助力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交易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技术的发展推动创新变革,提升用户消费体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对网络零售业影响较大,多样化的移动支付方式重塑用户的消费习惯,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的发展将取代传统钱包。随着3D打印、无人机送货、虚拟试衣等技术的研发和完善,更多技术应用不仅能够提升用户体验,而且有助于推动生产运输、物流配送、平台展示等运营模式的变革创新。

  2.2 团购

  截至2015年6月,我国团购用户规模达到1.76亿,较2014年底增加372万人,半年度增长率2.2%,团购网站的使用率为26.4%。相比整体团购市场,手机团购发展更为迅速,手机团购用户规模达到1.29亿,半年度增长率为8.7%,手机团购的使用比例为21.7%。

图21 2014.12-2015.6团购/手机团购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图21 2014.12-2015.6团购/手机团购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近两年,低价团购模式难以持续,团购网站“去团购化”转型谋求生存发展,具体表现为:

  团购企业由价格驱动向服务驱动转型。虽然团购模式最初的低价策略对于刺激模糊需求、吸引新客户效果明显,但是单纯的低价策略难以维持可持续发展,由于其无法提高商户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户忠诚度,很难获得预期收益。鉴于此,团购网站通过提供更多的便捷化服务改善用户体验,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比如:全面推崇免预约服务、提供现场下单-团券-消费的即时服务模式、团购电影票可享受在线选座自助终端取票服务等。

  由构建大而全的团购平台向发展垂直业务转型。当团购行业的市场格局较为稳定,企业市场份额难以快速提升时,团购平台不再追求品类扩张,而是集中资源和精力专注强势业务和潜力业务。目的是依托团购平台孵化垂直业务,再通过垂直业务的崛起带动整个平台的发展。以美团为例,其大力发展高频消费的电影票业务和外卖订餐业务,并推出独立的猫眼电影移动客户端。与此同时,美团也在拓展旅游产品团购业务。

  团购网站转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电商,以提供营销服务获得收益。团购网站以往靠低价吸引客户,毛利偏低,利润更是微乎其微。转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电商后,团购网站的盈利模式变为平台经济,即团购网站拥有平台资源的所有权,将使用权批量复制租给商户,商户利用平台资源和服务自行做团购业务。以窝窝团为例,其已转型并更名为窝窝商城,并为平台上的商户提供各种营销服务。

  2.3 网上支付

  截至2015年6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3.59亿,较2014年底增加5455万人,半年度增长率17.9%。与2014年12月相比,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46.9%提升至53.7%。与此同时,手机支付增长迅速,用户规模达到2.76亿,半年度增长率为26.9%,是整体网上支付市场用户规模增长速度的1.5倍,网民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由39%提升至46.5%。

图22 2014.12-2015.6网上支付/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图22 2014.12-2015.6网上支付/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纵观网上支付发展历程,其应用范围和方式不断拓展深化,具体表现为:

  技术进步驱动网络支付应用场景和方式不断丰富。网上支付提供了满足资金流通需求的基本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的提升,扫码支付、刷卡支付、信用卡还款、生活缴费、红包等应用场景应运而生;基于生物认证技术的发展,网络支付领域出现指纹识别支付和人脸识别支付等应用方式。应用场景和方式的丰富顺应了网络支付平台化发展思路,促进了网上支付商业模式和变现途径的创新。

  资金流量的富集推动网络支付企业拓展金融服务。随着网络支付工具中资金量级的攀升,网络支付企业不断探索,突破“交易手续费+沉淀资金利息”的盈利模式,创新消费金融产品,推出供应链金融、网络银行、P2P贷款、网络信用卡等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一方面切入消费者生活,解决资金流入、流出、增值问题;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众筹理念帮助小微企业融资贷款解决贸易问题。在此基础上,网络支付企业在平台上形成了资金循环增值流动闭环。

  数据资源和挖掘技术助力网上支付企业建立征信机制。对个人而言,网络支付行为与个人信用评价的关系最为密切。随着网络支付平台业务架构的不断完善、用户数据的海量存储,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逐渐成熟,网上支付企业具备了个人征信业务的基本资质。在国家放开企业构建征信业务的权限后,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8家机构获批开展个人征信业务。未来,阿里基于支付链、腾讯基于用户关系的个人征信系统,联合人民银行等其他征信机构的基础数据将在行业内形成广泛、全面、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2.4 旅行预订

  截至2015年6月,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29亿,较2014年底增长730万人,半年度增长率为3.3%。在网上预订火车票、机票、酒店和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分别占比26.8%,13.3%,13.8%和6.2%。值得注意的是,网上预订酒店的网民规模增长迅速,半年度增长772万人,涨幅9.1%,对在线旅行预订市场增长贡献最大。与此同时,手机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1.68亿,较2014年12月底增长3350万人,半年度增长率为25.0%,是整体在线旅行预订市场增长速度的7.6倍。我国网民使用手机在线旅行预订的比例由24.1%提升至28.3%。

图23 2014.12-2015.6在线旅行预订/手机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图23 2014.12-2015.6在线旅行预订/手机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纵观近两年行业发展历程,在线旅行预定行业呈现出全产业链拓展态势,具体表现为:

  在线旅行预订企业通过频繁投资并购加速战略型产业链扩张。价格战曾经在在线旅行预订企业的市场争夺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由于该模式下企业资金消耗过大而使竞争陷于僵持局面,所以在线旅行预订企业开始持续投资并购拓展产业链,通过资源整合重组强化资产和业务,实现品牌增值。以携程网为例,2014年至今,其先后投资了途风网、途牛旅游网、同程网、世纪明德、艺龙、易到用车等企业,通过这一系列投资并购强化了北美、加拿大等地出境游、景区门票、游学、酒店和用车市场。

  在线旅行预定企业通过业务拓展打通全旅行流程服务链。其中以用车和汽车票业务尤为明显。经过多年的发展,机票、酒店、旅游度假产品、景区门票已经成为在线旅行预订企业较为成熟的产品业务。随着叫车软件的兴起,在线旅行预订企业纷纷与汽车租赁企业、叫车软件等新兴上游供应商合作,拓展用车相关的高频消费业务。除此之外,在线旅行预定企业还拓展汽车票业务,满足用户中短途出行方式多样化选择需求。从而构建和完善在线旅行预订一站式服务体系,进行全产业链布局。

  在线旅行预定企业通过业务模式融合丰富平台供应链主体。为了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在线旅行预订企业一度奉守独立的业务模式,包括:代理商、开放平台和自营模式等。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实现产品渠道来源的多元化选择,提升用户消费体验和品牌忠诚度,在线旅行预订企业的代理商和开放平台模式、代理商和自营模式彼此开始渗透融合。比如:携程开启开放平台思路,去哪儿的酒店业务引入代理商理念,经济型酒店增设代理商模式等。融合后,在线旅行预订企业取长补短,不仅丰富了产品现有的供应模式和渠道来源,而且使企业的收入模式更加多元化,从而促进营收增长。

图24 2014.12-2015.6 中国网民各类在线旅行预订服务使用率图24 2014.12-2015.6 中国网民各类在线旅行预订服务使用率

  2.5 互联网理财

  历经高速增长期后,2015年上半年互联网理财使用率进入平台期。截至2015年6月,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为7849万,与2014年底持平,网民使用率为11.8%,较2014年底下降了0.3个百分点。

图25 2014.12-2015.6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图25 2014.12-2015.6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互联网理财产品使用率在2015年进入平台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理财市场整体环境变化显著,股市暴涨使得股票成为网民投资理财的焦点,对互联网理财市场用户起到较大分流作用。2015年上半年,网上炒股或炒基金的用户规模增加1809万人,其中年龄在30岁及以下用户占到41.8%,股市对于低龄理财者群体产生较强吸引力,而低龄、低净值投资群体恰是互联网理财用户的核心用户群。其次,受宽松货币政策影响,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持续下跌,当前市场主流产品收益率跌破4%,“宝宝”类产品自身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有所减弱。

  从趋势分析,互联网理财产品向多元化转变。2015年,各互联网金融公司在众多理财领域与生态伙伴展开积极合作,互联网理财市场产品已由初期货币基金包打天下转变为货币基金为主,债券型、指数型基金和P2P模式的借款产品快速成长的新格局。虽然货币基金已进入低收益率水平时代,但其高流动性和相比储蓄的利息优势依旧存在,且客户端产品与众多生活消费场景天然对接,依然具有很高的投资配置价值。受过初期互联网理财启蒙的投资者寻求更高收益理财产品的需求日增,债券型、指数型基金等高收益理财产品为网民投资提供了更多选择,并有望带动互联网理财市场的第二轮增长。

  扫一扫,一起坐看风云变幻。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科技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techsina或新浪科技)。

文章关键词: CNNIC互联网调查报告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