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梦仪
从打车软件、专车软件,再到拼车软件,方便出行的各家软件公司正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各大公司也是铆足了劲,纷纷推出“补贴”进入烧钱大战。不过,高额补贴也逐渐催生出了灰色职业:刷单。
而与当年打车软件渐入江湖时期不同,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刷单已经逐渐成为各家出行软件无法摆脱的“慢性病”。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为了方便刷单,刷单者与司机组建了无数微信群和QQ群方便交易。随着双方需求的扩大,刷单软件、刷单手机甚至刷单账号都在网上大肆叫卖,从软件、硬件,再到平台和人员,刷单显然已经成为一个产业链条,来服务想偷懒的司机,从中获利。
刷单成专车软件的“慢性病”
刷单现象存在的原因,是由于各家打车软件的补贴金额已经超出了正常接单的收入。目前,各家出行软件的主要竞争手段之一就是补贴。
比如Uber,在5月份司机若做满了20单,下周早晚高峰单就可以拿到车费三倍以上的补贴;6月份前期时,如果司机一周满30单,就有7000元的补贴。不仅如此,早晚高峰的补贴较高,分别是1.6倍和3.2倍,这个时段也是刷单的高峰时段。有些司机为了补贴的车费,就会找人刷单。据悉,Uber刷单军团遍布全国大城市,分布于北京、上海、广东、辽宁、云南等地。
某Uber司机向记者表述了刷单的全过程。其透露,有专门的刷单微信群和QQ群让刷单人和司机建立联系,比如以“护士给病人打针”的暗号暗示有生意。Uber的刷单价格不超过90元车费,总共收费40元,高峰期另加10元。做满10单,每单返利5元。
该司机透露,每个刷单人都能保持用十几个手机号来做接单,一直到能接到自己司机的单才停止。“Uber有GPS定位,不跑是不能结算的,司机就通过空跑完成订单,以此类推。”上述司机透露,在一周满30单补贴7000元的时候,很多司机都采用短途订单的刷单方式立即刷到了30单的量并拿到了补贴。
随着打车软件、专车软件的逐渐普及,刷单也越来越普遍,“职业刷单人”的出现也使得刷单正式成为整个出行软件的“慢性病”。有在Uber和滴滴同时做的司机曾向记者透露,刷单重灾区是Uber。
其表示,一方面Uber相比滴滴快的来说补贴更高,有时候补贴并没有里程限制,通过空跑可以完成补贴要求;另一方面,Uber的计费周期为一周,无论是高峰补贴、还是满单补贴都是周结。“不像滴滴快的都是月结,完成任务比较困难”。
职业刷单形成生态
之所以刷单成为了慢性病,原因除了屡禁不止以外,其自然而然形成的生态链条也让刷单在未来变得更加难以根除。
目前,职业刷单人还会给司机提供一条龙服务,甚至只需要提供司机账号密码,也不用出车,其余都由职业刷单人操作,就可收钱。分成上,职业刷单人收取车费加佣金,司机接收补贴。这期间,司机只需要提供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其他都是电脑虚拟操作,包括虚拟定位、定位跟踪、自动行驶、自动接单以及乘客端自动下单。
而根据记者的调查,目前服务于职业刷单人的整个产业链包括应用软件、专业手机、专车账号、优惠券等等也早已形成了一种生态,并开始逐渐成熟。
根据记者了解,职业刷单人需要的是多个账号和手机号,并且有反侦察能虚拟GPS的手机以及软件,有时候也需要有优惠券来提供支持。而这些东西,除了在各个刷单专业群中有销售以外,在某网络平台上也应有尽有。
记者在某网络平台上搜索Uber,便会弹出47页内容,均是销售“专业手机”的,价格在200到1000多元不等,手机之中都装有模拟定位,而且可以一键同时改串号、机型和MAC,防止专车软件侦查。甚至有专门的sim卡开卡器,方便手机号转换。
对于此事,记者联系了Uber相关负责人,截止到发稿时间,此负责人并未给记者回复。
企业与司机间的博弈
虽然刷单严重,但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之中,补贴暂时无法取消,企业与刷单人之间的博弈便在各个出行软件之中悄悄对招。
“对于刷单,我们有反作用力机制,应该说我们与他们一直在进行博弈,其实就是看谁跑得快。”一位专车企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次出现加速器或者司机新的刷单方式时,公司都会有相应的反作用力部门,对产品做重新的设计或者加重反作用力动作。
除了修复bug,考查司机的取消率也是一种手段。各家企业都将司机订单的取消率作为衡量补贴发放的标准,这个取消率基本上都在20%以下。除此以外,定期核查司机路线,包括乘客推荐和司机接单,其订单是否很多的时间以内都是同一个乘客,也是手段之一。不仅如此,不少公司还会与租赁企业联手,将刷单率与租赁企业以及旗下司机挂钩,以期减少刷单现象。
但是,刷单情况依旧屡禁不止。易观国际分析师张旭指出,刷单将会长期存在,其原因还是有利可图,获得利润相比付出的成本来说更大。而目前刷单手段的高明,已经很难让各家软件公司从技术上分辨是真实订单还是虚假订单。而如果增加监测机制,很容易误伤到正常接单的司机和乘客。“比起误伤造成的影响,放过几个虚假订单的影响其实更小”。
受到刷单的影响,Uber的业务量也备受质疑。公开资料显示,美国新闻网站Quartz报道发表题为《假司机假乘客造就Uber在华高速增长假象》,称有中国用户注册多个Uber账号假冒司机、乘客进行刷单,Uber对外宣称的“在中国每天完成10万订单”等数据存在水分。
张旭认为:“对于Uber来说,他们更多需要的是中国市场的用户以及订单数量。”其认为,Uber近期也专门成立了中国分公司。而从融资的角度考虑,Uber与资本方讲得则是其平台的用户增长率和订单增长率。目前无论刷单率有多少,Uber的订单量增量达到期望的标准,对于Uber来说是比较合适的。
扫一扫,一起坐看风云变幻。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科技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techsina或新浪科技)。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