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不是互联网- 从滴滴打车好到违法谈起

2015年06月06日02:08   华夏时报 微博    收藏本文     

  ■贺江兵

  跟很多人一样,笔者第一次听到“互联网+”这个概念是今年初,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简单点说就是需要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促进各行各业产业发展。它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滴滴专车,就是典型的“互联网+”,但其最近麻烦不断。同样,在今年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有权不能任性。

  先是广州、成都、北京交管部门限制甚至宣布滴滴专车违法,还是上海市具有国际范,人家跟滴滴公司达成和解了,各自满意。

  现在,问题来了。既然北京交管部门认为滴滴专车违法,上海官方与滴滴公司达成和解,难道各地对法律的认识不一样,还是法律不一样?

  据凤凰网报道,凤凰网从多渠道证实,6月3日下午,交通部召开座谈会,讨论出租车深化改革的意见,其中涉及即将出台的约租车管理办法。有与会者透露,对于“租赁车私家车能否接入专车平台”,将会是“很严厉的管控”,即平台方的约租车车辆需要具备营运资质。

  同样来自凤凰网的报道:“对社会关注的话题,政府能事先征求各方意见,体现了贯彻重大决策程序的精神,我们是给予肯定的。”参与会议的交通部管理学院教授张柱庭称,在会上“各方利益不同有不同看法”,但最后拍板下来的结果如何,还在流程中,有不确定性。

  “相比以前交通部的屡次表态,这在管理上可能是一个倒退。”有专家如是称。也有专家表示,这与之前交通部的表态一脉相承。1月9日,《人民日报》援引交通部表态,称“专车”是“创新”,但禁止私家车参与运营。3月13日,交通部部长杨传堂曾在人民大会堂表态说,对私家车能否接入专车,“永远不允许”。

  这位官员显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好好领会到位,事物都是发展的、运动的,没有永远的、静止的。

  很多去过台湾地区的朋友讲,他们打车往往遇到退休的高官、退伍军人等。交管部门对自家车变出租车把关,比如无暴力犯罪记录、无重大驾驶事故记录等。台湾的出租车并没有太多负面新闻曝光。台湾的经验为何不学?

  我记得民生银行在应对即将到来的利率市场化,他们学习的就是台湾经验。民生银行发展规划部总经理龚志坚说,台湾地区的文化、风习等跟大陆最近,因此学起来更容易。

  很希望各地、各方面都能像民生银行那样虚心学习台湾的管理经验。

  最近,著名开发商、网络大V任志强发表了一篇《以法治国》的文章,他写道:打车软件有许多种,也许还不够完善。但社会已经用人们行为的选择证明了这是件好事。更多人、车早就在宁愿违法也要使用的投票中给出了答案。一是打车软件方便了许多人的出行,打破了原有出租车单一的垄断;二是许多车是顺路载客的,减少了空驶和单人乘驾的车辆运行。大大减少了道路的拥堵和尾气的排放;三是降低了出行的等待时间和价格,提高了生活的品质和效率;四是当打车软件纳入正轨时,会将所有汽车的后备箱也纳入到小型货运的范围,让市内,尤其是繁华地段的货运大大减少。更方便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效率的提高。五是成熟的发展之后,车辆运行的时间可以被充分利用。如上一堂英语课等。互联网会给未来无限的想象空间。无论如何打车软件都会大大地减少车辆的空驶排放,提高车辆的运行效率,有利于交通环境和空气质量的改善。

  作为一个在北京打车十年的消费者,笔者完全赞同任志强的看法。笔者对各家出租车大致了解,我很负责地说,很多出租车司机根本没有服务意识,各种不舒服都遇到过。去年初,我在《华夏时报》上发表过《滴滴快的打车的金融意义》(选入《金融的真相》一书中)。任志强的看法更全面,分析得十分到位。

  本人自去年用了专车之后,再也不用出租车了——喝高了点错了除外。专车上有水,可以充电,人员素质相对较高。

  本来,本人对出租车或者专车研究不多,但是,你们快要影响到我现实生活了。你们有权,也任性,但别影响我的生活。谢谢!如果把专车废了,肯定会影响我的幸福。

  (作者为金融评论员、《金融的真相》一书作者)

  扫一扫,一起坐看风云变幻。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科技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techsina或新浪科技)。

文章关键词: 互联网出租车专车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