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装备受热捧 谷歌亚马逊押注机器人

2013年12月26日 15:21   新闻晚报   

  智能制造装备迎来战略性发展契机

  机器人神通广大蓝海在前 一杯羹尝鲜结缘利润在后

  □晚报记者 任文娇 报道 制图 任萍

  在影视文学中,机器人是一种奇妙的存在,它或有情有义拯救人类于水火间;或阴暗邪恶致人于险境之中。在现实生活中,机器人尚未如此神通广大,但也已在工业、服务、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施展身手。

  一周前,谷歌宣称收购了一家机器人制造公司,这已是谷歌近半年来收购的第8家机器人公司。受此带动,上周,A股机器人板块在大盘萎靡的情况下逆势上涨。从年初至今,机器人股价已上涨近6成。蓝海在前,近期国内多家上市公司也向机器人领域挺进,意图分一杯羹。

  【战略】

  谷歌亚马逊押注机器人

  谷歌日前宣布收购波士顿动力公司,对于收购价以及相关财务信息谷歌并未透露。主导这起收购的谷歌方面负责人是“安卓之父”安迪·鲁宾,这是谷歌公司近半年来第8次收购机器人公司。鲁宾认为收购波士顿动力的意义堪比“登月”。

  据外媒报道,谷歌将成立一个研发机器人的新部门,由安卓操作系统主管安迪·鲁宾负责。

  在被谷歌收购之前,波士顿动力一直为美国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署(DARPA)生产机器人。目前,波士顿动力与国防部还签有价值几百万美元的合同。谷歌表示,波士顿动力会继续履行所有与政府所签订的合同,但谷歌并不会承担任何军事方面的工作。

  谷歌方面未透露今后对该公司的战略部署。项目主导人安迪·鲁宾也未就该公司于机器人方面的计划有所透露。

  《麻省理工科技创业》杂志网络版此前刊登题为《谷歌最明智的机器人收购案》的评论文章称:由于波士顿动力公司在步行机器人领域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所以这起收购是该公司挺进机器人领域的过程中最明智的举动。

  1992年,波士顿动力公司由时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马克·莱伯特成立于马赛诸塞州沃尔瑟姆市。在上世纪80年代,马克·莱伯特领导卡内基梅隆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专门研发步行机器人。1992年,莱伯特离开麻省理工学院,开创自己的事业。

  波士顿动力生产的“猎豹”机器人,比牙买加飞人博尔特的速度还要快;“大狗”机器人可以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平稳前进;“野猫”机器人能以大约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疾驰。最近,波士顿动力还为美国国防部开发了“阿特拉斯”人形机器人,该款机器人可在灾害中展开救援任务。据悉,这些机器人的研发资金多数都来自军方。

  谷歌并不是唯一一家布局机器人项目的大公司。亚马逊最近表示计划未来用无人机送包裹。尽管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对美国领空无人驾驶飞机的规则预计要到2015年才能完成,这也意味着无人机计划首先面临着监管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外界认为的“不可能”因素。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佐斯坚持认为:“我知道这看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但它是现实中可以实现的”。

  亚马逊无人机送货计划中的“快递小哥”是会飞的机器人“八爪直升机”,直接接收来自仓库的指令根据GPS卫星将货品送至客户家里或者办公室。亚马逊称,通过无人机交付的快递最重为5磅。

  贝佐斯表示,无人机完全取代现有的物流系统还需要4至5年时间,目前该项目只在小范围内测试。

  虽然机器人和无人机以往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投炸弹、拆弹等等,但其民用和商业潜力正是消费品行业公司所感兴趣的。毕竟从成本角度来说,无人机的出现将很大程度上节省了物流公司的人力支出。

  谷歌快马加鞭布局机器人领域,“从制造业发展趋势来看,是有一定战略意义的。目前全球制造业都在提倡‘智能制造’,装备、机器都要有一定智慧程度。智能制造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而机器人恰好是智能制造的一个典型产品。用人成本越来越高是制造业发展的一个趋势,选择机器人产品代替人力介入流水线也是控制成本的一个方式”,上海市机械自动化以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俞涛对晚报记者说。

  【布局】

  智能制造装备涌入A股

  1959年,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1987年12月18日,冶钢1号机器人于北京通过了部级鉴定,成为我国第一部完全国产化的机器人。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渗透率不到日韩等领先国家的1/10,并且应用集中在汽车制造领域。

  但自2010年以来,我国机器人需求快速增长。从宏观背景来看,在投资高速增长结束后,人口红利渐失是各界共识,尤其是2010年之后,劳动力成本上升尤为明显。这也为机器人发展提供了好时节。

  于此背景下,不少企业纷纷涉足工业机器人领域。据兴业证券统计,2010年当年的工业机器人进口跳跃式地增长了188%,达到1.5万台,而2011年机器人新装量继续快速增长至2.26万台。2006年到2011年间,年供应量增加接近四倍,年均增长31%。

  从全球机器人密度的比较中显示,我国虽为制造业大国,但平均每万人保有的机器人量仍较低,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平均每万人保有的机器人数量是21台,国际平均水平是55台,其中美国是135台,德国是251台,日本是339台,韩国是347台。未来市场待发展空间依然十分巨大。

  2012年,国家工信部颁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迎来了战略性的发展契机。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纷纷公告表示进军机器人行业或者加码投资。仅12月份就有两家公司公告称与机器人“结缘”。

  本月16日,佳士科技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8000万元在深圳投资设立机器人业务全资子公司。子公司经营范围是机器人及部分关键器件的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的研发、市场推广以及机器人相关业务的对外合作。

  12月10日晚间,主营为电脑针织横机研发的慈星股份公告称,公司拟与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芜湖滨江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尉建英签订《芜湖固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协议》,通过设立芜湖固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合资经营机器人驱动及控制系统项目。芜湖固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中,慈星股份出资350万元,出资占比35%。

  投资建设的“机器人驱动及控制系统项目”总投资额为1.2亿元,分两期建设; 一期投资5000万元,建成后年产机器人控制器5000套,2016年项目达产之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净利润1393万元。

  今年早些时候,综合公告信息,今年7月,秦川发展公告称,计划投资1.94亿元建设9万套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技术改造项目,预计2015年达产。同月,上海机电出资2.62亿日元,入股纳博特斯克(上海)传动设备商贸有限公司,发展精密减速机。今年9月,新时达宣布使用超募资金5000万元设立机器人业务子公司,建设年产1000台(套)机器人产业化项目。今年11月,亚威股份以1250万欧元购买德国徕斯公司部分机器人技术,并与其成立合资公司生产机器人本机和系统自动化集成开发。截至目前,沪深两市涉足机器人的公司已超过30家。

  作为两市机器人概念股的龙头,机器人的主营业务是工业机器人、物流与仓储自动化成套装备、自动化装配与检测生产线及系统集成、交通自动化系统等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机器人公司的问题不在于没订单,而在于产能跟不上。今年8月,在全景网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该公司曾在回复投资者有关产能提问时称,公司存在产能不足的情况。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意见反馈 值班电话:010-62675595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