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路透社上周五刊登题为《小米绝不能浪费炒作机会》(Xiaomi can’t afford to let its hype go to waste)的评论文章称,小米虽然获得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实现了不俗的增长,但用户忠诚度有待提升,否则非但成不了“中国的苹果”,反而有可能沦为“中国的Palm”。
以下为文章全文:
小米挖走了谷歌的一位高管,但它能否夺走硅谷的科技桂冠呢?2013年第二季度,这家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在中国的智能手机销量已经超过了苹果公司的iPhone。最近的融资数据显示,其市值也在短短一年内从40亿美元陡增至100亿美元。聘请谷歌前高管雨果·巴拉(Hugo Barra)将进一步为小米造势,该公司绝不能浪费机会。
小米的商业模式是由硬件、软件和社交网络三部分组成的。小米的操作系统基于Android开发,每星期更新一次,深得极客们的喜爱。服务和社区也是它的强项。用户可以通过微博寻求帮助,并在几分钟内获得回复。饥饿营销同样是该公司的制胜法宝之一,正因如此,价格低廉的红米手机才在上市后90秒内被抢购一空。
该公司尚未披露最新一轮融资的细节,但100亿美元的估值并不算太夸张。小米2013年计划销售2000万部手机,几乎是去年的3倍。假设平均每部手机售价250美元,全年营收将达到50亿美元。假设该公司的净利润率为10%,那么该估值对应的市盈率约为20倍。
小米真正缺乏的是一条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保护其市场份额不会萎缩的“护城河”。该公司的操作系统已经吸引了大约2000万近乎疯狂的粉丝,但百度、阿里巴巴和华为等资金更加雄厚的公司,也在瞄准用户的小屏幕。小米目前主要依靠的是对用户的初期吸引力,并未像苹果公司一样形成太高的忠诚度,也没有像黑莓一样瞄准大企业的电子邮件用户。
热门科技创业公司在其他市场的表现喜忧参半。对小米来说,最大的挑战或许是在扩大用户基础的同时,保留住核心粉丝。目前为止,小米的重点还是着眼于服务和与用户的沟通,并不依赖硬件,表明炒作是值得的。挖角谷歌是一则妙计,但要把小米变成“中国的苹果”,还需要增强用户粘性,否则,他们最终可能沦为“中国的Palm”。(书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