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媛
[ 曼宁在2010年泄露的秘密文件数量当年创下了史上之最,这次审判也创下了美国对泄密行为处置的严厉程度之最 ]
斯诺登的“前辈”、曾向“维基解密”网站泄露大量机密文件的美军士兵拉德利·曼宁(Bradley E. Manning)于当地时间7月30日被判间谍罪名成立,同时其他总共19项罪名可能令其面临136年监禁。
曼宁在2010年泄露的秘密文件数量当年创下了史上之最,这次审判也创下了美国对泄密行为处置的严厉程度之最。
而此刻最惴惴不安的恐怕是仍滞留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中转区的斯诺登。尽管曼宁案是在军事法庭的判决,但无法不让人联想到该判决是否会对未来非军事类似案件有任何指标性意义或影响。
曼宁“间谍罪”成立
当地时间7月30日,在仅几分钟的开庭时间内,法官、陆军上校林德宣读了判决,在21项指控中,通敌罪、非法拥有国防资料两项指控罪名不成立,但包括间谍罪在内的其余19项罪名均成立。
此次庭审的地点在华盛顿以北的大型军事基地米德堡,而这里也是美国网战司令部(USCYBERCOM)以及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所在地。
根据《反间谍法》,19项罪名全部成立可能会令25岁的曼宁面临漫长的刑期,如果每项罪名所对应的最高刑期相加,曼宁可能面临136年监禁。
而军事公诉人则试图推动对曼宁实施更严厉的判决,他们将曼宁称为“卖国贼”,并称曼宁的行动帮助了基地组织网络。
2010年,在伊拉克战场担任美军情报分析员的曼宁被捕,他将获取的机密文件传送给“维基解密”网站,随后该网站向公众披露获取的机密文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曼宁传给“维基解密”的文件和资料包括大量美国外交电报和伊拉克、阿富汗战场的原始情报。曼宁此前已承认涉及泄露约70万份文件的多项指控。
不过令曼宁和其家人稍感安慰的是,法庭宣布通敌罪和非法拥有国防资料两项罪名不成立。通敌罪是所有指控中最严重的一项,如果该罪名成立,曼宁将面临终身监禁,不得假释。
“法官同意我们的主张,曼宁从未打算以任何方式帮助美国的敌人,这令人欣慰。”曼宁的家人在一份声明中称,“曼宁爱自己的国家,并以身为美国军人为荣。”
量刑过重引争议
美国布伦南司法中心(Brennan Center for Justice)的戈伊坦认为,尽管曼宁被判“通敌罪”不成立,但该案判决之重仍是“罕见的”。“他是少有的几个因向媒体透露消息而被控违反《反间谍法》的人之一。”她说,“除曼宁外,仅有一个审后被判有罪的人,而后来此人获得了赦免。”
另有分析称,本次法庭在被告缺乏蓄意损害国家利益的证据的情况下,就给出如此严厉的判决,一方面有“杀鸡儆猴”的意味,另一方面将使此案成为一个可怕的先例。
包括曼宁在内,奥巴马政府已经有7名政府人员以及雇佣人员因泄密而被判间谍罪。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预测,曼宁案后美国可能展开规模空前的、全世界范围内的泄密行为打击行动。
“关于曼宁以及‘维基解密’造成损失的官方评估尚未公开,但我的观点是多数损害是微妙的。”美国政府安全专家史蒂芬·阿夫特古德说,“机密信息的披露让人们对美国政府的能力产生质疑,无论是在外交、军事行动或情报方面。这不是一件小事。”
在曼宁案中,美国政府一直指责曼宁给美国国家利益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从判决结果“通敌罪”不成立来看,奥巴马政府似乎有些夸大其词了。
美国国务院前发言人克劳利称,曼宁的行为违背了其军事誓约,并将真实生活和职业置于危险中,但对美国的战略损害“是短暂的”。
对斯诺登杀鸡儆猴
尽管曼宁案属于军事案件,但人们仍无法不关注该判决是否会对未来非军事类似案件有任何参考意义,尤其是对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棱镜”计划泄密者斯诺登来说。
在挖出并惩罚那些国家安全“泄密者”这件事上,美国总统奥巴马比其任何前任都更加积极、强势。
在“维基解密”披露美国机密文件后,奥巴马下令采取新措施保护政府电脑中储存的机密材料,而在去年11月,为了阻止未来再次发生像曼宁这样的泄密事件,奥巴马发布了《国家内部威胁政策》。在新政策和措施下,美国政府机密网络会自动监测异常的大量数据下载,但这仍未能阻止斯诺登下载大量高度机密的美国国家安全局文件。
今年6月初,斯诺登向媒体披露了美国情报部门监控通信信息的“棱镜”项目,6月23日他作为中转旅客到达莫斯科舍列梅季耶沃机场,至今滞留在该机场中转区。
奥巴马政府多次表示,斯诺登应该回国接受重罪指控。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麦克福尔近日在社交网站上写道,美国要求斯诺登回国,而不是引渡。
而在6月下旬,有美国媒体报道称,联邦检察官已向弗吉尼亚州东部法院递交了密封文件,正式对斯诺登提出包括从事间谍活动、盗窃以及转移政府财产等多项指控。
7月16日,斯诺登正式向俄罗斯提出了临时避难申请,理由之一就是如果回到美国,会遭受折磨甚至面临死刑。斯诺登的父亲隆·斯诺登近日表示,对儿子的行为感到欣慰,同时,他谴责奥巴马政府将儿子定性为“叛国者”,宁愿让儿子留在俄罗斯。
阿夫特古德称,军方和非军事泄密案件有很大区别。“每一个《反间谍法》相关案件并不一定参照此前类似案件的判决。”他说,“曼宁案可能会对政府在处理泄密案件时产生一些‘心理’影响,但这都无法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