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监管箍紧:各方坐等“第二只靴子”

2013年07月15日 09:31   IT时报 微博   

  司机:懊丧装晚了 交港局:开车不许用手机 打车APP:与官方合作没预案

  IT时报记者 忻云

  禁止加价、禁止司机采用显示乘客目的地、乘客详细信息等功能的打车App……当各种政令“禁止”撞上高度市场化的打车App,效果难料。

  打车软件会继续彪悍生长,策略性服软,还是干脆被“招安”?业界猜测纷纷。其实,下一步的走向,打车软件们自己也不明确。

  “电调”不如APP

  7月的一个周末,记者坐上一辆大众出租车,司机赵师傅遇到红灯停车时,拿出手机嘟哝着:“为什么最近装了打车App,我却不太懂怎么抢单?”最近的几个月里,这样的场景十分熟悉,刚安装软件后不会操作却跃跃欲试的神情,在记者接触过的多名司机脸上都浮现过。

  就在之前几天,上海市交港局制定了《关于规范本市出租汽车预约服务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禁止出租车司机使用具有价外加价、显示乘客目的地、乘客详细信息等功能的技术产品承接预约服务;乘客到达目的地后,司机应按计价器显示金额收取运费,不得收取违反行业相关规定的其他费用。

  当记者把这一消息告诉赵师傅时,他为自己“装晚了”懊悔不已。

  据赵师傅介绍,终于按捺不住安装打车App是因为前几天接电调的遭遇。当时他好不容易开到叫车者的小区,发现门牌号分布不规则,十分难找,在小区里兜了几圈后打电话对方又不接,最后在开出小区后门时才发现那对叫车的老夫妻竟在这里等候,迎接赵师傅的是对方的一通抱怨。

  这样的遭遇很多司机都有。

  事实上,打车软件的核心价值也许并非像外界以为的那样仅在于“加价”,在“抢单”同时便能与乘客有第一时间的沟通,并显示乘客详细信息,从一开始便是让很多司机更喜欢打车软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具体通知近期下发

  7月10日,记者致电此前采访过的几位安装了嘀嘀打车或快的打车的司机,他们均表示自己还在使用上述软件,并未受通知的影响。

  “那些禁止的条款是从新闻里看到的。不过目前还没有任何方面向我们明确提及此事。”大众司机万师傅和海博司机倪师傅称。他们还表示即使通知真的下达,自己也不准备马上照做。

  “车队对驾驶员的处理,只有乘客投诉之后才会发生。比如我不定期清洁车子,对乘客粗鲁,但没有一条是规定手机里不能装什么。”万师傅认为。

  某打车软件人士告诉记者,在一些为司机安装软件的摊点上,每天工作还在进行,“还有很多司机来装。”

  对于这类反馈,市交通港口局合作交流处副处长黄晓勇向记者表示,相应文件已在印发中,短期内就会下发。至于是否会要求出租车公司对司机加大限制、展开专项检查等,他并未明确回答:“虽然这类现象很难监管,但我们希望各界都能从正面引导的方向去看待这个问题。”

  他指出,通知中的各项禁止条款在对司机的管理条例中并非没有相符的条款,最明确一条就是司机在行驶途中不允许使用手机,一旦使用,乘客有权拒付车费。

  是否被“招安”尚未明确

  此番上海监管部门对于打车软件的管理规定,并不仅针对之前讨论的热点——“加价”,几条“禁止”内容,颇让打车软件们错愕。

  “其实对于删除‘加价’功能,不少打车软件都有一定心理准备,‘加价’单子平均只有10%左右比例,应该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微信打车应用“打车小秘”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打车小秘”是国内第一个在微信端将“加价”功能删除的打车软件。据了解在其App版本中也将去掉该功能。

  “我们是主动响应政府举措,其他软件还没有删掉该功能。”这位人士表示,打车软件一定程度上欢迎政府机构对该市场进行规范,“不过如果连目的地和乘客信息都不能有,司机怎么判断自己要不要接这个单?那样打车软件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从交港局的举措来看,第三方运营商提供出租车预约服务,应与出租车企业或调度中心合作,并定期向合作企业或调度中心提供业务相关数据。不过从记者对沪上打车软件方和出租车公司的采访来看,双方都还没有做好明确的合作预案。

  “是否与出租车公司合作目前还不便对外说。”一位打车软件负责人称。据记者了解,近期内还会有打车软件继续以高投入转战上海市场。

  不过与当初的自信满满相比,也有从业者坦承,一味从市场角度出发抢占份额,未及早做好应对监管的预案,是其在各地陷入被动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意见反馈 值班电话:010-62675595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