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计划泄密者斯诺登:叛国者OR救世主?

2013年06月25日 11:22   南都周刊   
保卫斯诺登 保卫斯诺登

  编译_七猫

  他拉着一个黑色的小型行李箱、背着双肩包出现在香港国际机场时,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叫爱德华·斯诺登的男子。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他几天,你就会发现,这可不是你平常看见的那些普通游客:他几乎不离开酒店房间;在需要输入密码的时候,他总穿着一件能把他整个人淹没的宽大的红色帽衫,同时小心遮住键盘,生怕会被哪里隐藏的摄像头识别到;而且他用枕头将酒店房间的门缝填满,以防隔墙有耳。

  你无法责怪他有些神经质的偏执,毕竟,他手里掌握着美国政府的最高机密。如今,他已是世界上最知名的间谍、爆料者和逃犯,各国新闻机构将他形容为美国的“头号通缉犯”,美国议会成员称他为“叛国者”,而也有不少人,将他捧为“真正的英雄”。

  “获知世上每个人说的每一句话”

  斯诺登从未希望成为世界的焦点,他以前也从不认为,自己的政治价值观会与美国政府发生如此重大的冲突。

  他从小生长在北卡州的伊丽莎白城,后来举家搬到了马里兰州,与许多政府机关比邻而居。2003年,他曾参加过一个训练项目,试图加入美国特种部队。“我想参加伊拉克战争,”他说,“因为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帮助那些被压迫的人民取得自由。”但是,他很快发现,这场战争并不符合他的信念,然后在他于训练中摔断双腿后,他被赶出了军队。

  但他在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找到了一份工作,给这个机构在马里兰大学的隐蔽站点当保安。再后来,他去了中央情报局(CIA),开始在IT安全方面做出贡献——他曾在马里兰州一所社区大学学习过计算机,但他并未完成他的学业,他甚至连高中文凭都没取得;然而,凭借着他对互联网的理解以及他在编程上的天赋,他很快获得了擢升。

  但是,他在CIA看得越多,他就越感到不安:“这里的秘密大多数都是针对某个人,而非某个机构或某个体制。”不过,他当时并不打算将自己的不安倾诉出来,因为这是国家机密,而且他相信奥巴马总统的上任会改变这一切。后来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一直在寻找一个领导者……直到我意识到,所谓的‘领导’,就是第一个主动去做这件事的人。”

  他在2009年离开了CIA,加入了一家名为Booz Allen Hamilton的私人公司。这家公司是NSA的外包公司之一,当时他被分配到一项任务,是帮助NSA在日本军事基地的分支机构设置监视网络。也就是那个时候,他“发现奥巴马不但没有遏制那些政策,反而将那些政策更发扬光大了”;在其后三年里,他接触到越来越多NSA的监视项目,号称“目的是要获知世界上每个人说的每一句话和做的每一个动作”。

  其中一个监视项目,由NSA主导、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参与的绝密监视计划正在悄悄展开,那就是编号为“US-984XN”的棱镜计划(PRISM)。

  这项计划的目的是对网络上的所有流入和流出美国的通信数据以及储存在美国的既存数据进行深度监听。许可的监听对象包括任何在美国以外地区使用参与计划公司服务的客户,或是任何与国外人通信的美国公民。NSA通过参与棱镜计划的科技巨头们,可以获得被监听对象的所有电子邮件、视频和语音交谈、视频、照片、网络通话、文件传输、登录下线等活动通知以及社交网络细节。《华盛顿邮报》报道称,NSA有近七分之一的情报采用了棱镜计划提供的数据,而在奥巴马2012年的每日简报会议中,情报人员在对总统汇报情况时,总共引用了1477次来自棱镜计划的情报。

  你的隐私,美国政府的所有物

  棱镜计划始于2007年,当时还是小布什政府执政期间。NSA和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从一开始就是这个计划的主要策划者;白宫当然也是知情的,而且总统还得是最终的拍板人。不过那个时候,参与计划的科技公司还比较少,规模也不像现在这么大。在斯诺登接触到棱镜计划并决定将它曝光之时,已有9家科技巨头参与到了这个计划之中: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贝宝聊天、YouTube、Skype、美国在线和苹果。据报道,Dropbox本来是下一个要加入计划的科技公司。在当今最热门的硅谷公司中,唯有Twitter不在其列。

  任何对现今互联网有概念的人都知道,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微软Windows和苹果MAC OS占有全球市场将近99%的电脑操作系统份额,谷歌Android跟苹果iOS占据全球移动操作系统的91%,谷歌Gmail、微软Hotmail和雅虎邮箱是电子邮件服务的三甲,Facebook是当今社交网络的王者,而说到网络聊天,则离不开Skype、Facebook聊天、贝宝聊天跟谷歌环聊。

  NSA就是通过这9家科技巨头,来监视所有流入和流经美国的通信数据。许多人不知道的是,电话、电子邮件和线上聊天往往经由最廉价的通路而非物理意义上最近的通路而抵达彼端,你无法绝对预测这些通信会流经哪条通路;而且,用户数据并不总是存储在用户自身所在的国家里。例如,Facebook在其隐私条款中称,所有用户必须同意他们的数据“被转送和存储在美国”。因此,这个世界上大多数通信都会流入或流经美国,也就是说,你的邮件跟你的聊天记录很可能早就成为了美国政府的所有物。

  NSA监视用户的网络活动,这也早就不是什么新闻,根据美联社的报道,早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微软就已经参与到NSA的监视活动中,在其内部还引发了一阵相当不安的情绪。然而棱镜计划的不同之处,在于当今硅谷最流行的“大数据”。

  所谓的大数据,就是由于特殊的行业性质,IT公司手中掌握着海量用户的各种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从中发现流行趋势、用户习惯等有用的信息,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而棱镜计划,如其代表所显示的那样,则起到一个聚焦的作用:情报人员设置了多个关键字来判断一个目标的“特殊性”,其置信度至少需要达到51%,才会被标为“可疑”;与此同时,他们无差别地监视所有进出美国的通信数据,一旦在监听的海量数据中发现一封可疑的电子邮件,分析员能利用网络公司提供的数据立刻定位这个用户,并识别出其身份。有了棱镜,政府能进入到用户的整个收件夹,然后NSA就会在自己的数据库里圈出用户联络过的每一个人并对他们进行调查。

  这个数据库号称针对间谍和国外恐怖分子,但仍有大批美国用户的数据被采集。按照NSA的说法,这些都是“意外”。在这个系统之中,想要滥用职权来针对某个人是非常容易的,照斯诺登的说法,“美国国家安全局已搭建一套基础系统,能截获几乎任何通信数据。凭借这样的能力,大部分通信数据都被无目标地自动保存。如果我希望查看你的电子邮件或你妻子的手机信息,所要做的就是使用截获的数据,然后就能获得你的电子邮件、密码、通话记录和信用卡信息。”

  而且,这个系统避无可避。斯诺登说,他们可以在机器中植入“后门”,于是只要用户连上网络,NSA就能验证你的机器。“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保护措施,你都不可能安全。”

  在此事曝光之初,谷歌、苹果、Facebook等公司纷纷否认自己曾参与棱镜计划;然而一周之后,Facebook于6月14日率先公开相关数据,称2012年下半年,Facebook一共收到9000至1万次政府信息索求,涉及走失儿童调查、跟踪嫌疑人以及恐怖威胁等内容,涉及大约1.8万至1.9万用户账号。微软公司稍后也发表声明说,2012年下半年,这家企业收到的政府信息索求总计涉及3.1万用户账号。

  无论这些科技公司怎么说,斯诺登知道,棱镜计划是对互联网自由和基本人权的恣意侵犯。他意识到NSA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放弃这个监视计划,这个时候,也到了他行动的时候,他说,“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对民主的威胁。”他决定放弃自己现有的舒适生活,包括20万美元的年薪、大好的前途、一起同居在夏威夷的亲密女友以及深爱的家人:“我愿意牺牲所有的这一切,因为我不能昧着良心,让美国政府依靠着他们秘密建造的大型监视体系,去摧毁全世界人民的隐私、网络自由和基本权利……我希望能让公众知道,这些以他们的名义所做出来的事情,其实是在对付他们。”

棱镜计划泄密者斯诺登:叛国者OR救世主?两项监听计划对比

  “天网”笼罩美利坚

  作为美国人,斯诺登本来应该把这样的故事捅给《纽约时报》。然而,斯诺登发现,从前曾有过一篇劲爆的独家新闻,说小布什政府在“9·11”后允许美国国家安全局在未经(法律)授权的情况下监听美国国民,《纽约时报》在2003年就得到了这个消息,但他们选择将其雪藏了一整年,到2004年才刊发。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意见反馈 值班电话:010-62675595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