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P2P借贷服务行业发展简史

2013年05月10日 03:31   第一财经日报   

  “小公司”班底豪华“小生意”门槛不低

  王朋月 李钧

  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前校长萨默斯,摩根士丹利前CEO麦晋桁,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KPCB合伙人玛丽米克,他们都是一家叫做Lending Club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这家经营P2P个人贷款业务的“小公司”,它的股东成员里还包括KPCB和Google。

  如此豪华的班底意味着,他们从P2P借贷的“小生意”里看到了“大前景”。但在这个“大前景”里,美国如此活跃的创业市场,8年来也只有两家商业性P2P公司崭露头角,而且依然还只是“小公司”,直到去年底都还没有实现盈利,仅仅是实现了正现金流——不过,这已经让他们很满意。

  但美国P2P的发展依然被业界视为典范,其中两大原因值得重视:一是其证券化模式;二是成长过程中,监管重视并及早介入,立下规范。正因为这两点,美国P2P借贷行业保持很高的活跃度但没有乱象丛生;证券化所需的商业和监管成本,使一般的P2P借贷公司不能轻易做大(但并不意味着不能生存),却为有能力和创造力的公司提供了较为规范的路径和较好的环境。至少到目前为止,投资界的大佬们还在用自己的资金和声誉为其“背书”。

  这个阵势很大的“小行业”在美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的“大前景”在哪里?

  美国P2P行业缘起

  依靠互联网的力量,P2P借贷平台有效地将借款人和放款人联系在一起,为借贷双方创造显著的价值。过去十年间,P2P借贷服务行业已经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Zopa作为第一家知名P2P借贷平台,到2012年底已经促成约2.9亿英镑的贷款。截至2013年4月2日,美国两家主要的P2P借贷平台——Prosper和Lending Club,各自促成了4.47亿美元和15.21亿美元的贷款。

  虽然Zopa、Prosper和Lending Club成立的时间不同,但是它们的创始人却有着相似的创业理念。这几家机构的创始人都不认同银行用同样的方式和要求来对待有着不同需求的金融消费者,无论是借款人还是投资者(即放款人)。Zopa的创始人Richard Duvall希望创造一种自由的方式,让已经厌倦大银行僵化体制的消费者在使用资金时有更大的话语权;Prosper的创始人Chris Larsen希望“推进借贷过程的民主化”;Lending Club的创始人Renaud Laplanche希望利用消费者的“同质性”来为借款人和放款人提供更好的交易。

  这几家公司成立的时候正好碰上了Web 2.0的兴起和2008年金融危机,前者提供了P2P借贷产生的可能性,后者则是P2P借贷成长的助推器。Web1.0的模式将用户视为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Web2.0则允许用户参与其中,并且创造内容。

  Zopa和Prosper都是在2005年成立的,Lending Club则成立于2007年。不久之后,金融危机爆发了,大型金融机构开始收缩信贷,很多消费者转向P2P平台借贷。金融危机中,高风险的个人投资者受到严重冲击,很难申请到无抵押贷款,于是把目光投向P2P借贷。很多贷款申请被拒掉的大学生也开始对P2P借贷感兴趣。

  这几年,P2P平台的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P2P平台都很忠实地执行着成立之初为消费者提供价值的目的。

  美国P2P平台的发展

  在成立P2P平台的时候,Larsen和LaPlanche都已经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在卖出他们创立的企业之后,正寻找着下一个投资机会。Larsen创立的E-Loan是一个线上抵押贷款提供商,后来卖给了Popular。LaPlanche是一名证券律师,也是MatchPoint的创始人,他后来将MatchPoint卖给了Oracle。正是Larson和LaPlanche在电子商业的经验和与风投资本家之间的密切联系增加了P2P平台成功的可能性。对技术的了解、金融理念、商业管理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对P2P行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与其他初创企业的失败只会影响很少一部分人不同的是,P2P平台由于其类银行服务的属性,一旦失败就会波及大量用户。而美国P2P行业发展的一个明显内涵因素就是拥有合适的创始人,有着经验丰富的风投公司的支持。

  (1)早期的拍卖模式太过笨拙

  如今两个P2P平台都引入了评分系统,根据信贷质量和贷款期限对每个贷款申请进行评级。但在早期,Prosper是根据“资金的ebay”这个理念建立起来的,尝试了一套贷款拍卖系统,通过出价的形式来实现评级。Prosper采用了“双盲”(double-blind)拍卖体系,即反向拍卖或荷兰式拍卖,本意是希望能够为借款人提供一种最为经济的借款方式。这个拍卖形式被认为可以使公众利益最大化,根据借贷双方的偏好,在借款人对设置贷款条件的投入程度与放款人投资速度和可行性之间取得平衡,提供最优的利息设定。

  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个拍卖系统实在是太难操作了,经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筹措到所需金额。而且,有学术研究证明这套竞价系统不能为借款人提供可能的最低利率,违背了当初的设想。2009年,在度过SEC证券注册的静默期之后,Prosper给借款人提供了两个选择:继续使用现有的拍卖系统,或接受网站根据贷款风险提前设定的利率,后者是Lending Club一直采用的做法。实际上,三分之二的借款人选择了预先设置好的利率。2010年,即成立后第四年,Prosper改变了原有的拍卖模式,改为根据借款人违约风险提前设定好贷款利率。至此,Lending Club已经运营了两年了,虽然是后来者,它已经有了更多的网络访问量,而且它用更短的时间就能促成贷款。

  (2)社交网络的概念似乎并不成功

  在Prosper筹备的时候,Facebook已经成立了一年多时间,Larsen觉得社交网络的概念也可以应用到消费者处理资金的过程中。在Prosper的平台上,用户可以组成群组。群组在满足贷款需求、辨别贷款人身份、保证借款人及时还款中有着重要作用。这样,群组的概念就在大量直接金融中介形式中,创造了一种新的金融撮合方式。

  Lending Club首先是在Facebook上线的,LaPlanche坚信,如果在拥有相同特质的消费者之间产生借贷的话,违约风险和贷款利率都可以降低。在迁移到自己专有网站之后,Lending Club也同Prosper一样允许用户之间创建群组。借款人和放款人都可以根据共同的特征,例如职业,或者相似的教育水平来组成一个群组。群组的群主可以从P2P平台得到奖励,招募更多的借款人。群主甚至有时候会扮演贷款审核者的角色,通过与借款人的直接接触,确认借款人的身份信息,经济状况和偿还能力。此外,群主也可以监管群组内贷款的偿还情况。在发生违约情况的时候,群主可以鼓励借款人偿还贷款。在某些情况下,群主甚至可以代表借款人组织有限度的还款。

  群组的概念在近年来已经慢慢淡化,部分原因是因为机构投资者的加入。机构投资者通常投资于有高信用积分的借款人,较少关注借款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削弱了群组联系的必要性。事实上,2012年底,当Lending Club达到10亿美元的累计借贷额的时候,源于Facebook上的业务却少于200万美元。这与原先的构想不一样了。虽然基于社交图谱看起来是个极好的主意,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好。这也预示着Lending Club的策略要根据市场实际调整,而不是去追求宏大的概念。LaPlanche也说,将打破过去的边界,持续创新,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有些甚至可能是目前都无法预测的,要根据实际调整。

  (3)监管的改变迫使P2P市场变得更为集中

  2008年10月,SEC对Prosper下达了暂停业务的指令,认定Prosper出售的凭证属于证券,要求Prosper必须提交有效的注册申请。SEC在Prosper运营了3年之后才发出暂停营业的指令,部分原因在于当时美国经济状况特别糟糕。在一个月之前,雷曼兄弟宣布倒闭,美联银行和华盛顿互惠银行都处在破产边缘。也许正因为监管机构和各大金融机构的负责人互相推卸责任,SEC感到压力,决定转变对P2P行业放任自流的态度。

  一些业内观察人士称,SEC的指令来得非常不是时候,在信贷资源很稀缺的情况下,切断了消费者急需的贷款渠道。很多人指出,这个指令只是因为监管者觉得在安然丑闻这一灾难性事件之后,除颁布《萨班斯-奥克利法案》之外,必须“做点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登记注册的要求也阻止了其他潜在的市场进入者。事实上,Zopa当时正准备进入美国市场,但是鉴于在SEC注册的成本(Lending Club付出了400万美元)高得惊人,Zopa放弃了这个决定。

  观察人士认为,在对Prosper下达指令之前就已经自愿提交注册申请的Lending Club,本可以作为SEC的一个测试案例,让Prosper和其他可能的市场进入者在监管范围之外继续运作,则市场可以继续创新和成熟。就算没有SEC的指令,P2P借贷的运作已经受到了联邦和州现有的消费者保护法律和条例的监管。

  在向SEC登记注册期间,Prosper停止发放新的贷款,但是继续运营着原有的贷款。相比之下,Lending Club在登记注册的过程中,虽没有吸引新的放款人,但是用自有资金继续支持新的贷款申请。Prosper在度过了登记静默期后,花了一年多时间才重新回到之前每月贷款的同等额度。而Lending Club每月促成的贷款额已经远远超过了Prosper。

  两个平台在SEC登记之后,发售的凭证都可以在Foliofn这个线上交易市场交易,二级市场也形成了。

  在SEC的登记标志着P2P借贷平台一个新发展阶段的开始。在新的阶段里,P2P平台发生了更多改变,而且在结构上变得越加复杂。最近三年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凭证结构变得复杂;引入机构投资者;关注投资者保护。

  (4)凭证不再由借款人和放款人直接关联

  在向SEC登记注册之前,Prosper和Lending Club允许放款人直接购买贷款份额。P2P平台通过WebBank,以向P2P平台负有还款义务的信用凭证的形式,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同时设立相对应的信用凭证。WebBank再将这些信用证出售给放款人。这个模式有效地将借款人和放款人直接联系起来。

  在SEC登记注册之后,P2P平台改变了这一模式,以反映出售给放款人的信用凭证属于证券类别,同时遵守相关的证券法律。借款人的贷款仍然是由WebBank来发放,然后WebBank会将债权卖给P2P平台。P2P就将这些贷款又以收益权凭证卖给放款人。通过这种形式,放款人就成了P2P平台的无担保债权人,而非是借款人的债权人,在借款人违约的情况下,放款人只有很有限的途径去追索。WebBank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就是分销贷款,这是P2P平台没有相关牌照所不能做的业务。进一步来说,考虑到有大量的法律和监管法规在消费者贷款发行这一环节上,委托有牌照的银行来分销贷款,有助于P2P平台符合这些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有利于美国的多头监管,保护借贷双方,防止欺诈。

  新的凭证结构的产生也与1933年《证券法》第415条规定的“暂搁注册(或者称之为先注册,后发行)”相关。“暂搁注册”允许证券发行人在实际发行证券之前,一次性预先注册大量的证券,逐步地发行,而非单独注册每个证券。这条法则对于P2P平台的存在至关重要,因为单独注册每个凭证需要花费的时间和成本实在太多了。P2P公司预先以单个发行人的身份,将大量的凭证放到一个“暂搁注册”中去,这就意味着P2P平台将会成为放款人持有的所有收益权凭证的发行人。

  新的凭证发行结构大部分环节看上去和原有的结构差不多,但是如果一旦某些特殊事件发生,两者就有很大不同了。同时,新的发行结构也改变了放款人的角色。在原有结构中,当贷款无法收回的时候,对应贷款凭证的放款人需要承担本金和法定利息损失的责任。有些人认为,在新的发行结构当中,放款人不但要面临着违约的风险,还要关注P2P平台的信用度和运营能力。但是这个意见并没有太多的依据,因为实际操作上,就算是在原有的发行结构当中,如果P2P平台倒闭,或者P2P平台无法收回已经违约的贷款,放款人也很难采取行动去追索本金。而且,随着Prosper建立破产隔离载体(Prosper Funding),平台破产波及放款人资金的风险已经进一步减少了。

  Prosper和Lending Club都选择WebBank作为分销银行是有原因的。WebBank是在犹他州注册的州立银行,可以向全国范围内的居民发放贷款,而且犹他州对于通过P2P平台发放的贷款没有利率上限的规定。一些州存在限制高利贷的监管条例,但是联邦法律允许州立银行根据所在州的法律,向其他州“输出”利率设定,而不管借款人所在州是否存在高利贷利率限制。除非借款人所处的州退出这个“输出方案”,但到目前为止,P2P平台在地理上的扩张还未涉及到这个因素。

  (5)P2P平台的高回报率吸引了机构投资者

  P2P平台对于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在2012年得到了很大提升,因为那时P2P平台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可以证明它们良好的运营情况。为了吸引机构投资者,Lending Club设立了全资子公司LC Advisor,接受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每笔最低额度为10万美元,2012年提高到了50万美元。LC Advisor为投资者提供了两个基金,The Broad Based Consumer Credit Fund投资于所有等级的贷款,而The Conservative Consumer Credit Fund(CCF)则是只投资于评级为A和B的贷款。

  Prosper也做了很多努力去吸引机构投资者。在2011年年中,一个机构投资者公开宣称,将在未来数年间在Prosper上投资1.5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P2P借贷平台披露的最大一笔投资。在2013年初,Prosper聘请了富国银行前执行董事和美林证券的全球销售总监Ron Suber作为Prosper全球机构销售总监,进一步体现了Prosper吸引机构投资者资金的努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进入这个行业,P2P平台上的贷款额度不断增大。个人投资者开始担心被机构投资者挤出P2P市场,为此,两个P2P平台都已经公开表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是同等重要的。Lending Club已经实行这样一个做法,随机挑选20%的贷款在前12个小时内为机构投资者独占,在12个小时之后对所有人开放投资。Prosper在2013年年初也实行了类似的做法。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意见反馈 值班电话:010-62675595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