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App爆红背后:教育市场之路还长

2013年04月10日 01:00   北京商报 微博   

  “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这是小米CEO雷军的口头禅,用到如今爆红的打车App身上倒也恰如其分。“定位精准、空间够大、盈利不难”,这成了摇摇招车们轮番上阵的十足底气。而在产业层面,投资者和创业者仿佛看到了O2O的最佳路径。

  “信息不对称是商机”

  尚艺喜欢倒腾各种手机软件,甚至有点强迫症,比如一定要试出哪款浏览器最好用、哪个地图最精准……最近他正“卸了装、装了卸”地研究各款打车App。按照他的逻辑,上下班时间截辆出租车让他很恼火,而从一堆打车软件中找到最好用的那款也蛮费劲。

  对这件事,摇摇招车创始人兼CEO王炜建比较清楚,因为他现在的竞争对手有30多个。他最近在忙千万美元级别的第二轮融资,在向北京商报记者描述创业契机时,王炜建认为,说服投资者和客户、用户有个相通逻辑,那就是“让用户需要它,而且它很好用”。

  跟尚艺一样,王炜建以前打车的频率也相当高,“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遇到早晚高峰,想要顺利打到车是很困难的”。在摇摇招车之前,王炜建以1000万元起家办过汽车租赁公司。租车和打车,在他看来有相似之处:“司机与乘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很多时候司机都是空驶满街寻客,而乘客只能是站在街边等候空车。双方都在寻找,但很盲目。”

  王炜建希望找到一种方式,将司机与乘客的信息互换,让盲目寻找变成一种精准定位。

  2011年,王炜建开始在租赁业务上试验摇摇招车。第二年3月,摇摇招车正式登陆各大App商店,并逐步推广到出租车行业。三天时间,会员数量就突破5000,这种热门程度让王炜建颇意想不到。

  在此后一年时间,特别是2012年底到2103年初,摇摇招车的对手,诸如嘀嘀打车、快的打车也越来越被公众熟知,而各企业的创业初衷大同小异。

  业内流传着这样的典故:嘀嘀打车创始人程维与美团网CEO王兴搓饭局,程维兴致勃勃介绍嘀嘀打车,但被王兴吐槽“东西太垃圾,注册的兴趣也没有”。饭局后,程维坐上提前约的车,而王兴还在等排队……

  热门行业的创业故事总会被万般演绎,但创业者确实坚信:城市交通是个还未被互联网明显影响的市场,而且出租车运营效率不高、消费者有刚性需求……资料显示,北京登记的常住人口近2000万人,而目前北京全市出租车一共是6.8万辆。这意味着,北京出租车的覆盖面约300人/辆。

  而除了需求,作为创业者,王炜建、程维都考虑到门槛问题,这不至于让后来者太快跟上。“作为典型的O2O项目,打车应用不仅需要技术团队,更要整合线下资源。而线下资源整合的困难,无论对于传统互联网公司还是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都是个门槛。”

  “有市有价很关键”

  尽管“不着急盈利”是很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说辞,但打车App行业的“钱途”让围观人士浮想联翩。

  这或许能从风投机构那里看出一些端倪,在很多投资公司和投资经理眼里,这类App“十分有戏”。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获取了曾投资奇虎360等国内互联网企业的某知名创投公司内部资料,该公司投资经理用几笔账说服了高层的投资意向。

  资料中这样分析打车App市场:“市场需求无需讨论。而在市场规模方面,中国出租车调度量一年达到25亿次。全国拥有5000辆以上出租车的城市有31个,总共约40万辆车,特别是北上广和天津,四城市出租车总和就超过20万辆。”

  该投资经理还假设了较为可行的商业模式:“基础叫车免费,高峰期加钱,每辆车一天加价4次,一次平均15元,30%的比例分给调度公司(即打车App),如果一个城市有1000辆出租车的基本安装量,算上更为庞大和暴利的黑车市场,仅分成模式,单月单城市毛利就能达到百万。”

  “我们认为,中国一个城市的打车规模就能做成一家国内上市公司,如果能拿下几个大的城市,就能做成10亿美元(市值)级别的公司。”该创投公司投资经理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确实已经投资了一家打车App创业公司,只不过还没有大规模宣传。

  无独有偶,王炜建也给北京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北京每天会有200万次左右的打车行为发生。现在使用摇摇招车的司机大约在2万人左右,达到了北京出租车总数的1/3,而未来这个数字会更多,因此“盈利模式不是难事”。

  目前市面上多数的打车App在叫车免费基础上增加了自愿加价的选项,这一行为不可避免地成为争议焦点。但多数投资者坚信,在市场充分竞争的情况下,加价叫车能够规范并且被用户接受,“不过是价格高低问题”。

  王炜建目前最关心的是怎样培养司机和用户的习惯,以尽快促成“有市有价”的成熟市场。而投资了快的打车的阿米巴基金创始合伙人李治国也感慨,从没有见过哪个O2O行业像打车App发展这么快,而它很可能就是生活服务的领头行业。

  “教育市场之路还长”

  值得注意的是,打车App是个商业逻辑清晰但实践起来依旧煞费心思的业务。王炜建在与北京商报记者的交流中多次提到“培养习惯”的问题:增加用户使用量,更要增加司机使用量,在数十款软件争夺的今天尤为重要。

  “说小就是一款软件,说大则是要实现一种打车理念的改变吧,让司机和乘客完全接受这种出行方式,肯定会需要一些时间。但是就像网购一样,从质疑到依赖,其实就是大家的使用习惯和观念发生了变化。”王炜建已经操手一些激励措施。比如每月都会设奖项,司机可以通过接活升级,来获得相应的奖品;对用户也会根据市场情况做一些类似报销起步价的活动。

  “这是个博弈的过程,不用打车应用,可能就打不到车”,王炜建不太担心用户层面的口碑传播效果。

  而在前述创投公司的内部资料中,也提到了市场拓展的难度,“中国乘客习惯路边拦车,不像美国很多城市(纽约除外)都是预约打车,习惯需要培养”,不过“白领阶层很喜欢玩智能手机,尝鲜意识很强”。

  王炜建坦言,目前摇摇招车的功能还很单一,但已经考虑加入更多人性化和个性化功能,最终成为一个出行业务平台,“用户出行首先想到的就是打开摇摇”。

  有分析人士指出,打车App是比团购、LBS等其他O2O行业更刚性需求的领域,后两者已经沦为大平台功能性标配,而打车App可以反其道行之,基于打车业务与时间和空间的天然紧密联系,团购、LBS等其他业务反而可以放到这个平台上。

  不过,实现这一O2O最佳路径的前提仍然是“快快长大和多多用户”。

  北京商报记者 张绪旺/文 宋媛媛/漫画

分享到:
意见反馈 值班电话:010-62675595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