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微信收费将损害中国互联网国际竞争力

2013年04月04日 04:08   南方都市报 微博   

  工信部的介入,使得微信是否收费这个原本完全商业的争执,上升到了公共政策的层面。放下工信部是否适合就微信收费表态暂且不论,事实上,微信是否收费,影响的不仅仅是几亿微信用户,也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和电信运营商的关系,而更可能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未来以及国际竞争力。因此,笔者认为,微信收费与否,绝非小事,不可草率决定。

  我们知道,在微信快速发展、并很快拥有了3亿多用户之前,中国其他互联网企业,甚至三大运营商,都在探索发展即时通讯工具,这是互联网企业和电信运营商抢占移动互联网高地的正确举措--谁不抢占这个制高点,谁很可能就被时代淘汰。除了腾讯的微信,小米公司有米聊,奇虎360开发口信,三大运营商也都推出了自有品牌的O TT应用,如飞信、翼信和沃友。然而,为什么三大运营商并未提出对其他即时通讯工具收费,而仅仅针对做的最成功的微信呢?最直观的因素当然是,微信的发展直接损害了三大运营商的利益,成为后者未来增收的最大威胁。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此前曾表示过,“三家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仅仅是量的变化;而来自互联网的竞争,有可能引起质的变化。”点到了问题的本质。

  就此而言,三大运营商抛出的“微信等O TT业务占用大量信令资源,从而可能导致网络通信瘫痪”的说法就成了赤裸裸的借口。腾讯CEO马化腾的回应很明确,微信对信令的占用更多是在传统的2G、2.5G网络上,而在3G网络上游刃有余,不存在导致通讯瘫痪的问题。事实也证明,微信的发展除了影响了三大运营商的业务之外,并没有对消费者的通话质量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事实上,对于用户而言,其使用运营商网络的时候已经缴纳了网络流量费,用户完全有权自主决定上网、发邮件、看视频、发微博等种种自己喜欢做的事。单独对微信收费的逻辑的荒唐之处就在于,如果一个用户选择用网络主要看视频,难道运营商就要对“看视频”的行为单独收费吗?而且,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原则,如果对微信收费,别的互联网企业如果开发出类似的东西,难道运营商要对每一个即时通讯工具都收费吗?

  支持收费论者动辄提及国际惯例,言曰国际上很多国家对即时通讯的发展进行限制,并且举香港和韩国的例子予以佐证。香港电讯盈科与腾讯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自今年2月1起电讯盈科用户每月只要支付8港币费用,就能够享受微信数据组合优惠包,用户可以不限流量使用微信的文字、语音、图片、视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这被视为对微信收费的最有力证据。然而,收取8港币,换来的是没有任何流量费的自由,而不是一方面在用户这里收取了流量费,另一方面还不满足,要对微信单独收费。韩国的例子更是一个以讹传讹的说法。所谓韩国对O TT企业进行流量限制的事实是,尽管负责电信监管的韩国通信委员会表示允许运营商在特定情况实施流量管理,但这一指引性内容却遭到了广泛批评,因而到今天为止没有一家移动运营商提出申请,之后也未再出台新政策。而美国等国的电信企业之所以也想方设法对即时通讯进行设限,原因也很简单,即时通讯的发展的确对其业务造成了极大威胁。这和当年蒸汽机发明之后,一些手工业作坊主通过各种手段要求立法禁止机械纺织机的使用是一样的,然而,很显然,这只是徒劳之举。

  特别是,和国际上很多国家的通讯行业已成为激烈的自由竞争行业不同,中国的三大运营商目前仍属于垄断暴利行业。以美国为例,T-m obile推出套餐,短信、电话全免费,该套餐的月租费最低为50美元,可以享受500M B高速数据、不限时语音通话、不限量短信,这对习惯了高收费的中国用户而言简直是梦中桃源。而中国三大运营商的利润之高,让国外目前已沦为微利行业的同行艳羡,此种情况下,却不愿去改善网络基础设施,而是仍然试图通过收费等扼杀对其造成威胁的业务,其目的并非为了保证网络的通畅,而是为了保护其垄断利润。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球传统通讯行业都面临大洗牌和行业革命性巨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传统通讯功能向网络转移已经成了大势所趋。在竞争压力下,不仅通讯资费不断下降,各种通讯工具的开发更是日新月异。比如,苹果在2011年推出了iM essage功能,允许苹果用户在电脑、平板以及手机之间发送短信,计入网络流量而不通过运营商收费。按照今年1月的最近数据,目前iM essage用户每天发送信息20亿条。G oogleVoice、Skype、Viber、R abtel等移动互联网通话应用也不断出现,用廉价甚至免费的通话替代了传统的拨打电话。美国消费者最喜欢的谷歌语音电脑软件以及电话手机软件,实现了在美国和加拿大免费通话。

  面对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三大运营商需要的是正确面对形势,并制定正确的策略,而不是依靠扼杀新的通讯工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否则扼杀掉的不仅仅是微信,而是中国互联网的未来。

  移动互联网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标志之一,一旦中国的公共政策应对失措,维护垄断而打击创新,则意味着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竞争中,我们自短手足,戕害中国国家竞争力。鉴于此,笔者最后呼吁工信部收回关于微信收费的表态,维护互联网的开放和中立原则,退出对三大运营商与腾讯博弈的介入。中国互联网能有今天,恰恰是因为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关爱”,而不是无处不在的干预。

  马光远(学者,著名经济评论员)

分享到:
意见反馈 值班电话:010-62675595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