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3D打印:商业化仍在起步阶段

2013年01月08日 11:32   财经杂志   

  尽管有舆论和政治力量的推助,3D打印的商业化仍在起步阶段,尚不明朗。

  就技术本身来说,目前极为热门的3D打印技术诞生于1980年代。其价值是在成形学角度上,以增材成型突破了原有的去除成型和受迫成型。

  缺削,磨削,洗削等冷加工手段主要采用去除成型:做出一个毛坯,然后通过加工,把余量去除。受压迫成型的方式主要指热加工,比如说铸造,把钢水倒进一个型腔中,凝固成型;锻造则是给模具施加压力,使它在磨腔里成型。

  但就在1980年代中期,增材成型的研究有了突出成果,就是把材料一点一点增加,在增加的同时成型。这方法并非凭空而来,而只有在这个时期,才获得重视。后来,无论是成型技术,还是增材成型技术,都产生了很多方法,但到目前为止,增材成型也不是个主流的制造技术,其产值也有限。

  但是,为什么在2012年如此热门,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这年4月,英国Economist封面文章,提出3D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的发展基础。其次,美国政府反思经济问题,认为危机原因在于过于重视金融业的作用,而致使其国内制造业空心化,据此,美国总统提出要振兴制造业,其中一个创新性技术,便是3D打印。

  尽管有舆论和政治力量的推助,三维打印的商业化仍在起步阶段,尚不明朗。就商业打印来说,在建筑设计行业已有一些应用,但大规模的应用,在国外的发展也是有限的。美国2011年的3D打印市场规模约为17亿美元,中国最多一两个亿。

  不过,就未来发展潜力来看,这会是个很有活力的产业。航空业、生物智能研究领域,都蕴含极大的发展空间,个人消费者层面,个性化的创意应用也有不可限量的前景。

  祛魅3D打印技术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的制造技术,还是创新型技术,都要走上数字化制造的发展道路,即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但是,相比之下,以3D打印为代表的增材成型制造,对于数字化的要求更高一些。

  这主要体现在,打印开始前,需要在计算机对所设计的三维实体进行数字处理,形成成片型,被输送到3D打印的设备中,而在设备中,让这个材料承接一层,对接一层,接着第二层数据来了,再对接第二层,就这样层层对起来,即是所谓增材制造。整个过程必须依靠数字化来实现。

  与传统的喷墨、点阵、激光打印技术相比,3D打印更加容易大众化。经过计算机技术30年的发展,个人电脑和打印机已相当普及。3D打印的操作,只是2D打印的升级,一般人便于掌握,这利于未来的普及。

  而且,我们现在讲的3D打印,已经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技术了。举个例子,通过一个喷头把高分子材料的丝加热,使它熔化,然后再使它层层堆积出来,最后得到一个三维的连接。这个设备如今的体积已缩小到普通打印机大小,它也叫3D打印。

  有一种较早的技术,把一层一层的纸卷用激光或道具切割边缘,背后有胶,可跟前面粘上,也可形成堆积。但它运用得很少,为什么呢?是材质问题导致的,因为纸吸湿后会变形,发粘。所以,我们在最新的亚洲制造论坛上展览了一台设备,用塑料薄膜代替纸张,一层一层粘起来,也是切割。那台设备比打印机大不了多少,也可叫做3D打印。

  因此,3D打印逐渐就变成了“增材制造”这个方法的统称了。

  由于3D打印和数字化关系密切,版权问题必然敏感。

  网络下载数据的价位很高,比如Apple的手机壳,直接购买最多不过数十美元,但下载数据需要好几千美元。数据是一个瓶颈,家用市场不解决数据问题,难以大规模推广。

  同时,目前在相关版权方面没有规定。3D打印设备在技术上做不到专有的指定性,一个设备,随便配个网卡也可安装软件,盗版问题是难以避免的。若不是整个行业来对待这个事情,恐难有改观。

  传统上,学习机械设计、制图都要有一个绘图板、笔、尺,把脑子里的设计呈现出来,这是二维的设计图。现在,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机械制造相关的CAD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变为三维的。这个软件技术二十年来发展非常快,已经有很多商用的三维CAD软件,功能强大,在国际上通用性很强。

  于是,3D打印的设备接口,要和商用的CAD软件接口相匹配。三维设计图是数据形式的,这样一来,只要用眼睛记住产品,再用电脑进行设计,抄袭是很容易的。尤其需要申请专利保护。但另一方面,一些数据,怎么保护呢?

  也许,从一开始,数字化的版权保护就比较困难,但也因此非常重要。

  此外,对知识产权的鉴定也涉及商业模式问题。比如以前音乐产业是建立在乐队合同的价格基础上的,数据成本下不来。但iPhone开创了以单笔下载费用低、靠下载量凸显价值的方式,这相当于降低数据成本。

  商业化进行时

  中国3D打印市场环境,有其独特之处。和美国相比,体制上较欠缺,技术重复,竞争激烈,质量没提高,先上抬价格。此外,就学术研究来说,目前国内缺乏学科间的交叉。我们都是搞机械制造的,但这行业的一个关键是材料。还有,在关键的零部件质量上有差距。整个系统不太完整,学校做了很多产业化的事情,恰恰说明研究不够深入。在资金转换、持续投入、产品的稳定与扩展性等方面,都和国外有差距。

  而从技术上来看,我们和美国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技术深入的层次上。同样的技术,我们做出来的精度和质量不如对方。

  当然,国内的情况也并非一无是处。20年来,应该说是有一定基础的。在技术上也有突破,当然这种突破是工程性上的。就是说,解决这个问题,各种各样的尝试做出来,但没有从理论上去归纳总结,也没有进一步把技术诀窍总结成真正的规律。

  如果要说,中国比美国要强的地方,应该是我们国家发展速度快,应用领域潜力更大。

  1990年代末,快速成型技术在国外风靡,可直接做出金属零件,大批量生产还是得用模具制造。而3D打印技术适合小批量的关键零部件的制造,且采用高性能材料。其实这种能力对提升中国制造业非常迫重要,肯定是要国家大力支持的。

  但在商业化的路上,3D打印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国家支持是一方面,真要做出整个过程,材料、增材过程、质量控制就需要非常严格。

  另外一点,未来的3D打印产品要开辟市场,也需转化为可大批量生产的桌面型设备。1978年,一台电子计算机在一个数百平米的房间里,其性能也就相当于现在一台高性能笔记本。大批量生产能够降低成本,但也意味着激烈的竞争。这方面需要一些创新的模式,如果还局限在手工作坊式的拓展方式,不可能应付未来的局面。

  因此从商业上,很可能留下的时间不多,国外公司一个产品性能突破了,价格会迅速降下来,接下来,如果能积极筹措资金,引进人才,因而培养商业模式,这样中国公司就会丧失生机。我们的三维CAD软件起步时间和美国近似,但我们现在却卖不出多少产品,这个软件市场被国外品牌主导。

  我们国家现在对3D打印非常重视。设立了中国3D打印产业联盟,而实际上北京市也有一个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两个联盟连名字都一样,做的事也一样,但是兴奋点不一样。这种事情都是要解决的。如果参加产业联盟的人,抱着互相刺探情报、同床异梦的想法,那么还是达不到联盟作用。国家需要在这方面进行统筹安排。

  怎样迅速培育中国的3D打印市场?其实和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相似。进入个人消费领域、家庭消费领域,成为桌面设备,这是国际公认的广阔市场前景。

  个人消费者市场,现在的瓶颈首先是国内搞创意的人较少,另一个瓶颈是家庭应用时数据有限,即便家里有台3D打印机,想做一些东西,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没有数据。

  其实,中国的职业教育非常需要3D技术的普及。我国对职业教育需求量很大,用适当的方式让他们更好地掌握三维软件,才能适应未来制造业数字化的需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用3D打印设备支持他们进行机械设计大奖赛。通过设备打印零件,把他们自己的创意表现出来,这个比赛吸引了很多人,也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重视。美国的一个大学已经把3D打印的技术引到教学中,在创新设计领域进行工作。

  此外,3D打印在科研上会发挥更大力量。我们目前在进行生物制造的研究,用的材料不是一般材质,而是生物材料,和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与再生医学、人体修复等关系密切。甚至,我们把细胞也看作一种特殊的生物材料,细胞参与了堆积的过程。在国外,也非常重视这种半科幻性质的探索,但实际上很可能是正在发展的前提,人体器官是3维的,如果可以打印,将能够解决人类健康很大的问题,但这条路很长,涉及到生物的3D打印要比其他制造业的3D打印更难,因为细胞存活是个关键问题。

  综上所述,3D打印将在四个方面有长足发展:关键金融零部件制造、传统快速成型制造、结合个人消费的桌面型原型制造,第四则是与生命科学的结合。这四个方面每个都不同,但真正能商业化,将来很可能看到奇迹。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给本文挑错 电话:010-62675595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