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焦点访谈》:莫让微信成“危信”

2012年12月09日 21:29   央视《焦点访谈》   

  导语:央视《焦点访谈》12月9日晚间播出节目“莫让微信成'危信'”。微信是近两年在手机上流行起来的一款应用,但随着微信的普及以及信息的相对开放性,利用它来进行的各种犯罪案件也呈快速增长趋势。以下为该节目文字实录:

  微信是这两年在手机用户中非常流行的一款聊天交友工具。它不光能和朋友聊天、发信息,还有很多其他新鲜功能。比如说摇一摇手机就能知道谁在和你同步摇手机,还能看看附近还有哪些人,要不就捡个漂流瓶,看看里面都有什么。微信好玩、方便,吸引了很多人,可也有人在玩微信的时候,玩出了意想不到的危险。

  刘兴亮,互联网资深人士。现在他每天的一大乐事就是把照片上传到自己的微信账号,供朋友们欣赏和评论。

  刘兴亮:比如说我昨天刚去上海回来,我出发去上海的时候,到了机场,我说我马上要到上海了,结果有很多朋友跟我沟通,有个朋友跟我说,他也要去,有人祝福我一路平安。

  刘兴亮说,有了微信,虽然和这些老朋友一年也聚不上几次,但在微信上分享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把他们的心理距离拉近了。

  微信是去年面世的一款手机聊天工具,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和好友之间进行语音短信,视频,照片和文字交流。不到两年的时间,它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2亿。玩微信成了很多年轻人的新风尚。记者在昆明随机采访了超过30位市民,除了两位中年人不知道微信外,其他人都是微信用户。有人使用微信的频率甚至超过了QQ和短信。

  昆明市民:原来可能用QQ聊天嘛,现在有微信了以后,彼此感觉就可以用语音通话,加上wifi都很好用。

  昆明市民:他可以建立一个微群,比如说我要发个什么通知,都挺好的。

  昆明市民:我一般就是用来给自己的朋友联络,还有就是交友这一块。

  记者:怎么交呢?

  昆明市民:可以通过搜附近的嘛,还有就是摇一摇。

  所谓“查找附近的人”就是通过手机定位能找到距离你1000米以内在使用微信的人,而“摇一摇”能找到同一时刻跟你一起摇晃手机的人,由于年轻人现在交朋友大多讲究“新鲜”和“缘分”,微信的这两项功能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记者:微信到底有多火呢?我们现在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我现在打开我手机中的微信,看看在我附近有多少人在使用它。 看这些都是100米以内的人……然后200米以内……300米以内,往下看还有很多。这些人出现在这一栏中就表示,他们都打开了手机的定位功能。

  通过定位功能来找人,是手机微信这个新兴交友平台和以往其他交友方式的根本区别。但是现在,大家都习惯于享受这一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和乐趣,而忽略了使用者的复杂性。

  郭宏伟 (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网安大队副大队长) :微信它具有一个LBS,就是位置发现这个功能,100-1000米这个范围内,我能找到我需要攀谈的对象,当然这作为交友来说这是个好的事情,但实际上它也实现了被害人和犯罪分子的一个距离的拉近。

  徐小红今年36岁,是昆明一家服装店的老板,离异后一直独自生活,今年2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通过微信的定位功能发现并结交了一山东籍男士尹某 ,两人很快结成了男女朋友。

  刘兴亮:对于很多女孩子来说,我们摇一摇啊,漂流瓶啊,认识了一个人,有的女孩特别讲究缘分,就感觉,我们是有缘之人,通过一个社交工具,我们 认识了,感觉特别开心,特别刺激。

  其实,徐小红的这位男友已经有一位交往多年的女朋友,玩微信只是为了排遣寂寞。但微信上的你来我往,却让徐小红彻底放下了防备。在和尹某交往不久,她就向尹某透露,自己有一笔50多万的拆迁补偿款,此时尹某正因为生意失败急于用钱,这让尹某打起了这笔钱的主意。

  2012年5月24日21点33分,徐小红离开服装店下班。此时,尹某和他的两名同伙已经带好头套,埋伏在徐小红店外的停车场内等待着她。

  钱少峰(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刑侦大队民警):逼她说出银行卡密码,但是当他们去拉受害人的时候,受害人就惊叫起来,他们就把受害人脸部压在水 沟里面,受害人就溺水身亡了。

  36岁的徐小红到最后也没想到,微信结交的缘分带来的竟然是杀身之祸。

  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教授) 这些技术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生活便利,在这个过程当中,人们的社会交往的范围大了,你会和一些人建立很密切的关系,但是这个关系呢往往又不是生活中的真实的接触,所以这个都是产生了网上的一种新的情感关系,也是一种依赖或者依恋关系,她们完全没有 一种自我的危机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由于通过微信交友更加方便,但也更有不确定性。近年以来,通过微信犯罪的案例时有发生。据杭州市公安局统计,从去年12月到今年2月,杭州警方共接 到与微信有关的诈骗、盗窃案件近20起。重庆市公安局和广州市公安局都在其官方微博上特意提醒使用微信的年轻女性注意安全。

  那么,与以往的QQ和电 信犯罪相比,刚面市不久的微信为何如此频繁地成为了犯罪分子的作案工具呢?

  刘兴亮:微信它是绑定在手机上,是用手机来登录的,所以说它是随时随地,不像QQ,可能更多人还是喜欢用电脑去上,你去诈骗不是那么方便;而且微信呢一开始我们倡导导入通讯录好友,如果你不是写的真实的名字、不是自己真实照片,可能朋友就认不出来你,会给人感觉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社区,所以说他比以前类似于QQ这样的社交工具,大家的提防心理会要低一点。

  其实微信中的个人信息同样是真假难辨,28岁的云南蒙自青年彭某是个微信迷,对微信的产品特性了如指掌。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有多个微信号,其中一个微信号竟然是冒充女生注册的。

  彭某:你想写成个男的你就写个男的,想是女的就写成个女的,最早只是觉得好玩,慢慢的有很多人在这网上露富,他们就是显摆,显摆自己有钱,然后慢慢地就是想到,就是用这个微信去搞点钱来花。

  此时彭某已失业一年,房租、车贷已经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用“李婷”的假身份,彭某只搜索有钱人,如果对方不符合他所认定的条件,就立即删除。不久后,彭某在众多微友中锁定了一位目标。

  记者:那后来是怎么找到这个网友的?

  彭某:就是在附近加的,他那个照片上就是有一张奥迪车摆着,然后想着他就有钱。

  彭某很清楚,很多人喜欢将日常照片和日常信息发布到微信上,他一旦关注后,这些个人信息就毫无私密性可言了。

  刘兴亮:你一旦发到这个里面,我们就默认为这个照片是公开的了,不是一个完全私密的。

  为从这条掉到的大鱼身上搞点钱花,彭某进行了周密的策划。他让女朋友杨某冒充“李婷”去跟见面,然后实施麻醉抢劫的计划。彭某把十片安眠药磨成粉末交给女朋友杨某,让她趁机在聊天过程中下药。

  后来警方调取的受害人王某和杨某当时见面的监控录像显示:9月27号19点03分,王某离开座位接电话,杨某在确定没有人后将实现准备好装满安眠药的胶囊放入杯中。王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喝光了混有安眠药的啤酒,两人于19点55分离开酒吧回到了王某的车上,十分钟后,王某就昏迷了。随后赶来的彭某抢走了王某随身携带的欧米茄镶钻金表、金首饰、手机、现金等,折合人民币共计317600元。所幸的是,彭某和杨某在案发第二天就被警方抓获,除15000元现金外,其他赃物都被追回。

  警方提醒,在使用微信时一定要慎重发布个人信息,并在确认对方身份和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见面,使用过程中应及时关闭手机的定位功能。

  被骗财、骗色甚至丢掉性命,有网友这样说,“微信有危险,使用需谨慎。”“微信微信,只能微微信。”两年,两亿多用户,这说明微信深受用户的欢迎,但一个个案例提醒人们,微信在给人们带来快乐和便利的同时,也可能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今后,像微信这样的聊天工具还会层出不穷,在使用它们的时候,如何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保障我们的人身安全不被侵害,这是使用者、运营商和管理部门都要面对的新课题。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给本文挑错 电话:010-62675595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