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成政治和军事新舞台

Twitter成政治和军事新舞台
2012年11月26日 19:09 信息时报
11月17日在加沙城拍摄的加沙遭受以色列空袭景象。11月17日在加沙城拍摄的加沙遭受以色列空袭景象
今年8月,加拿大自由党主席伊格纳季耶夫@M_Ignatieff在Twitter向总理哈珀下战书:“@PMHarper,敢不敢和我来一次一对一的辩论?”提议将电视辩论议题转到Twitter上,与哈珀进行140字的唇枪舌战。  今年8月,加拿大自由党主席伊格纳季耶夫@M_Ignatieff在Twitter向总理哈珀下战书:“@PMHarper,敢不敢和我来一次一对一的辩论?”提议将电视辩论议题转到Twitter上,与哈珀进行140字的唇枪舌战。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热衷使用社交媒体,他的Twitter粉丝超过50万、Facebook粉丝高达750万。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热衷使用社交媒体,他的Twitter粉丝超过50万、Facebook粉丝高达750万。
2010年11月1日,梅德韦杰夫登上日俄存在主权争议的国后岛,在Twitter上发图文称“俄罗斯风景秀美之地竟是如此之多”,引发日本方面强烈抗议。  2010年11月1日,梅德韦杰夫登上日俄存在主权争议的国后岛,在Twitter上发图文称“俄罗斯风景秀美之地竟是如此之多”,引发日本方面强烈抗议。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Twitter上的用户名是@David Cameron。英国首相卡梅伦在Twitter上的用户名是@David Cameron。

 

美国总统奥巴马用黑莓手机上Twitter,他的粉丝数已经超过7400万。美国总统奥巴马用黑莓手机上Twitter,他的粉丝数已经超过7400万。
在国务卿希拉里的领导下,美国外交部的Twitter账户达到194个。在国务卿希拉里的领导下,美国外交部的Twitter账户达到194个。

  以色列把战果直接@给哈马斯

  今年11月14日,以色列国防部又做到了一项世界第一:首次以Twitter“@”的形式向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组织)宣战,还直播其对哈马斯的军事行动“防务之柱”宣传胜利,将战果@给对手哈马斯@AlqassamBrigades。

  当天,以色列国防部的Twitter官方账号@IDFSpokesperson分3次发文,详细介绍行动过程,随后在视频社交媒体网站上发布了行动的视频,要求哈马斯任何层级的领导人“立刻消失”,不要在“防务支柱”行动的过程中露面。视频分享网站的所有者谷歌公司在15日早上先以“违反服务条款”为由删除了这段视频,然后又以“视频数量太多,我们弄错了”为由,重新恢复了这段显示如何定点清除哈马斯领导人的视频。哈马斯方面也不甘示弱,通过官方账号发出了施行报复的威胁。

  以色列国防军新闻发言人列伊博维奇中校表示,自从4年前以色列与哈马斯冲突之后,网络空间就已经成为了巴以之间冲突的一个全新战场,以色列国防军的新闻办公室已经为此在包括YouTube、facebook、Flickr相册、Twitter等主要社交媒体上开设了账号,同步发布信息。同时此次冲突中,新媒体已经不再是“媒体”,而是成为了与火箭炮等常规武器一样的作战工具。

  政治战的“第二战场”

  这的确是Twitter作为国际性的社交媒体,第一次明确地被运用于舆论战。即便是武器装备和舆论战手段强大如以色列,也要重视Twitter作为社交媒体的国际舆论影响力,并且不可避免地在社交媒体上和哈马斯开打。

  说到底,对社交媒体的使用,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巴以冲突仍然是一场彻彻底底的政治战。尽管以色列国防军和哈马斯都信誓旦旦要消灭对方,但是几十年来巴以之间在约旦河西岸等一大块土地上,双方都在国际社会得到了相应的承认,谁也没法彻底抹杀对方的存在。而目前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大规模交火,一方面确是近期武装冲突的升级,更多的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为明年1月的选举制造紧张态势。

  在这样的冲突环境下,双方更在乎的其实是有限冲突的效果能否扩大,尤其是利于己方的战果能否扩大。社交媒体因为其广泛的用户、高度的传播能力、以及与受众的密切互动,成为了扩大战果的另一种途径。21世纪以来,网络在舆论战中的运用不仅越来越广泛,而且越来越细密。

  而在这样的平台上,双方的实力或许不像战争那样悬殊,毕竟新媒体平台是一个低成本的平台。哈马斯尽管在实际冲突中处于被动地位,但是在Twitter上毫不示弱。这也证明了社交媒体的双刃剑。

  以军新媒体兵团 小鬼当家

  双方的twitter账号都由谁在运营?卡桑旅的管理员还不得而知,以色列国防军的幕后之手则是一名年仅26岁的比利时移民,名叫萨沙·德拉特瓦(Sacha Dratwa)。过去两年,德拉特瓦将以色列国防军在YouTube和Facebook 的账号经营得有声有色,令其成为以军队最具全球影响力的“肌肉秀”。

  “当(以色列)政府想有目的地制造某个话题,我们就交给(新媒体部)的“小鬼们”,他们会转换成社交媒体的语言,然后发布出去。”在“铸铅行动”中负责新闻事务的以色列公共信息与犹太事物部副部长丹尼尔·西曼说,“我们把那称之为魔法。”

  再往前追溯,为以色列想出“新媒体兵团”这个主意的是历史学家理查德·兰德斯的女儿阿莉扎·兰德斯。那时她才25岁,在以色列国防军的北美新闻部工作。2008年冬天以军对哈马斯发起“铸铅行动”,阿莉扎写了一份雄心勃勃的社交媒体战略,交给新闻部的指挥官。

  “Facebook和YouTube在以色列才刚刚兴起,人们普遍认为那是小孩子的玩意儿,或者用来在办公室打发时间的。”一开始,阿莉扎的战略完全没有得到上司的青睐,直到她放上YouTube的视频引起了巨大关注。另外,由于外国记者被禁止进入加沙地带报道“铸铅行动”,阿莉扎尝试用YouTube视频向他们“报料”。上司默许了这一做法,随后更允许阿莉扎在国防军的博客上公布最新战况。到2009年1月“铸铅行动”进入尾声时,她已经能从军事影像部门获取第一手影像资料发布。

  欢迎进入社交媒体“作战”新时代

  这已不是社交媒体第一次卷入传统意义上的高级政治领域。从2009年伊朗大选后的“推特革命”,到2010年发端的西亚北非动荡,以及刚刚结束的美国大选,社交媒体在战略沟通、政治动员、形象塑造与舆论影响等4个层面的价值和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美以两国政府则从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充分展示了主权国家如何运用社交媒体来拓展、实现、保卫其所认定的国家利益。

  今年9月,美国驻班加西大使馆遭到暴力袭击数分钟后,美国驻埃及大使馆就在Twitter上发布相关消息了:既为美国公民提供紧急求助电话,不忘谴责埃及穆兄会通过阿拉伯电台支持袭击的示威活动。

  欢迎来到数字化外交的新世界,美国《经济学人》干脆将其拔高为“21世纪的治国之道”。古往今来,政府外交大多是小心谨慎、不事张扬的私密活动。现在,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社交媒介纷纷登上外交政治的舞台。这些热闹的网上活动被称之为“民间外交”,是政府与民间,元首与民众直接交流的途径。此外,数字化外交也是应对灾难、收集信息和维护关系的简便廉价工具。

  毋庸置疑,美国在这股潮流中一马当先。自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2009年实施了她的“E计划”,美国外交部的Twitter账户已达到194个,再加上200个Facebook主页的数百万粉丝。此外,美国国务院对使用5种语言的社交媒体密切监控,锁定本国使节在各国适宜结交的当权人物。信息渠道的畅通使外交官员更能及时预测意外事件,迅速采取行动。

  大部分国家都被远远甩在后头。大约有20位英国大使都开通了Twitter,俄罗斯外交部据说有40多个Twitter账户。那些没登上数字化外交顺风车的政府注定要吃亏。2010年,Twitter上有传言称在墨尔本发生的针对印度学生的犯罪行为是种族歧视,此后申请澳大利亚大学的印度籍学生人数下降一半,导致澳大利亚的国家收入也倍受打击。

  与此同时,难免会隐藏数字化外交事件的风险。今年6月,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网上撰文批评了爱沙尼亚的经济政策,该国总统艾尔维斯(Toomas Hendrik Ilves)闻讯后在twitter上数落他“自命不凡、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的嘴脸。一场网络大战一触即发。

  领袖玩微博 @出明枪暗箭

  对存在主权争议的领土宣示主权,最常见的方式是登领土、插国旗。但2010年,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首创性地通过Twitter来“宣示”俄罗斯对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的主权。

  11月1日,梅德韦杰夫登上南千岛群岛中面积第二大的国后岛,成为前苏联和俄罗斯第一个视察这处日俄争议岛屿的俄方元首。登岛后梅德韦杰夫在Twitter上连发三条消息,称“总统有义务掌握俄罗斯所有地区的发展情况,包括最偏远地区”;他还发了一张登上国后岛时拍摄的照片,留言是“俄罗斯风景秀美之地竟是如此之多”,直接以“俄罗斯的”来定义此岛。

  虚拟空间发表的言论立即在现实中投下炸弹。多名日本政客纷纷在公共网页和自己博客上齐声批评。日本外务大臣前原诚司紧急召见俄驻日大使,就此事提出“严重抗议”。

  大选候选人之间的辩论,要么在集会上、要么在电视上,但对不少具有影响力的政治家来说,只有依靠传统媒体才能与大众互动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今年8月,作为加拿大选举的一部分,自由党主席麦克尔·伊格纳季耶夫@M_Ignatieff在Twitter向总理哈珀下战书:“@PMHarper,敢不敢和我来一次一对一的辩论?”提议将电视辩论议题转到Twitter上,与哈珀进行140字的唇枪舌战。

  2011年1月3日,白宫发言人罗伯特·吉布斯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来访之际,在Twitter上表示,美国将继续向北京当局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力度不会有丝毫减弱。当时,用户@escapetochengdu问吉布斯,总统奥巴马于2011年对中国有何计划。吉布斯以@PressSec为名回答,“中国必须在人民币议题上有所作为,包括贸易、朝鲜及人权问题等。”吉布斯时常使用推特回答网友疑问。

  虽然有明枪暗箭的交锋闪现,Twitter外交舞台更多地充满友好气氛。2011年1月,南非总统祖马的Twitter团队向推友征集国情咨文里的内容:我们要如何提高南非人民的生活?这里是你畅谈的平台。总统在聆听。

  此外,很多首脑都彼此是粉丝,经常互发消息。在罗塞夫当选巴西总统后,梅德韦杰夫和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都用Twitter给她发了祝贺。查韦斯给罗塞夫打了电话后,立即在Twitter上把她加入关注名单。

  两份针对“Twitter外交”(Twiplomacy)进行的调查分别于今年7月和11月发布结果。调查显示,193个联合国成员国里,已有超过三分之二加入了Twitter大家庭。不过,这些国家账号有约60%处于受保护、搁置不用、不活跃或被封号状态,而剩余的71个账号中也有近一半被设置为自动转发该国新闻;另外,只有9个国家的Twitter账号由政府直接管理。

  超过200位国家元首和125个国家的国家机构开通了Twitter。在有Twitter的元首中,仅有38人习惯性地使用,但在全球,已吸引了5.2亿粉丝关注这38位元首发出的35万条推文。

  调查发现,有几个元首账户相当于“视若无睹”。包括素来“冷酷”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卢旺达保罗·卡加梅以及丹麦总理马克·吕特,他们都没有关注任何人。

  微博上“外交失误”一箩筐

  Twitter重新定义了人类的交流方式——包括这个世界的领袖们。但问题是,谁在关注谁、谁没关注谁,以及领导世界的这群人是否意识到他们发信息的方式所附带的外交重要性?

  美国《华尔街日报》说,Twitter外交透露出许多有趣的信息。与现实世界中一样,美国总统奥巴马与梅德韦杰夫在微博上也互相关注。此外,梅德韦杰夫和奥巴马都关注了英国首相卡梅伦。通过140个字的简短微博,这三位领导人能直接进行秘密外交,就像奥巴马的那句幽默:“白宫的红色电话(供各国领导人直接通话的电话)已经很长时间没响过了。”

  虽然奥巴马@BarackObama拥有7400万的庞大粉丝团,但令人疑惑的是,白宫@WhiteHouse——美国政府的官方推特却没有关注他。@WhiteHouse关注了梅德韦杰夫@MedvedevRussiaE,智利总统皮涅拉@SebastianPinera和英国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却“无视”其他国家领导人,甚至包括邻居加拿大的总理哈珀@PMHarper和墨西哥总统@FelipeCalderon。这显然没道理啊!

  细心挖掘会发现,Twitter上有一堆“外交失误”:澳大利亚总理杰拉德@JuliaGillard并没有回关注她的新西兰同僚约翰·基@JohnKeyPM,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Netanyahu也没有回关注他的“好朋友”巴勒斯坦总理法耶兹@PMFayyad。

  西方元首 应该这样玩微博

  鉴于上文提到的“外交失误”,达沃斯经济论坛发言人马蒂斯·卢夫肯斯(Matthias Luefkens)曾撰文,对国家领袖如何玩Twitter给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

  ●领袖之间互相关注

  作为国家元首和政府,应该关注其它国家的元首和政府(据统计,葡萄牙总统席尔瓦@PRCavacoSilva是唯一一个做到这点的),千万别有遗漏。

  关注自己的伙伴。例如智利,整个政府机构团体成员都使用推特上,而且这22个部长也都互相关注着对方。

  ●亲自发信息要署名

  通常由Twitter记录员或团队捕捉领袖们的想法,并用140个字母表现出来。如果能够注明是谁在发推那就再好不过了——在每条信息后署名: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在所有她亲自发表的信息后署名“JG”,如果是她的记录员所发,则署名“JGTeam”。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开通了新浪微博,他在每条微博后会署名“老陆”。

  ●来点个人化的句子

  介绍自己的日常计划或许是很吸引人的事。但说白了谁爱关注其他人的日常议程呢?发布官方演讲的摘要太枯燥,除非这些是里程碑式的引用句。

  个人化你的Twitter账号。在文中加点个人新闻订阅,夹杂以个人看法和反应。正如梅德韦杰夫发过一条关于三星Galaxy Tablet的评价:“方便是很方便啦,但是质量不够好。”

  ●多聊聊家长里短

  约旦王后拉尼娅被称为“阿拉伯世界的戴安娜”,如今她又有了一个新的称号:凭借将近137万的追随者成为全球政界的“微博女王”。拉尼娅拥有YouTube频道、Facebook网页,还是Twitter的忠实用户。她已有120万Twitter跟随者、17.4万Facebook粉丝和500万YouTube“看客”。

  拉尼娅的Twitter账号建于2009年4月,微博内容关于政治、人权、日常生活琐事等,其中最受人欢迎的便是王后每天的日常生活琐事、家长里短。拉尼娅也会经常讲述她的幸福王室生活,例如她写道:“现在乘坐直升机去机场迎接教皇,直升机是丈夫驾驶的,他还得意地进行直升机特技飞行表演。”

  ●千万别“用完即弃”

  千万别把Twitter当作纯粹的拉选票工具,用完即弃!2010年11月1日,竞选成功后的第一天,巴西总统罗塞夫向她33万名粉丝说:“我非常荣幸能被选为总统。我像每个巴西人承诺,我将为国家奉献我的一切。”但从那以后,她的积极性就减弱了。2010年12月13号,她解释道:“朋友们,我实在没有时间上推。让我们在2011年里畅谈吧!”结果,这个账户从那时起就没更新过。

  聆听你的粉丝,并至少一天回复一次以示关心。人们没指望你对每个问题都回复,但至少让你的助理从Twitter上选取一两个问题并加以回复,能对提高公众形象大有帮助。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