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移动互联:不再制造马化腾(2)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9日 13:00  数字商业时代

  “腾讯斗地主同时在线人数570万,这什么概念啊。”这是谢文近期获得的最新数据,按照他以往的经验,同时在线游戏人数乘以12,就等于一天之内玩斗地主的人数,相当于一天有7000万中国人在腾讯玩斗地主。这一人数的壮观程度是无法想像的。

  所以说腾讯一天大概有2亿多人使用腾讯的服务,同时在线QQ1.4亿人。在移动互联时代,腾讯要做的只是把这些QQ用户移植到移动互联就已经具有很大的想像空间了。这也是为什么微信一旦开放通过QQ好友注册,就取得绝对领先的原因。

  与其说去年上半年微信一直做不起来,不如说他们极有可能是在打磨基础架构,当各个方面能够承载巨量用户时再开放QQ好友注册。去年10月,顽石互动CEO吴刚就跟我们分享了他玩米聊和微信的感受,如果网络不那么顺畅时,米聊就发不出去信息了,但是微信能够在几个不同的站点之间调整切换,最终发出信息。

  腾讯可怕的不仅是巨量用户,马化腾是中国最好的产品经理这件事没人会质疑。

  这正是做米聊的雷军(微博)和运营同类产品闪聚的刘兴亮(微博)最惧怕的事。“你们一定要理解,微信就是一个马甲,需要极其强大的后台,我们是从零开始,而腾讯以多年的积累只要做个微信的皮就行了”。雷军认为微信和米聊其实是个比较复杂的应用,不是小公司能在很短时间积累起来的。微信利用了腾讯的所有资源,推广资源、技术实力,包括服务器。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米聊稳居第二位,这在雷军看来已经是走对了路子。他们未来的突围策略是在局部市场打歼灭战。

  “其实跟腾讯竞争,你能活得下去很不容易。”雷军说,10年前有多少QQ的同类产品,“全挂了”,过去几年,没人能跟腾讯挑战,在腾讯这么强势的情况下,米聊真的关门了吗?

  “可能很多人都不看好米聊,但是我在米聊团队内部会上也谈过一个观点,打死我都不会相信,腾讯能把米聊搞死。”雷军说,米聊的思路是在中国跟腾讯打仗,然后征占全球,远走他乡。

  企业要能与世界最强的竞争者展开竞争,并获得竞争优势,关键在国内的压力和挑战。强悍的国内竞争对手,积极行动的本国供应商,挑剔的本国客户,锤炼出企业过人的筋骨。

  是被强权压倒,还是通过战略差异突围,思路决定了出路。

  运营商是绕不过去的坎

  寄生心理摧毁争上游能力

  占尽市场风头的同时,微信也必定是运营商最嫉恨、政策风险最大的应用。为什么飞信不能成为微信,核心是运营商的DNA里面没有互联网。

  虽然中国PC互联网巨头会成长为亚平台,阻挡中小创业者创富的机会,但是他们仍然要看通信运营商的眼色行事。移动互联网潜在的巨头太多,碰壁的机会太多。

  “央企之间的战争可以打得那么惨烈,那央企和民企之间会打成什么样?”谢文告诉我们,2006年中国移动就想针对腾讯搞反制。他们知道如果全面收购腾讯必死,于是想成为第二大股东,提出购买20%股份的条件,最终没谈妥。

  如今通信运营商已经成为众矢之的,聚集了太多的“仇恨”。云计算靠运营商一定是做不起来的,但是运营商一定会狠狠地从云计算吸血——阿里云做云计算的成本是在美国的4倍,在中国要先给通信运营商交够租子。运营商不会什么东西都做,而且他们永远会为别人做事设门槛,但无论怎样永远不影响运营商从互联网的身上赚钱。

  但值得警惕的是,谢文认为,和广电系统强势但不掌握实权不同,电信行业有很多实权,一旦把他们逼急了,会构筑更多的围墙。

  苹果、谷歌(微博)、微软(微博);腾讯、阿里、百度;移动、联通、电信,以他们3方面9家公司,构筑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围墙。他们是空气,也是毒品:他们让创业者很容易找到创富平台,同时也容易小富即安。

  “大家的寄生心理太强,现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真正热闹的不过是些应用。”谢文认为,现在中国互联网企业没有人想要争上游。腾讯看似很大,但根本没下游,凡是能挣钱的都自己做了。“正因为是腾讯的战略就跟大家都一样,无非就是谁干得更好,你做得很大,但在概念上你不是上游,因为你没有下游。”

  在胡延平看来,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上市之后大多受股价的影响,比较玩不起,比较急功近利,更多的是做短视的搏杀,所以中国企业往往做不出引领行业的举措。大家都想着挣快钱。挣不着就着急,谁愿意为未来投资呢?谁愿意为未来失败买单呢?

  苹果和谷歌的共同特征是,他们不受市场的影响,不理会股价高低,方向就是方向,愿意为它投入海量的资源、资金,失败、尝试、坚持,哪怕是一两年,三五年,不计代价。

  坚持、韧性,正是中国企业缺少的。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这场产业周期的轮回里,中国企业因为短视丧失了成为移动互联世界级领军企业的可能。

  我们或许可以确定的是,马云(微博)、马化腾、李彦宏仍然会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中的王者,但雷军能不能依靠“铁人三项”突破这层铁板成为新大佬,刘兴亮这样的从互联网专家转型的创业者能不能在玩五年之后持续运营他的公司,这些都是我们心中的疑点。

  像谷歌超越微软,像Facebook颠覆谷歌,互联网的代际革命正彰显其无限可能,在移动互联网,代际的革命将是我们重获竞争优势的惟一突破口。

  根系统尘埃落定

  互联巨头“复制”围墙

  撰文/虚竹

  2012年是中国移动互联产业大浪淘沙的一年。在各种亚生态系统的竞争中,最有希望形成垄断优势的,仍是传统互联网巨头。

  自2008年App Store诞生以来,以手机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商店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概念,逐渐成为IT界的主流概念。经过3年波澜壮阔的行业变革,时至今日,iOS系统、Android系统和逐渐成型的Windows Phone系统,形成了移动终端产业的三“国”鼎立局面。

  然而,这种格局并非是由苹果、谷歌和微软三巨头所开辟于行业未蒙,而是经过残酷的行业竞争、淘汰之后的结果。

  以微软为例,其本是最早提出“手机PC化”(即智能手机)的势力,从Pocket PC开始,微软便没有终止过对智能终端的探索。在Windows Mobile获得短暂的成功之后,iPhone成功地完成了乔布斯“重新发明手机”的使命,微软不得不将之前的努力推倒重来——关停Courier和Kin,并在2008年11月由Windows Mobile转为Windows Phone。而伴随着微软起伏,昔日明星——Palm、RIM等公司也经历了自己从波峰到波谷的命运逆转。

  经过两年残酷的竞争,RIM的黑莓(微博)手机和基于名为Tablet OS的平板电脑PlayBook几近被淘汰,被惠普(微博)收购后的WebOS系统在一系列跳票后已为明日黄花,而三星(微博)的Bada系统则一直羞于见人。

  现在可以肯定,移动终端产业(也包括即将面世的智能电视)的“根系统”——iOS、Android和Windows Phone(在Windows 8诞生之前的名字),将定义世界绝大多数移动终端。

  然而,在智能手机的“根系统”已经割据完毕的今天,众多亚生态系统却显示出天下大乱的混战局面。

  从技术形态上看,它们都是基于Android根系统之上搭建商业模式的亚生态系统。从商业形态上看则分割为三种,自己研发操作系统的硬件制造者,基于应用商店的应用平台,以及两者兼具的大公司。

  在硬件制造者阵营里面,它们有的是HTC(微博)、联想这样的终端制造商,有的是中移动这样的电信运营商,有的是阿里巴巴(微博)这样的互联网传统大鳄,还有的则是小米科技(微博)这样靠资本逆向积累,极速膨胀起来的弄潮儿。至于应用平台,中国的局面则更为复杂,除了大公司和运营商自己搭建的App Store之外,第三方应用程序商店多如牛毛。

  然而,看似繁荣的表象背后,是这个产业蕴藏的巨大泡沫。

  一方面,向软件业务拓展的硬件厂商都欲自行研发基于Android的ROM和自荐App Store,但阻挡在它们前方的势力难以逾越;另一方面,众多崭露头脚的优秀应用开发者,受制于各方势力,面临天花板的挑战。

  三大寡头已经定义了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基本形态,而小寡头们角逐则尚未见分晓。

  2012年将是移动互联网泡沫破裂的一年。在激烈的竞争中,各种跃跃欲试却找不到头绪的生态系统构建者们,要么回归自身价值本位,要么就会被淘汰出局。

  亚生态系统的泡沫

  2011年10月26日,诺基亚(微博)在伦敦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Windows Phone手机。这意味着诺基亚这位昔日手机产业霸主,将放弃建设基于Meego操作系统的根系统的努力。至此,移动互联网产业中,根生态系统的泡沫已经基本被撇净。而诺基亚和微软的结盟,标志着微软正式向iOS和Android阵营发起了冲击,根生态系统的三“国”鼎立局面已经形成。

  2011年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年、动荡年,除了往日的IT巨头们在根系统命题上的优胜劣汰之外,来自Android阵营的内部分化与整合则为媒体提供了这一年的最热度素材。而全球资本密集滋补的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更是集中地反映了这一趋势。

  亚马逊(微博)旗下的Android App Store,以及GetJar等几家屈指可数的第三方应用商店,即构成了美国智能终端亚生态系统的整个版面,这与中国的亚生态系统形成冰与火的天壤之别。

  在去年10月末举办的TechCrunch Disrupt大会上,相关业内人士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上存在的Android应用商店就有70家。这其中既包括用户数量可观的第三方知名平台,如机锋市场、安卓网、安智市场等,也包括由手机厂商、运营商自建的表现平平的应用商店,还包括若干小众化的垂直类应用聚合市场。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互联网三巨头的意图开始愈发明确,它们将绕开大而全的标准App Store模式,建立基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垂直亚生态系统,这包括特制的ROM和垂直的应用程序商店。

  “在iOS赚钱,到Android上赚用户”,这已经成为了移动互联从业者的基本共识。而随着Android智能终端的继续普及,基于Android根系统的亚生态系统势必将更为繁荣。

  然而,一个过度竞争的市场必然会有泡沫产生。况且,在2012年全球流动资本紧缩的背景之下,中国移动互联产业中的这些亚生态系统,必然会在动荡中实现优胜劣汰的产业进化。

  笔者所熟识的一位在2011年创办Android应用程序商店的创始人,就对笔者坦言,2012年会是寒冬,如果不能及时地找到合作渠道,那么就很有可能熬不过2012年。

  实际上,这位移动互联创业者的担忧反映了这个产业的本质问题。

  移动互联是一个天生国际化的市场,运营商和终端厂商都不能再设置藩篱——但这仅仅是对于封闭的iOS生态而言。而对于Android生态系统来说,谷歌并没有解决渠道标准化的问题。这使得众多移动互联势力在免费利用谷歌技术资源进行开发的同时,不得不自行寻找渠道去推广自己的产品,开发者如此,中国70多家Android应用程序商店亦如此。这就在现实的商业环节中,又给了运营商和终端厂商以建立围墙的机会。这样就增加了创业成本,并催生出大量的产业泡沫。

  目前来看,运营商、终端厂商和开发者,三者仍是互相利用的不平等三角关系。只不过,与Wap时代的移动互联产业法则所不同的是,运营商的权势大大降低,终端厂商和开发者的议价能力获得提高。

  在2011年底举办的若干场投资者聚会上,移动互联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亚生态系统的数量增长幅度大于Android智能终端的市场增长幅度,并且众应用商店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倾向。这些不利因素,必然会导致亚生态系统中的整合资源能力较弱者,成为2012年破裂的泡沫。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