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连线杂志:比特币的前世今生 被指“庞氏骗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5日 19:47  新浪科技微博
比特币的前世今生比特币的前世今生

  导语:《连线》杂志网络版11月份撰文,详细描述了虚拟货币“比特币”(bitcoin)的前世今生,探究了这种虚拟货币兴衰背后的故事。

  以下为文章全文:

  比特币问世

  2008年11月1日,一位名叫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个神秘的密码术讨论组上发了一篇研究论文,描述了他称之为“比特币”的新型电子货币的设计。经常光顾这个讨论组的资深网友以前都未听说过此人的名字,虽然从网上也能查到有关他的少许信息,但这些信息也都模糊不清,且自相矛盾。

  在一份在线注册资料中,中本聪说他住在日本,但他的电子邮件地址却来自德国一个免费服务站点。在谷歌搜索他的名字,也找不到相关信息,很显然中本聪是个化名。

  尽管中本聪身份成谜,他的发明却破解了困扰密码破译员长达数十年的一个难题。自互联网诞生以来,数字货币理念便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使用方便又不易被追踪,完全不受政府和银行等第三方机构的控制。20世纪90年代,一个名为“Cypherpunks”的密码破译组织便全身心投入到打造虚拟货币的工作中去。但是一切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

  早在90年代初期,密码破译员戴维·查乌姆(David Chaum)推出了匿名系统Ecash,但这种电子货币“出师未捷身先死”,失败的部分原因在于它依赖于政府和信用卡公司的现有基础设施。之后又有“比特金币”(bit gold)、RPOW、b-钱等多种电子货币相继问世,但没有一个获得成功。

  设计电子货币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如何避免所谓重复支付的问题。如果电子货币只是信息,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纸币或者贵金属,那么怎样才能避免人们将它当作文档,轻易地进行复制粘贴,然后毫无节制地使用呢?

  比较常见的解决办法是建立一个中央结算系统,以保证所有交易的实时记账,同时确保人们用完手上的电子货币,以后不能再重复使用。这种办法能够避免欺诈行为,但它也需要一个有信誉的第三方机构来管理整个系统。

  比特币通过公开分布“分类帐”——中本聪称之为“区块链”(block chain),完全摒弃了这种第三方清算机构的架构。用户如果希望获得比特币,他必须通过自己的电脑运行特殊设计的软件(即“矿工”)来运算程序,通常一个程序的运算需要网络中大量计算机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也将产生新的货币。交易会散布到整个网络中,运行“挖矿”软件的计算机会竞相破解密码谜题。这些谜题包括来自于好几个交易的数据。

  第一个解决谜题的“矿工”会被奖励50个比特币,交易的相关区块会被加入到整个链条中。随着“矿工”数量的增加,每个谜题的难度也会随之上升,这将使得每个交易区块的产生时间保持在10分钟左右。此外,区块链的规模每次达到21万个,获得的奖励便会减半:先从50个比特币减少至25个,再从25个减到12.5个。按照这种算法,大约到2140年整个系统将产生 2100万比特币,达到预设的上限。

  深受业界赞许

  2008年中本聪关于比特币的设计问世之时,正值政府和银行管理经济和货币供应能力的信用降至最低点。美国政府向华尔街和底特律汽车巨头们注入大量美元流动性。美联储也推出了“量化宽松”政策,希望通过超发货币来刺激经济增长。黄金价格随之一路飙升。

  比特币的设计理念完全脱离了政府和银行(按照中本聪的算法,政府和银行会使经济陷入崩溃)的控制,它的设计不仅能够有效预防欺诈行为,而且按预设上限发行的数量保证了比特币的供应处在一个可控的水平,这就令其摆脱了热衷于开动印钞机的各大银行的控制,同时避免了恶性通货膨胀。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自己通过“挖矿”获得了第一批50枚比特币——这也被称为“创始区块”(genesis block)。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只有极少数早期使用者知道这件事情。但是慢慢地,比特币逐渐被孤立的密码破译界以外的用户所知道。这一发明还赢得了许多电子货币行业资深人士的赞许。

  例如,b-钱发明人戴威(Wei Dai,音译)称比特币的问世“意义重大”;“比特金币”尼克·萨博(Nick Szabo)称赞比特币是“对世界的伟大贡献”;著名密码破译专家哈尔·芬尼(Hal Finney)称它“具有改变世界的潜力”。倡导数字隐私保护的美国非营利机构电子前沿基金会(The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最终开始接受以比特币为形式的捐款。

  极少数比特币早期使用者都分享开源软件项目的社区精神。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编码员加文·安德烈森(Gavin Andresen)花50美元购买了1万个比特币,创建了一个名叫“Bitcoin Faucet”的网站,向人们免费分发比特币。

  佛罗里达州程序设计员拉斯洛·汉耶兹(Laszlo Hanyecz)被认为是第一个在现实世界使用比特币的人。他用1万个比特币从著名比萨零售店Papa John换回来两个比萨。汉耶兹先是将1万个比特币发给英格兰的一名志愿者,后者接着用信用卡订购了比萨。马萨诸塞州的农民戴维·福斯特(David Forster)在售卖羊驼毛袜子时也开始接受比特币付款。

  创始人身世之谜

  比特币早期使用者在不忙着挖矿的时候,开始尝试揭开中本聪的身世之谜。有人指出,Satoshi在日语中的意思是“聪明”。还有人认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这个名字或许是四家科技公司名称的奇特组合,即三星(微博)(SAmsung)、东芝(微博)(TOSHIba)、中道(NAKAmichi)和摩托罗拉(微博)(MOTOrola)。

  有人甚至怀疑他根本不是日本人,他的英语简直完美无瑕,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无异。还有人认为,中本聪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具有谜一般使命的神秘组织:谷歌的一个团队或是美国国家安全局。

  汉耶兹说:“我和自称中本聪的人通过几封电子邮件。我始终感觉,他不是一个真人。我可能每隔两个星期才收到回信,好像有人只是偶尔查看那个邮箱。比特币的设计非常棒,似乎不像是一个人独力完成的。”汉耶兹曾是比特币核心开发团队成员。

  中本聪向来讳莫如深,偶尔亮相也只是在网上讨论他的源代码的技术问题。2010年12月5日,比特币早期使用者开始要求“维基解密”网站接受比特币捐款;原本言简意赅、只谈业务的中本聪情绪显得异常激动。

  他在发表于比特币论坛的一篇帖子中写道:“别跟维基解密掺和。比特币必须逐步成长,以便相关软件可以不断地加强。我呼吁维基解密不应使用比特币。比特币就好比一个雏鸟,还处于测试阶段。除了进行交换,不应该有更多的用途,否则便不啻于玩火自焚。”

  如同他出人意料的现身一样,中本聪此后神秘消失了。12月12日,即中本聪请求放弃用比特币捐款的帖子发布7天后,中本聪在那个比特币论坛发了最后一篇帖子,涉及新版软件几个无关紧要的问题。接着,对于用户的电子邮件,他的回复变得更加难以捉摸,最后干脆完全不做回应。

  作为比特币核心开发团队曾经的带头人,安德烈森显然是少数几个目前仍与中本聪保持联系的人之一。今年4月 26日,他告诉同伴:“中本聪今早提议,我们​​在公开谈论比特币时,应尽量淡化‘神秘创始人’的话题。”随后,中本聪甚至连安德烈森的电子邮件也不再回复。

  比特币早期使用者们都想搞清楚中本聪离开的原因。但那时,中本聪的发明已经具备了自我生存能力。

  纽约互联网电视创业公司OnlyOneTV的布鲁斯·瓦格纳(Bruce Wagner)说:“比特币爱好者的作用几乎就像布道者。他们看到了这项技术的魅力。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仿佛一种宗教运动。在比特币论坛上,你会觉察到这种精神。它不是为了你我自身利益,而只是为了改善比特币的性能。”

  这是7月的一个早晨。50岁的瓦格纳正坐在自己的办公室中,OnlyOneTV的总部设在纽约曼哈顿。他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变成了比特币的首席布道者。瓦格纳主持OnlyOneTV节目《比特币秀》(Bitcoin Show),在节目中宣传比特币的好处,采访比特币世界中的知名人士。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