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视3·15晚会幕后:选题保密如同现实版潜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6日 16:22  法制晚报 官方微博

  央视3·15晚会昨晚落幕,原料动手脚的锦湖轮胎、有钱就能出的古董鉴定证书、充斥细菌荧光剂的餐巾纸……每一则曝光新闻都牵动着消费者和商家的神经,也凝结着暗访记者的付出。

  选题操作前签保密协议,泄密记者立即离职,与导演单线联系,直到直播前一小时才确定哪些选题能亮相……央视3·15晚会的幕后故事,比“潜伏”这样的谍战剧还惊险。

  选题竞争

  片子修改上百遍 选题淘汰超五成

  3月14日,央视记者于飞最后一次提交了自己已经修改了上百遍的片子,可到底他的片子能不能出现在3·15晚会上,导演组仍然没有给他明确答复。

  虽然已经有许多年的暗访经历了,但第一次跑3·15晚会的于飞还是头回感受到这么残酷激烈的竞争。

  每年央视3·15晚会的选题都是由导演组事先分派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任务完成就能上。记者冒着危险、花费数月精力制作的片子,很可能到最后时刻被拿下,而且淘汰率至少是一半。

  今年的晚会,导演组事先指派了19个选题,20多个记者兵分多路采访,最终只有8个选题在直播中亮相。

  “不能上并不意味着选题本身不好。”3·15晚会资格最老的记者王树对本报记者说,其实3·15晚会类似春晚,所有选题在操作完成编好片子后,都要经过层层领导审查,必须是精品中的精品才能够最终亮相。

  保密严格

  记者与导演单线联系 一旦泄密就得离职

  “不到晚会直播前一个小时,记者都不能肯定自己的片子会不会亮相。”王树坦言,这除了因为选题竞争激烈外,也是为了晚会本身的保密性。

  一位跑3·15晚会的老记者回忆说,去年的3·15晚会直播前两天,导演组通知他片子能上,但在随后的两天内,他又先后接到了5次通知。“能上、不能上、然后又能上,真的很考验心理承受力。”他说,直到晚会直播前一个小时,看到自己的片子出现在最后一遍的串播带中,这才松了一口气。

  今年是3·15晚会投入兵力最强大的一次,往年只从央视经济频道一个栏目抽调10多名记者,今年抽调了两个栏目的20多名记者深入一线采访。

  为了做好保密工作,这20多名记者都和晚会导演组签订了保密协议。协议中明确规定,如有泄密,就须离职,而如果造成了严重不良后果,还会追究法律责任。

  更严格的是,每个记者和导演都是单线联系,通报选题的进展情况。导演组从不给记者们一起开大会碰选题,记者之间完全不知道对方的选题是什么。

  马不停蹄

  晚会结束工作未完 兵分多路进行回访

  好不容易等到片子在晚会中播出了,但是记者们的工作并没有结束,晚会还没播完,他们就又马不停蹄地踏上了回访的旅程。

  今年3·15晚会的总导演尹文表示,揭幕一个行业的潜规则,是希望能对整个行业有所触动,并能让这些潜规则完全消失。那么,晚会结束后会有哪些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需要进行回访。

  记者了解到,就昨天晚会所曝光的几大黑幕事件,导演组立即派了几路记者进行回访,直面企业和商家的整改措施,这也是历年来3·15晚会的特色。

  核心对话

  每年央视3·15晚会都会重磅推出一个典型案例,今年的这个典型就是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两种原料配比标准的锦湖轮胎了。

  昨天晚会直播结束后,本报记者独家对话了卧底锦湖韩亚集团的央视记者,听他讲述了暗访背后的故事。

  采访耗时9个月 历经无数次修改

  FW:最早是怎么得到这个新闻线索的?

  央视记者:是内幕知情人主动提供的。

  FW:这个选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操作的?

  央视记者:去年的六七月份开始的,到现在已经将近9个月了,这期间总共去了4次天津(工厂所在地)。

  FW:为了晚会改了多少次稿子?

  央视记者:光是得知可能要参与3·15晚会之后,我们的稿子就改了至少16遍,稿子一改,片子就要重编。而这之前,稿子和片子就已经改了无数次了。

  乔装混进工厂

  被发现后机智应变

  FW:你们是怎么进入厂房的?没人阻拦吗?

  央视记者:我们是找了一些他们厂房值守薄弱的时候混进去的。比如节假日,或者保安换班的时候。我们观察了他们工人的服装,特意买了类似的工作服换上,这样更不容易被发现了。

  FW:没有被发现过吗?

  央视记者:最后一次被发现了。观众看到的那次明访,其实本来也是暗访进去的。他们发现我们这两个陌生人老在厂子里晃悠,于是就把我们带到了保安室。我们这才知道原来厂区里有无数个监控器,厂区一览无余。

  FW:被发现之后,没有受到对方威胁吗?

  央视记者:有一个人说要扣我们的证件和设备,但我们也据理力争,表示我们就是想来采访的。其实想来也确实应该给人家厂方一个说话的机会,然后大家就看到了播出时的那段明访。

  暗访前了解行业知识

  被报料人突击培训

  FW:去暗访之前是不是要对轮胎制造行业有所了解?

  央视记者:是。最初我一点都不懂,第一次采访报料人,对方给我培训了一整天。毕竟轮胎制造业需要很多专业知识,又是返炼胶、又是原片的,光是这些专业名词就说得我很糊涂。

  但说实话,正因为它太专业了,所以这种以次充好的行业内幕才具有更高的隐蔽性,一直没被发现。

  FW:就你现在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像锦湖轮胎这种现象普遍吗?

  央视记者:我采访的只是他们这一家,其他的我不太好说。但就我从知情人那里了解的情况,这个现象类似于一种行业潜规则,不止锦湖一家存在。

  FW:你认为你的努力能对这个行业的净化起到作用吗?

  央视记者:我相信能。今天凌晨我们的记者到位于天津的锦湖韩亚集团进行回访时,天津市滨海区的质监局已赶到厂家,正在连夜调查。

  本版撰文/记者 方芳 赵振宗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