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络水军”搅浑水 众多网民被误导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4日 15:43  新民晚报

  国新办首次回应这一现象,称正在研究相关管理措施

新民图表 制图 贺信新民图表 制图 贺信

  本报记者 曹刚

  近日,我国官方首次公开回应“网络水军”问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说,政府一直很关注“网络水军”,称其危害社会、影响正常网络秩序,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国新办正在研究依法加强“网络水军”管理的措施。

  “网络水军”受雇于网络“推手”,在各大论坛发帖,集体炒作话题或人物,以达到宣传、推销或攻击某些人或产品的目的。他们肆无忌惮地造势,把网络信息的可信度搅得浑浊不清。网上“大水成灾”,应受哪些法律法规约束?“水军”只是轻点几下鼠标,一个企业甚至全行业就面临生存危机,始作俑者要不要负责任?

  治“水灾”可借鉴相关法律

  上海市信息法律协会副秘书长、上海腾信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立认为,我国目前没有明确而精准的法律法规来治理“水灾”,但并非无法可依,可以根据灾情的具体内容,借鉴相关法律法规。

  “如果在网上诋毁、诽谤竞争对手,虚假宣传、恶意攻击其产品,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可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判处5年有期徒刑,企业还有权利继续追加经济损失赔偿。”李立分析,“如果披露虚假信息,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给出相应处罚;无中生有,诽谤、侮辱人格的,按《侵权责任法》,受害者可以追究民事责任中的精神损失赔偿,最高达10万元。”

  李立说,无论是散布虚假信息或恶意谣言的“水军”,还是他们背后的网络公关“推手”,都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或民事责任。他提醒“水军”,领取任务时应三思而后行,“如果明知自己可能侵犯其他公司的合法权利,仍一意孤行的,会受到法律追究。”

  普及网络实名制的效果有限

  国新办有关负责人去年5月透露,在重点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取消新闻跟帖“匿名发言”功能,试行网络实名制,并称已取得实效。目前,我国不少热门论坛已推行实名发言,此前可以匿名发言的贴吧也改版,去除了“匿名”功能。

  “网络水军”泛滥,不少人归咎于“在网上匿名发言,一个人频繁更换马甲,难以监管”,由此建议,在微博、QQ群、论坛和BBS等网络互动空间普及实名制,能有效“治水”。

  李立认为,普及网络实名制,对治理“网络水军”,效果有限。“实名制可以杜绝一个网民化身千百个‘马甲’重复发帖灌水,却无法阻止成千上万个网民受经济利益驱动,受雇于网络推手,有目的地灌水。”他分析,“网络水军”发展至今,规模早就数以万计,其中许多网民本来就是以实名注册的。

  这与国内一家主要“水军”网站负责人的说法相符。他坦言,自己的业务不受实名制影响,因为绝大多数“水军”属于兼职,“有偿灌水”是上班族的业余消遣。言下之意,网站已经招募到了足够数量的实名“水军”,即便不依靠“一人多马甲”,照样“水漫论坛”。

  不能把“水军”一棍子打死

  “一方面,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网络公关和‘水军’的违法行为,很有必要;但另一方面,不能把‘水军’一棍子打死。”李立认为,灌水是互联网常见现象,不必“谈水色变”,过度夸大其危害,甚至当作洪水猛兽,否则容易伤害网络的自由度,因噎废食。

  贾君鹏、凤姐、小月月等网络红人的背后,频现“网络水军”,事后还有幕后“推手”主动认领。李立分析,这些网络公关公司无非是想打响知名度,招揽更多客户,灌水内容并不一定触犯法律,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网络空间直接反映现实世界,不可能是‘净土’。那些没触碰法律雷区的‘水军’,应当得到社会的容忍。”

  李立解释,互联网有自我纠错能力,真正聚集网民追捧的网络现象与唯利是图的网络推手“策划案”是有区别的。“信息越是充分传播,越可能接近真实,不能低估广大网民的鉴别能力,他们最终会揪出那些被商业利益污染的帖子。随着违法成本逐渐提高,不良网络公关的生存空间势必将越来越小,挣钱会越来越难。”李立提醒,如果媒体一味聚焦或夸大“网络水军”的力量,客观上反而可能助涨其不断壮大。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