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建桥和审判方舟子遇袭案何必神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2日 04:39  东方早报

  作者 丁寅

  8月19日,宝成铁路四川德阳至广汉段石亭江大桥下行线被洪水冲断。据华西都市报报道,53天后,新建大桥施工完成,将于10月12日恢复双向通车。而正常情况下,这样的工程需要260天才能完工。这真是神速。同样神速的,还有方舟子遇袭案的审判:10月2日策划袭击方舟子的肖传国等人由公安机关移送到检察院审查起诉,10月5日由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而法院在10月10日就开庭审理。

  表面看来,这种神速的正面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展示了司法的魄力,讴歌了建筑方的工作能力。但神速的创造者似乎忽视了,这种奇迹的背后可能是对生命的蔑视和权力遭滥用。

  建桥是一个极度讲究科学的领域。石亭江大桥重建之所以这么神速,按施工方解释是,动用上千名施工人员,24小时不间断施工。但人多机器多,并不能减少必要的程序,特别是需要等混凝土自然干透。这方面,坏例子比比皆是,最近曝出的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桥龄仅10年却维修24次。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赶工期,在没有等到混凝土自然干透的情况下,采取高温油炉烘干,使得沥青黏合强度、硬度都大打折扣。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石亭江大桥建筑方为何还以自己的建筑速度,而不是建筑质量沾沾自喜呢?尤其是,作为大型公共交通建筑,还没有进行试车、各方验收,就马上恢复双向通车,这不是等于拿无辜者的生命来检验大桥的质量?

  这么急着通车,无非是因为上级下达了奋战多少天的命令。这种“奋战”思维,是特殊时期尤其是战时思维模式的延续,但特殊时期的“奋战”要的仅是速度和临时功用,比如战时建好的桥仅供部队临时通过,而非长久供公众使用。这样的思维一旦频频出现在当前日常生活中,是将无数人的生命安全拿来陪衬少数人一时的荣耀和胜利,这实在很危险。

  同样危险的,还有方舟子遇袭案中司法领域表现出的神速。如果仅仅因为这是件被视为学界和社会奇耻大辱的案件,就需要快速地解决掉,以平息舆论,甚至不惜伤害司法所必需的严谨求证,那谁来保证这样的思维下,司法权力不会被滥用?具体到此案中,到底是“寻衅滋事”还是“故意杀人未遂”?方舟子的伤情到底是轻微伤还是重伤?这些争议都还刚撩开就被一锤定音了。短短10天,甚至都不足以让双方律师充分取证,案件就神奇地结束了。

  建桥也好,方舟子遇袭案的审判也罢,都是高度重视的结果。高度重视本是件好事,但现在越来越从对结果的要求,走偏到只求速度。可放弃了安全和公正的速度,要来又有何用?再快的世界纪录,也只是纸上一个暂时的数据,而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纪录,才会成为公众心目中永远的典范。 湖北武汉 丁寅

> 相关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